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环境下县级台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2-10-26 11:26:38

改制环境下县级台的创新与发展

随者广电系统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县级台将面临改制与生存、创新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县级台走向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急待解决的课题。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广电系统的改革对县级台是好事,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可以自主办台,壮大县级台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实力。但是,县级台也要关注一系列难题,如人才的配置、基础设施的改善和节目源的创新等。对此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业内同仁商榷。

县级台的现状与所担心的问题

目前,县级台存在以下四个发展难题:

1.县级台的人员配置不同于上级台,上级台人员配置结构较合理,知识水平较高,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县级台则老同志多,文化水平偏低,新生力量不足。

2.设备陈旧老化,缺少设备更换资金。

3.受大台和各类网络媒体的影响,收视率低。

4.县域广告受多重媒体影响,收入低,运作难度大。

广电系统改制是件好事,但目前县级台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设备陈旧和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加上人才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迈出这一步将十分艰难。

有人认为县级台变成了一个纯服务机构,工作的难度加大了;有人甚至认为地域发展空间狭小,没有前途;有人则担心区域范围内资源有限,会导致节目的“翻版”和宣传内容的“重叠”等。

更新设备的投入是个大难题。据一位县级台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个单位使用的还是模拟设备,技术力量不足,节目不好配置,广告收入低,运作难度大。这个负责人坦言,人员能向政府申请补充,但基础设施改进和设备更新则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类似这样的情况应不在少数,县域经济环境的优劣常决定县级台的收入,影响县级台的发展。如何解决好改制与面临的问题?如何保持与改革同行?如何跳出县域经济看县级台的发展呢?

解放思想,明确发展方向

要实现改制与转型、壮大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发展方向,看好县级台发展的前景。改制会给县级台带来活力,不会导致县级台地位降低。改制后县级台的路子更宽、经营范围更广、自主宣传的空间更大、节目源更丰富。改制是给县级台“松绑”,给县级台以灵活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县级台走自主经营的路子。只有解放思想,走以台养台的路子、科学创新地发展,县级台才能走出低谷,不断繁荣与壮大。

用创新思维,迎接新的挑战。改制的目的是让县级台这盘棋活起来,但“喉舌”作用不能变。要科学把握宣传导向,唱响主旋律,实现灵活办台、多种形式办节目的新发展格局,让县级台真正成为影响当地受众的媒体。用创新思维看待发展中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县级台改制后,要对宣传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好节目,提高制作水平。前不久某地市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专门就县级台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课题大多以小见大,主要涉及《县级台纵横发展,兄弟台良性合作》、《如何寻找县级办台最佳配置之路》以及《小台的影响与魅力》、《县级台经济创收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内容,为实现县级台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思维。

注重县域特色,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以厚重的文化为基础,打造新的乡土气息浓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这对于传承地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2008年某县级台开设《乡情》、《乡韵》栏目,尽显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让受众大饱眼福,收视率高达37.6%。县级台也可根据区域特点增设相应的特色栏目,如贴近群众生活的《咱老百姓的事》、《解难答疑面对面》,贴近儿童生活的《山里娃》等。只要栏目设计得好,就能吸引受众,影响受众,收视率自然就会提高,自然会被当地受众认可,区域收视圈就能形成。这说明县域特色是办台的支撑点,更是争取受众、提高收视率的关键所在。县级台可适时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娱乐、演讲、知识竞赛和生活对话等活动,这些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如果穿着新鞋走老路,就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受众的审美与需求不断变化,不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是没有出路的。

开发利用地域资源,拓展电视节目采集空间。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显著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历史资源,工业、农业、科技、旅游等行业都有闪光的地方,有的虽然不广为人知,但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值得营造品牌氛围。除了对他们进行正常的电视新闻宣传外,还可开设不同类型的专题栏目,进行深度报道。对一些发展强劲的社团组织、骨干企业也可采取节目联办的方式,拓宽办台的路子,更重要的是能实现各行业与电视台的共赢。近年来,在这方面有些县级台尝试性地走向市场,并初步尝到了开放办台的甜头。某县级台以节目联办的方式与交通、建设、农业以及5个大型企业签订了常年联办合同,不仅节目办得有特色,扩大了各行业的宣传,同时台里也获得好的收益,仅此一项年创收70多万元,台里更换了新设备,改善了基础设施,使台容台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另外,可以抓住时政动态,做活本地特色文章。一些县级台结合国内发起的红色旅游活动,适时开设了《走近雪山》、《观洪湖、唱红歌》、《游蒙山、唱响革命老区》等具有鲜明特征的红色游教育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县域影响,引来了四方客人,引进了一批高科技型项目,实现了教育宣传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转变经营理念,走创新之路

优化经营环境,是县级台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对县级台各项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一些电视台在运作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自主经营凸显出来。如对人财物的支配权、独立的广告经营权、各类节目的编排权等。拿采编播合一来说,十几年前,业内就有人提出过,但由于受人员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台一直未能实现,影响了节目质量。对县级台来说,改制就是要转变经营理念,一切要放开搞活,不妨采取各类节目制片人制、广告对外发包、技术内联外引等。只有放开经营,良性运作,科学合理监管,县级台才能真正走出创新的路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强化培训,增强技能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县级台整体运作水平。针对县级台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着重对新闻采编、节目策划、栏目包装、广告经营及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增强骨干力量,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人才、技能和管理跟上了,县级台才能实现良性运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县级台的发展才能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上一篇:当前晚报面临的挑战及发行应对策略 下一篇:从《南方周末》看报纸核心竞争力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