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团队学习,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效益

时间:2022-10-20 10:47:14

运用团队学习,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效益

一个和谐、快乐而又有效的课堂,是令所有师生向往的。而一个令老师满意的课堂,一定也是一个能让学生获得满足感的课堂。在生源不尽如人意的形势下,中职语文课的课堂,该如何成为学生的“乐园”?我认为,将团队学习的模式引入语文课堂,从而大大地提升课堂的效益,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的“乐园”。

中职语文课堂的现状需要“团队学习”

无论什么学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一心向学时,教学是项艰辛的挑战;但是当学生无心学习时,教会他们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这个所有老师都心知肚明的事实,正是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几乎毫无长进的原因。尽管语文老师们卖命付出,放弃学习的学生却有增无减,这绝非新鲜事。而我们做教师的,往往相信,只要我们要求得够严,学生为了免除管制,就会去做老师想要他去做的事情。但是,对任何人而言,这种教育都不是良好的长期驱动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时间长了,只能令他们面对老师的教学变得麻木不仁。

所以,我们必须看到这么一个道理: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学习语文,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

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的,我们总会选择去做那些当下最能满足我们的行为。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学生在学校认真学习语文,那一定是这门课程让这个学生满足了他内在的某种需求。可能是学校生活令他满意,也可能他的认真与语文课程无任何关系,是因为家长愿意奖励他一个苹果手机?如果是这样,那么无论老师教什么,教得怎么样,他都会选择努力学习。反之,当我们看到学生无心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一样可以认为,课程所提供的一切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呢?

那么,如何令学生在学校课堂中有满足感呢?

人类作为高等动物,除了生存的需求外,都会产生其他的基本需求,如:归属感、获得权力、自由、享受乐趣。当其中的某种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自然会感到愉悦。在有选择行为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能令自己满足而产生愉悦的行为。那么我们的学生,在没有踏上社会,他们的快乐愉悦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人际交往,尤其是在同学中的人际交往。没人希望在班级里在集体中是被人鄙视的,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经历了不咋的的中考之后,他们更希望被人认可,更渴望被同伴认可。那老师就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努力去寻找归属感,并不断创造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满足。

“团队学习”正是在这种需求中应运而生。

“团队学习”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对于语文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字词是靠积累的,学习的过程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又不看重这种积累。因此课堂沉闷感是很容易产生的。运用“团队 学习”则可以注入新的活力。如《我有一个梦》的教学中,要求同学看完课文默写词语。每个小组都只有一张默写纸,按照座位序号依次默写我所报的词语,最后结算小组总分。每个人都要为了自己的小组准备积累好词语并且要保证写对得分。于是看课文的时候格外认真,在我默写完以后,有的学生语文程度并不高但是居然还会告诉我课文中还有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如“蹂躏”、“苟延残喘”等我没有报到感觉非常遗憾,希望能提高难度,拉开小组得分的差距。这种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点燃了。

就像在一支训练有素的篮球队中,虽然不是人人有机会上场打球,但是人人都会努力训练,只求有机会上场时能“进球得分”。哪怕是身手较差的球员,他得的分数也和其他球员的得分对球队来说同等重要,也一样被球员认可。这就是团队学习的魅力。

对于大多数的中职生来说,课文分析往往难度较大,所以不愿意动脑筋,也怕回答错了被嘲笑。但是团队学习恰恰是可以规避这种尴尬场面的。

甚至我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因为小组可以加分,所以,有的小组课堂得分不佳,就在作业中拼命努力。《三字经》的字词解释,组长会在课前就叮嘱所有小组成员做好相关笔记,以备课堂抢答直接得分胜出。营销(2)班有一组学生(房梦君那组)有几次的抄写作业居然全组都得优,人人都为小组加上了自己的一分。这种学习的热情也是团队学习所带来的不可想象的效益。

将课堂里的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员都要为自己的小组效力。每周最优秀的小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从而获得友谊;学习不佳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为小组效力,并感激学习好的同学,从而获得认可。于是,每个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都可以找到归属感。只要能让学生获得心理满足,那么有一大批学生是会去努力学习的。当课堂所有的学生都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而去努力听老师的讲解,努力学会学懂,老师又怎么会不满意这样的课堂呢?

团队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

将能力不同的同学分在一组中,尽量保证各组实力均衡。这样有利于竞争。

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深有浅,以便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为小组付出的机会。

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但是一定要事先与学生商定好,大家认可的规则才是开展团队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有一定的课堂调控,避免学生只为分数,而不关心学习内容。

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有可能会产生矛盾,化解的原则还是要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成就才是最好的方法。

学海无涯,教无定法。但是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从学生本身的心理需求出发,围绕着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和对话。学生能学得愉快、轻松、充满自信,不断体验着团队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则作为课堂中的“主持人”,在平等的对话中循循善“导”,不断体验着驾驭团队学习的乐趣。这样,应该离课堂这个“乐园”的距离不远了吧?

上一篇:赣南客家灯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下一篇:看《新课标》的终身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