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时间:2022-08-01 08:07:48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标点符号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忽视的一个知识点。本文主要从名作名篇标点运用不规范,考试指挥棒,新潮化因素三方面论述标点符号错用的现象,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由学生错用标点符号的现象入手,提出纠正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方法,进而阐明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综合症;标点符号;名人名作;考试指挥棒;新潮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63-02

自1897年开始,由广东人王炳耀先生根据我们汉语言文字传统的断句方法,再认真地吸收了外国标点符号的种种优点,拟出了10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使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至今已经有一百一十多年。然而,"往事不堪回首",一百多年的标点符号运用下来,我们中学语文教育反而对此显得"漫不经心",不以为意,或者根本就弃之如敝履,用之很随意,这种情况令社会人士颇为不解。

对句子、段落、篇章来说,当今通用的16种标点符号作用显得颇为重要。但是,笔者翻阅2011年广州市的语文《中考说明》,只对标点符号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提出要求,但对标点符号的运用、特别是考查,几乎在近几年付诸阙如。这些"指挥棒"指导下的学生,自然也会对它们主动"陌生"起来,甚至漠视它们的存在。

1.初中学生标点符号运用的现状

不重视标点符号的现象,必然导致学生在写作中随意运用乱象的出现。记得我教初一时的第一篇作文,我有意识地对两个班学生的作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他们在标点符号运用方面触目惊心,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学生占一半以上,其中一逗到底与无标点这两种情况的学生也占了四分之一,基本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十七点五。一对比,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加以纠正,我想形势会更加严峻。

成为语文教师已经十多年了,开初还能够看到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比例不低的作文出现,到现在却难以在一百张作文中寻觅到几篇能自始至终都正确运用标点的,这种状况难道不令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语文教师深刻地反省吗?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整整九年的语文学习,老师们又费了这么大的劲去教语文,却眼睁睁地发现自己眼皮底下出现了那么多的学生不会运用标点符号的现象,这"战果"是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是难以承受的。

2.标点运用不规范的"综合症"

现实是如此,我反思的结果是,学生之所以对标点符号运用不重视或者不会运用,是由"综合症"造成的。其中名家名作不规范、"考试指挥棒"、标点符号新潮化等等这三方面,是"综合症"中极为突出的影响因素。

2.1 名人名作:标点运用不规范。初中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名家名作对标点的规范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但是,某些名作标点符号运用的不规范,也会导致学生作文运用标点时错误现象的出现。

我们在16种标点符号中,并没有涉及到"~~"这种拖音号的运用。但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却遇到这一种符号。课文是这样的:"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作者鲁迅并没有将学生所读引号内的内容用逗号隔开,以使断句清晰。而在"我"的先生读的"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中却不仅正确使用逗号断句,还加上了拖音符号"~~"。在这里,作者或者课文的编写者完全可以用"――"号来标示拖音的效果,但课文却没有这样规范。以致让很多学生误以为这种拖音号就是省略号,他们在作文中也很懵懂地用这一符号来替代省略号。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使文章更好地表情达意和方便他人阅读。名家名作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即使是已经不在人世的名人,只要他们的作品中标点有明显缺陷的,教材编写者也应有义务从规范的角度把那些不规范的标点符号矫正过来,以使其能正确引导学生。

中考作文评分有其一定的评判标准,而且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综合性很明显的系统,规范、简洁、流畅、得体的语言,自然包括了标点符号的规范、简洁、流畅、得体,只有语言和标点符号的统一才能真正说得上完美。课文中的名家名作如果标点都不规范,还何谈引领学生、示范学生、影响学生?

2.2 考试指挥棒:诱导功利思想抬头。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就会发现,在各地升学的中考说明中,大家都不强调标点符号运用的问题,广州市2011年《中考说明》也只有简单的一句"标点符号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的要求,但是,从2007年至2011年的广州市语文中考试题中,却没有出过一道对标点符号考查的题目。如此一来,语文教学围绕中考指挥棒来"打转转"这一功利思想必然会不断涌现,而且变得十分严重。老师们口中常常挂着"要让学生学什么,就得看中考考什么",这种意识在迎接中考的师生中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这几年的中考试题由于标点符号考题的缺席,很多教师自然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去为这无所谓的标点"耗费青春"了,更谈不上在作文中能否正确运用标点了。

