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10-20 09:43:07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的最好平台,是民族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讲坛。它对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提升成都市软实力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3-0082-4

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以“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行,这是国际社会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时隔一年之后,第二届非遗节如期在成都举办。第二届非遗节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在中国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特别会议,31个国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以及国内专家齐聚国际论坛,围绕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达成《成都共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通过街头巡游、主题晚会、博览会、国际会议、保护论坛等节庆活动,使节会成为了“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两届非遗节共有81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参加,国内观摩代表团200多支,节会活动870项,上万人参加各种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汇聚了全国23个省、区、市的上百支参展团队,展示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30多个。两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吸引国内外上千万人次直接参与。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和10多名工作人员留下了“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成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赞语。“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搭建国际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连续两届的成功举办,越来越显现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作用。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通过了《成都共识》。两项国际性的文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诞生,更是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推向了国际性的舞台。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节庆活动,在人类生产实践中起到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节庆文化,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传统节庆,是世界各民族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喜爱。中华民族也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就是我国的三大庆祝型节日,也深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反观国外,也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节庆活动,如法国亚维尼翁艺术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西班牙奔牛节、巴西狂欢节、英国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当然还有风靡全球的教会传统节日圣诞节。这些节日无不反映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人们也借着节庆之时,感悟人生、品味生活、体验自然。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不仅仅是个节庆活动,它更是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生产实践活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通过开幕式“天府大巡游”、“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和全市范围内的“主题分会场”活动等,直观的向参观者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魅力,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在活动中,还能对来自全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项目进行亲手实践。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一种范围广,层次深,影响大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可行性保护措施的典范,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传承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节会活动,它是一个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个方面内容的展览、展示、体验、销售、论坛、参与等全方位的综合性平台,因而它的作用远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具体节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使国际社会找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最好的形式和最有影响的平台,并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的最好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涉及到各国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与传承,而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示展演,直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创立和成功举办。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共有68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参加,270项节会活动,近万人参加各种表演,国内外表演队伍在这个国际的舞台倾情演绎。而第二届来自国际国内的120余支表演队伍和1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T6大类370多项节会活动,将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个性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博览会。

二、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民族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讲坛

民族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个性化的,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和办法是需要共同交流的,保护经验是可以共享的,保护中Ni临的难题是可以共同探索的。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同时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特别会议,研究探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课题,制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规则。同时,国内外从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也汇聚成都,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论坛”,最终形成并发表了世界上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宣言》(简称《成都宣言》),宣言中,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韩国、爱沙尼亚等国的37位专家共同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现代文明冲击和被世人遗忘的严峻形势。宣言以唤起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由31个国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以及国内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就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诸如地震、海啸、战争等各种灾难,严重威胁、破坏着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发展,如何建立应对灾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课题,各国间交流保护经验,探讨和构建保护机制,并达成《成都共识》。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论坛部分,与会的各国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和来自国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自然等环境因素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遇的困难,进行专题的讨论,交流保护经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构建了理论基础。

三、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民众中唤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觉的最好媒介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也随之被广大民众所认知,而其中离不开的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这个传播媒介。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共有400余万人直接参与了270项节庆活动,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凭借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活动,更是吸引了国内外共520万人参加了6大类370多项相关节庆活动。两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紧紧围绕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宣传中华民族精神,让许多人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他们首次接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开始了解和喜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人们也有了鲜明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保护应该从我做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运与公众参与保护的程度密切相关,世界上一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间较长的国家,都把唤起民众的广泛参与作为实施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正是对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的唤起运动。

四、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对城市经营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重大的文化节庆活动往往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相连,成为迅速提升城市功能和地位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期13天的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共接待来自国际国内的120余支表演队伍和1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团队,6大类370多项节会活动共吸引了520万人的广泛参与,外地游客在蓉消费平均增长22.7%,本地游客消费平均增长6.5%,直接拉动成都各类消费54.2亿元,为成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地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一大型文化节庆,为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和10多名工作人员留下了“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成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赞语。成都从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如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落地更是为成都增添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非遗之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催化剂,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传递城市形象的播种机,对城市经营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将做出巨大的贡献。

现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国家级文化品牌,在展示国家民族个性魅力、促进多平台国际交流、宣传非遗保护知识、聚集各方面保护力量以及推动非物质文化保护事,业都等多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活动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并受到广泛关注,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实践项目。2011年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又将拉开序幕,它必将在前两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展现更丰富的元素、创造更多的惊喜、实现更大的影响,把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第一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总结报告[R].2007;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总结报告[R].2009.

[2]试析潮汕传统节庆习俗的社会文化意义[A].汕头日报,2006.3.

[3]第一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R].2007.

[4]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R].2009.

[5]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R].2009.

上一篇:江安竹簧工艺的价值及特征 下一篇:城市餐饮文化特色与“美食之都”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