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精神家园

时间:2022-06-17 04:30:37

守护精神家园

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其民族精神风貌的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根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的实物和场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延续我们民族的历史文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牢固的文化基础。

非遗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化浪潮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带来消极影响,几乎每天都在冲毁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非遗项目已消失殆尽,无法再生。据2005年至2009年全国第一次非遗普查统计,我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保护难度大、任务重。为此,我国继《文物保护法》之后出台了第二部国家法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

《非遗法》将保存与保护作了区分,重点保护那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的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立了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传播三项制度,提出了“三性”(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两大原则;强调使用非遗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鼓励合理利用非遗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同时,规定了相的法律责任。

《非遗法》的颁布实施,将传统文化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非遗保护,既有整体性的属地保护,有真实性的异地保护,也有聚合性的集中保护,还有利用性的创新保护。我不赞成那种为了旅游开发,借所谓“原生态”之名,让旅客去观赏传承人至今还生活其中的落后的现实状态,以看者心态去体验“文化活化石”而忽略甚至漠视非遗传承人的贫穷生活方式。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文化观、历史观去保护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是我们文化旅游策划人不得不正视的严峻问题。

对非遗所构筑的精神家园,守望,仅仅是一种姿态和意识;而守护,却是一种责任和实践。只有人人参与、全民保护,才可能促进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非遗在当下不至于快速灭绝,也才可能为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能够确保民族身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当下,必须行动一一第三届成都国际非遗节的举办,就是最好的诠释;

为了未来,必须守护一一《非遗法》的实施,就是最具深意的法律保证。

上一篇:诌议知识经济下的作业成本法 下一篇:上栗县近三年来办理破坏市场经济犯罪案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