创业、创优、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时间:2022-10-20 01:15:51

创业、创优、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摘要:本文整合创业战略、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氛围管理、团队沟通等多种管理学知识,以期在理论上为博物馆系统更好更快推进创业创优工程探究现实途径。

关键词:创新;学习型组织;反思;沟通

一、创新是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创业、创优是未来一段时间博物馆系统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工程。而创业不只是口号、宗旨,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形成――创业导向。创业导向就是博物馆系统基于内外部资源、机会和环境的分析与整合,对博物馆在深化改革中所需创新行为、风险承担及超前行动高度关注,不仅注重满足顾客(可以包括党委政府、游客及社会各界)现有需求,而且还特别注重满足顾客未来需求的战略取向。而创优――不只是态度、担当,而是实在在的战略实施――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就是博物馆系统有效管理整个组织,使其在对顾客(可以包括党委政府、游客及社会各界)有重要作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客观标准应为改革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等各个领域都进入全国博物馆系统先进行列。创优其实质就是三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既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全程质量――包括调研、决策、技术准备、征收、管理、检查、督察等质量环的全过程;全员参加,即不限于高层领导和中层骨干,而是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参加,质量第一,人人有责。

创业导向以创新作为内生动力和基本手段。创新,就是博物馆系统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博物馆系统二次创业其实就是围绕着新背景、新要求、新构想、新技术、新资源、新的管理方法等开展的重组资源的创新性活动。德鲁克认为,创新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把创新性当作是创业绩效的最重要的内容或者维度。创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博物馆再创业必定离不开创新的元素。

创优管理也以创新作为内生动力和基本手段。创优意味着实现博物馆事业全面质量的持续改进和突破领先,这与创新的基本特征变革、进步、超越内涵是完全一致的。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造性的毁灭”。博物馆事业创优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过程。创优的本质就是创新,博物馆创优必定离不开创新的元素。

二、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型组织的基础保证和核心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的推进,都给博物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此,我们需要的不是灵光闪现、天马行空、一蹴而就的创新,我们需要的是对内外部环境的及时响应、快速进行产品创新和有效协调与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的持续创新。相比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持续创新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包括时间的持续性,效益增长的持续性和组织发展的持续性。不言自明,持续创新是博物馆系统在动态和不稳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和根本任务,持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意识中、实践中期望和设想的创新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并没有特定唯一的定义和内涵。学习型组织大致是指组织成员不仅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培养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目标,而且能够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理想的学习型组织应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浓烈的学习气氛;把学习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有机整合的组织内部;人性化的组织结构;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

我们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型组织的基础保证和核心机制。

理由主要在于,任何组织本质上就是一个知识系统,组织的一切活动实质就是对知识的获取、转移、共享和运用。学习型组织创建其实质就是组织行为主体针对内外部战略核心资源――知识资源客体,展开一系列的有关知识资源获取及价值挖掘应用的行为及活动,以有效推进组织内知识资源的积累、创新与增值,并进而推进组织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的可持续达成。

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型组织的基础保证和核心机制的理由还在于:

――塑造创新心态。组织学习意味着在开阔的视野下,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必要知识和思维,并据此冲击固有的思维做法,给积极、务实、平和、创新之组织心态以足够的时间空间萌芽生长繁盛。

――确定创新方向。组织学习必须在组织的战略指导下,监测、发现和确认外部环境的变化、机遇及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据此获得新知识,并促进组织成员对新知识的研究、实验、学习、利用,从而获得现实背景下最优的创新方向。

――凝聚创新愿景。在组织学习中,创新方向与创新重点的确定以及创新知识的传播共享,有利于组织成员达成高度共识;从而形成组织中人们共同持有的、能成为组织成员心中愿望的远景,并孕育出强大的创造力和内动力。

――培植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增强博物馆工作人员收集、分析、加工、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和素质,更好促进创新工作的开展;通过组织学习,将博物馆行之有效的思路、经验、规程等进行固化,降低组织绩效对少数或个别人员经验的依赖。

正因为如此,彼得・圣吉指出,如果学习型组织只能做到一件事的话,那就是帮助人们拥抱变革。

正因为如此,卡拉扬尼斯等指出,在经济学中,学习被认为是可触摸的、可量化的价值增值活动;在管理学中,学习被看作是持续竞争效率的源泉;而在创新理论中,学习则被认为是创新效率的源泉。

三、博物馆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之现实途径

学习型组织号称“组织中的组织,管理中的管理”。它具有生产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的功能,其本身是具有较高境界和抽象性的,由此,探寻创建学习型组织之现实途径,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十分必要,非常重要。

