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课标》的终身发展观

时间:2022-06-30 11:40:23

看《新课标》的终身发展观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之前的课标相比较有诸多突破,它一直在修正我们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偏颇与不足。尽管每一次的改革都会有着诸多的不尽人意,但从改革本身来说,这就是成功的!《新课标》所站立的角度更高更远,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第一位,改变时下语文教学之通病。我从两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学习的收获!

一、《新课标》更倾向于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终身的影响。《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到“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线教师都清楚地明白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时她总能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新知,巩固旧知。班级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绝大多数为习惯不良者。因此,我们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开始“关注”,但仅仅是“关注”。

《新课标》给了我们指引。仔细阅读它,你会发现在低年段的阅读一栏,将“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放在了第一行。可见,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享受图书带来的乐趣之时能够善待图书。

同样,《新课标》也注重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低年段中“要求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中高年段则都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都在说明《新课标》对书写的重视,对书写习惯的培养!的确,纵观现今下小学教育对书写的重视,其近况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新课标》这样的观念仿佛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药,时刻提醒我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也肩负着汉字文化的继承责任。当然,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只能在孩子书写习惯上下下功夫,让孩子正视中国的汉字,拿起钢笔能自如地写一手漂亮无误的汉字,握起毛笔能够知道如何运笔;并且能够做到姿势正确,坐姿优雅等;这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当然《新课标》还提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的内涵相对较多,顾不去深究,但从以上两个习惯的重视来说,《新课标》编撰者已经开始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了。

这些习惯的养成教育才是学生终身需要的,具备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自然能够去从容地面对以后的学习。把目光放长远,这样的教育才更有意义!

二、《新课标》的评价方式是学生的学习的后推力量。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评价一方面是为了检查、诊断、反馈,另一方面更是要为了激励孩子更主动地学习,更有信心地学习。

《新课标》提出四点: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2.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与互动。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四点无疑在清楚地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知识能力的形成,还要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形成。这样评价自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而且这股后推力一旦形成,又将是学生今天学习的动力。

三、《新课标》让“语用”成为常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点是不会有所动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多少年了我们依旧把剖析文章,领会着文章的思想感情放在了第一位。人文性的侧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因此我们“避难就易”,这就使得人文性在日常教学的地位居高不下!但我们通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其中“运用”、“实践”等字眼反复出现。前言中“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程性质提出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先行者正在思索着改变,思索着语言文字的运用。的确,回顾孩子这些年所写的作文,凸显了这方面的问题。转身是必要的!如何转身?首先弄明白语文课程是什么?它是借“言”表“意”的课程。教什么?教语言文字的运用。怎么教?加强言语的运用实践。(摘自陆华山讲座内容)但这三个答案很明显功利性太强,如果这样去回答这三个问题是否将语文的工具性推到了过高的位置!因此,我们在加强对学生言语运用实践之时,必须注重平衡发展,平衡训练,切不再发生一边倒的现象,否则我们的语言教学将显得多么枯燥啊!

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之时,作者把浑黄的河水比作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除了教学这样比喻有多么生动的告诉我们洪水的可怕,咱们还应该让孩子明白恰当的比喻可以使语意表达的更加清楚,可以使情感恰到好处的呈现。紧接着还要让孩子练一练,试一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看到的洪水。这样的“语用”在《新课标》的引领之下应该成为常态,让孩子在实践中习得语文,学以致用这句话才能真正实现。

但就从这一点上来说,《新课标》也提出了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就这一点《新课标》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是怎样的联系?听说结合、听说结合、听写结合、说写结合等等,这其中有太多的联系。在不同的年段注重哪方面的联系?这之间的联系存在怎样的必然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关联训练?等等都是一线教师要慢慢琢磨的。乍看这句话觉得颇有道理,但仔细读下去不免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因为其操作之难度可想而知!有时专家的一句话,下面苦思多少年啊!

《新课标》有其高瞻远瞩之地,但也有其空洞之处,学习新课标不能忘记领会专家的新理念之时,也辩证地去看待它,边实践边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新课标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运用团队学习,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效益 下一篇: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