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汉字在新闻中被错误传播,有何妙招

时间:2022-10-20 10:01:07

避免汉字在新闻中被错误传播,有何妙招

央视新闻主播刘羽最近在微博上晒出《常常出错的读音!》,引起热议。有网友对照自测后,感叹自己“说都不会话了”。如何看待播音员读错字?避免汉字在新闻中被错误传播,有何妙招?本刊进行了小型调查,截至1月24日共收到有效问卷69份。

1 您认为总体来说现在播音员读错字的现象严重吗?

A 严重,不能容忍 14.5%

B 不严重,但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需多加注意 43.5%

C 不严重,可以容忍 42%

D 其他 0%

2 不借助任何帮助。请注出以下10个常见词中带双引号的字的读音。

强“劲”(jìng噜对,jìn错);“筵”席(yán对,yàn错);“剥”皮(bāo对,bō、bā错);果“脯”(fǔ对,pǔ、pú、pù错);脖“颈”(gěng对,jiìng、Jī ng、jǐ ng、jǐ n、jìn错);“处”女(Chǔ,Chù);“华”山(huà,huá错);“尽”管(Jǐn对,jìn错);“模”具(mǘ对,mó错);解“剖”(pǒu对,pāo、pǒu错);“肖”像(xiào对,xiáo错);压“轴”(zhòu对,zhó u错)

没有全注对的,一位枣庄的参与者错的最少,只错一个,将脖颈中的“颈”注成jǐng了。

3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人们读错一些常见字?(多选)

A 广电节目中常读错这些字 17.4%

B 常看报刊但少收听、收看广电节目,造成字和音分离29%

C 自己没学好,平常不重视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62.5%

D 其他 21.7%

“其他”项填写的有:与个人知识积累有关;规范常常改,跟上学时学的不一样,弄不清了;上学时老师误导;习惯;学得不好;读音改来改去,烦;等等。

4 在刘羽贴出的《常常出错的读音!》中出现一个错字,“秸杆”应为“秸秆”,您是否因为现在播音员关注字的读音多,但关注字的写法少?

A 是,播音员特别注意字的读音,正确书写是弱项 72.5%

B 否,关注读音同时就会关注写法

20.3%

C 其他 7.2%

“其他”项填写的有:与个人知识有关;用电脑导致;等等。

5 您是否认为播音员“重读音。轻写法”和文字编辑“重写法,轻读音”是专业分工无法避免的现象?

A 是,分工不同,能力自然有差异 44.9%

B 否,作为传播者,自有正确传播汉字的读音和写法的责任 52.2%

C 其他 2.9%

“其他”项填写的有:与本人的知识积累有密切关系;泰始皇统一了写法,但现在读音统一不了;播音员读错字,暴露出的是基本功差、责任心不强。

6 在媒体融合时代,记者可能既要写稿,又要现场直播、做主持人。这就要求对文字的写法和读音必须同时掌握。新形势下,避免汉字在新闻中被错误传播,您有何妙招?(多选)

A 坚持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制度 21.7%

B 视听媒体像报纸那样有个专门的更正栏目,更正媒体上读错、写错的字 65.8%

C 报纸杂志、视频节目上对易读错的字加上注音 42%

D 其他 27.5%

“其他”项填写的有:有奖纠错;多翻字典,加强学习;文字编辑在提供给播音员的稿子中对重要的字注音,播音员备稿多查字典;是社会的发展所致,无法改变;加强教师素质;大家通读的音应定为正确读音,汉字是发展的,过去的普通话标准是不合理的;词典规定的有些读法很不合民意;不是原则问题宽容一些、原谅一点;注意语言文字测评工作;媒体多报道错别字;多学习,建立读写易错备忘录;没事写日记,手写的;等等。

简要分析:

有被调查者认为第二题很考验人,有的也表达了对读音规定变来变去和不符合习惯的不满。

一方面,超过八成的人认为目前播音员读错音现象还没到“严重,不能容忍”的地步;另一方面,被调查者也对读错常见字现象进行了反思,超六成认为“自己没学好,平常不重视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媒体可借此机会提醒读者正确使用汉字。

(本期调查主持:卢文熠)

上一篇:温州政府对民间网站的支持 下一篇:向大型新闻综合门户网站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