正是因为由考试指挥棒的"指挥",功利思想抬头也就必然"带动"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错误的运用。有的学生在作文中,"问号"用得很随便,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一句话不应该用问号,"该怎么办"诚然是询问口气,该用"问号",可是在前面加上"我不知道",就并非询问语气,所以此处只用"句号"就行了。 不懂得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不一定用问号的道理,而习惯性地用问号;有的学生在写作中也不懂得邻近的两个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的道理,而造成标点符号错误运用;有的考生不懂得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而应用逗号的道理,造成错误现象的屡屡出现;有的考生不清楚引用诗句、对联,引号里面不用标点的道理,造成胡乱运用标点的状况……林林总总,不能尽数。归结起来说,这些现象都是"指挥棒"诱导功利思想抬头,进而形成乱象的。

其实,中考不考或者很少考标点符号,可能仅仅指不单独设题考查,但常常会在作文阅卷中,老师会将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与否的因素考虑到给作文分中去,也就是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进行考查。阅卷老师将作文评判的标点符号渗透到给分中,就远远比单独设题考查来得厉害。

我们退一步想,即使不将标点符号运用的考查列入作文评判当中去,也不单独设题考查,我们还是要将16种标点符号运用恰当,因为学好了标点符号的运用,也是每个人一辈子都管用的好知识。

2.3 新潮化因素:盲目运用导致符号混乱。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化,必然会带来各种思潮的新潮化。网络语言用在写作中是常有的事,学生把网络"标点符号"运用写作中比比皆是。网民们创设的各种脸型符号、静态动态符号、情态符号等等,自然会有形无形地影响到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问题的质量。如果老师对标点符号运用一概不理不睬,学生就会误以为网络上流行的符号,自然也能在作文中出现,也会被老师接受。这很明显地涉及到教师的能否重视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的问题。

展开来联系,学生的作文没有标点符号或者滥用、乱用标点符号,还跟目前某些网络新潮小说家作品的影响有关。现在,很多时尚读物都直接与"网络"、与国际接轨,它们常常刊登一些令人莫名惊诧的文章,以显示其新潮化。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或者乱用标点符号的,或者是通篇都用句号的。如此种种,都与我们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截然不同,甚至相左。模仿能力特强的学生看到了这些新潮化的"作品",就以方便、简省的方式"移用"过来,马上照搬照抄。老师给了低分或者给予批评,他们还不服气,会说哪个网络、哪部"畅销书"都这样用,我们怎能不这样用。这些现象的出现,可以归咎为平时对规范标点符号运用问题重视不够。

我们知道,无论是网络化还是其他什么新潮化的影响,都是学生接受能力强,社会影响大而形成的。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他们规范运用,就不会造成标点符号滥用现象的出现,也不会使其在跟风之后能在考场上"规范"起来。

3.纠正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方法

3.1 明确标点符号的用法。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在语言运用中,要想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就离不开对标点符号的了解。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每位学生手里都有一份标点符号正确用法的资料,并和学生一起认真学习这份资料。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会有初步了解。同样,学生在写作中,如遇到自己模糊不清的标点符号运用时,他们就会拿出自己的资料进行对比,更重要的是,学生还会自觉地在文章中多用几种标点符号,使文章的句式多变,句子生动活泼起来。

3.2 认识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自觉运用标点符号,还得让学生明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正因为重要,才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生活中错用标点符号,会导致很多歧义,有的意思甚至完全相反。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一点,我叫学生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加上不同的标点,并能表现不同的意思。对这一游戏学生产生了很大兴趣,学生给的答案如下: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从以上五种答案,从不同的断句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含义却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得出的意思却相反,很值得玩味。学生从这一简单例子就能体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多么的重要。更可贵的是有一个同学自己还能举例子说出"你好棒!"与"你好棒?"的不同。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很自然地上升到了一个主动的状态。

3.3 教师认真批改学生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很多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往往会从审题、结构、立意、语句等各方面进行批改,却忽略了对标点符号的批改。"在特定地语境里,标点符号奇妙地传达出用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细腻的情感波动,以及微妙而又变化莫测的心理态势,展示出独特的修辞作用。"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这里"我"的短短一句话,却用了感叹号、逗号、破折号、问号和省略号五种标点符号。而这五个标点符号却透露出"我"微妙的心理,这种心理是用任何语言来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知道,标点符号正式地"登陆"汉语言文字已经一百一十多年了,但还是出现了不正确运用的现象,其因素是"综合"的。当然,标点符号错误运用的"综合症"远不止这些,但相对而言,这三方面的表象尤为突出。造成初中生标点符号滥用、乱用和错用,就是平时教学过程不重视的结果。往深层次说,就是我们没有让学生明白"不会运用标点符号就不会作文"的简单道理。我们若是能忠实标点符号的教学与规范使用,就能逐渐矫正错误运用现象的出现,进而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和写作中准确运用常见标点符号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8月第1版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正版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第3版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正版第11页

[5] 《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8月第1版第380页

上一篇:以民间游戏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