(一)选择适合的学习型组织理念

学习型组织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管理的主要体现,而由于人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理论对人的透视与抽象,学习型组织没有统一的概念和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不是描述什么是学习型组织,而是探讨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选择学习型组织理念本身就成为学习型组织现实的建立途径。

本文选择“学习型组织应该能创造、获取和传播信息与知识,并因此使企业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从而最终导致组织效果的改进”作为自己的学习型组织概念,是在于其可操作性:

其一,它的理念是与学习型组织相符的。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以及经过传递的再现,而知识是从相关信息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资料。任何人、任何组织之间产生联系,形成积累,导致变化,实际已完全包含在信息知识四字内。

其二,它回避太多难以实现的前提假设和修炼方式。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关系、建立共同愿景为学习提供焦点与能量等修炼,实际对人性和思维有相当严格,而一般组短期内难以达到要求。

其三,它回避中国与外国、政府与企业的差异的问题。学习型组织是诞生于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组织层级更为森严、个人工作更多只为“饭碗”等实情,加之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之差异,使抽象的修炼难以落实。

其四,将学习型建立过程转变为组织内部知识与信息的产生、加工、流通和应用等,将使工作与学习更自然融合;也可以渐进方式为学习型组织的深入进行自然而必要之铺垫。

其五,这个定义是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痼疾(信息分割、信息封闭和信息迟缓等)相对应。

(二)学习型组织建设之方式选择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学习系统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以工作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以信息沟通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和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我们认为,工作反思、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是我们学习型理念之学习方式选择,也是学习型组织的现实建立途径。

从信息的观点来考查,管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过程。管理的过程,就是围绕组织目标取得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反思、沟通、共享则是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也因而是有效地建立学习型组织途径。

我们认为,反思与沟通能体现有效管理的要求,实现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经济性,因而,反思是最重要的学习,沟通是学习型组织保持生命力的关键。信息的本质在于共享、在于共享后利用信息和共享后的再创造;因而,共享是反思与沟通的必有归宿也是组织学习的实现形式。

团队反思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策略(如决策)和程序(如沟通)进行公开反思,以使它们适应当前或预期的环境变化。反思学习是个体或组织对整个学习型组织建立过程的监控及调节,它是对我们围绕组织目标取得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理念与方式进行主动审视,主动评价和主动调节。团队反思有助于团队自我反省和检查原定目标的可行性、实施这些目标过程合理性以及思索外部环境情况等,并为应对内外环境变化调整工作目标、计划以及行动方案提供依据,进而增强团队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反思核心是抓好反省――反思学习的第一环节和首要环节。团队反省应在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全员全方位全程抓。任务前反省主要从总体上考虑团队目标、战略和程序;任务执行中反省主要审视团队是否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任务执行后反省主要是评价团队取得的成绩和团队的工作方法。

团队工作的基本特性是团队内成员间有沟通 、协作 、激励 、启发等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 。团队是超越发挥其潜在生产力还是远低于其实际生产力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内部的互动过程。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是信息沟通的核心和基础。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应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组织成员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将其中高层次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发散开来,便可推知以人为本组织氛围的大致营造途径:在激励与约束的管理架构中以激励为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重视员工培育,员工和人才的培育是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组织立身之本;时刻不忘与员工沟通,满足了员工需要应予提醒,未能满足应坦诚说明缘由;尊重员工之间的差异,而给他们确定适宜的岗位以充分发挥。

共享是组织学习的根本宗旨,是使个人的知识成为组织知识的一部分,使个人学习过程转化为组织学习过程。推进共享学习有利于增加和盘活组织知识的存量;有利于促进转化、应用知识以提升工作的绩效以及组织整体的竞争力;有利于指导组织知识创新的方向;有利于形成知识创新的文化与价值观。丰富化与个性化、快速性与一致性、高效率与低成本、可追踪可管理的电子学习(e-learning)是以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的必然选择。电子学习重在抓好三个方面:挖掘知识仓库。挖掘组织数字资源中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以对数字资源的内容进行知识化分析,并按照用户个性化需求,利用整合工具对存储的资源进行整合输出。明细知识地图。完善知识资源目录,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揭示组织内知识资源的分布情况,描述各类知识间关联关系,为员工持续学习和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提供良好环境。创建学习社区。在跨时空、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如论坛、博客、QQ群、微博、微信、云盘等),有共同兴趣目的及良好沟通能力的社区成员,基于彼此信任和相互依赖在合理规则引导规范下,开展深度的专题研究、交互协作、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傅玲燕.创业导向、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沈源清.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战略变化的关系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上一篇: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工作――家庭平衡问题与企业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