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影视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20 09:20:12

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影视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在高职学前教学专业的语文教学中,文本分析与影视欣赏融合的影视教学模式,以其真实性、形象性、立体性、丰富性等特点,极大地拓展了课程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语文课程 影视教学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都应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为要求。语文作为高职教育最具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企及的优势。为了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我对五年一贯制专科的高职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通过讲读的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喋喋不休,学生却“雾里看花”,兴趣全无。这种教学模式既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又培养不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能力。当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影视欣赏已日益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堂上教师将文本分析与影视欣赏融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适量安排影视介入教学的时间和片段的长短,使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客体变成知识汲取的主体,如此既拓展了课程资源,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影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研究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前教育中通过中考入学的五年一贯制学生,经过义务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教师应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从学生的兴趣、情感、需要出发,进行语文教学。影视教学模式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对文学美的追求和探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个人自己认识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便迥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主张由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和情感价值。因此,语文课堂要改变传统的填充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就需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感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影视教学无疑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三)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类型。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总是以整合的形式实现其价值,而不同形式的组合将形成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类型的展现智能的情境,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影视教学模式能够提供给学生以多种多样的情境选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很好的教学氛围。

二、影视教学模式的实践特征

影视是当今世界最富魅力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融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摄影,以及声、光、电、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科学技术成果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影视艺术与文本分析融合的影视教学模式,具有更真实、更形象、更立体、更丰富等诸多优点,比单向的常规教学所传达的认知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有助于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影视教学模式的真实性体现在影视是超越时空的,通过画面、声音等形象化手段,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展现遥远的历史和未来。教学中逼真的影视画面,能够消解学生阅读作品时产生的陌生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宇宙的边疆》是科普说明文中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学生对宇宙知识很感兴趣,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兴趣点还处在比较感性的层面,教学时如何将枯燥的说明文讲得生动,唤起学生的兴趣,影视教学模式无疑是一剂良药。在文本阅读之后,播放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宇宙》,使学生对宇宙知识有直观的感知,也使学生了解解说词在电视画面中的特点和作用。之后,在迁移训练中可以播放展现本地文化风情的电视片(如我在教学时选择的呈现本地文化精神的纪录片《牡丹江文化》),请学生为它写一段解说词。

影视教学模式的形象性体现在影视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比文字语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教学时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影视画面,将文本中抽象的语言活化为个性鲜明的形象,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影视欣赏介入教学的时间。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学中间可插入一段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影片中“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精彩战争场面,能将学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特定情境中,感受“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境。从我在语文教学时运用影视资料的效果来看,将文本分析与影视艺术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影视教学模式的立体性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教学过程由单向传播到立体传播,学习接受模式由传统的“听―想”到“视听―想”的立体接受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了语文教学效率。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学生可以从电影中蒙太奇手法、镜头处理、摄影机运动等技术得到许多启发。如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学生可以从电影画面的剪接方法上理解文本的局部意义;从影视画面的“特写镜头”中,学生会注意文本中的“细节”。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及贾府的社会地位,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序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文本解读,再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段。电视画面中对于贾府社会地位和富贵豪华的介绍,是通过特写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突出荣禧堂堂屋中的匾额,又对其室内陈设进行了镜头特写,提高了学生的注意状态和对文本细节的关注。

三、影视教学模式的功能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前教育初中起点五年制学生比高中起点三年制学生性格活泼,但语文基础薄弱,目标不明确,上课好动,自律性差,学生往往重视音乐、舞蹈、钢琴、美术等技能课的学习,对于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开设语文课的必要性产生质疑,认为高职语文课可有可无。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现在高职生源质量较差的客观原因,又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滞后的因素。针对学生的现状,我在教学时融合影视片段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调动审美感觉、知觉、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参与到知识的追求和学习中,积极性得到激发,对要掌握的知识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美国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时,播放了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画面中父亲骑车带着女儿来到湖边,他把女儿放下,走向湖中的小船,小船载着父亲慢慢远去。紧接着画面通过四季的变化,通过女儿从小到大再到老的成长变化,不断重复女儿骑车往返于湖边去等候父亲这一情节的描写上。当这位已老态龙钟的女儿再次来到湖边时,湖水已干枯,她看到的是一只埋在泥沙中的破船。影片虽只八分钟,但学生无不被它所蕴含的父女情感所打动,这种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充分调动,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文学审美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影视则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创造形象、叙事、表意、抒情的一门艺术。教学时将两种艺术有机结合,既促进课堂的优化,又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由于是古代散文,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学时给学生播放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和张艺谋导演的《英雄》片段。电影中宏大的视听效果,将学生带到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刺杀秦王”的场景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品、事件。学生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影视与原作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头脑中想象的荆轲形象与影视画面呈现的形象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两部影片因导演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视听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时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参照比较,再将两部电影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讨论中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多学科知识,而且需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专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我在课上引导学生欣赏完影视后,在拓展训练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进行影视配音、角色模仿、情境体验、文本改编、故事续编、歌曲演唱、朗诵小说片段;在课下让学生自发分组表演课本剧,如《茶馆》、《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让学生自发组织表演,课本剧中的导演、编剧、演员、服装、道具等分工,也都由学生自行安排。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既激发了对文学美的创造性认识和自身潜能,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艺术表演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稳步提高。同时,为了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课堂上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播放幼儿园教学实景或与幼儿教育有关的视频讲座,这都大大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为自己的职业前景进行规划、设计。

(四)实现多元化评价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阐述了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类型。智能的多元性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取多元化的评分机制。以往语文成绩的考核,只是以每学期期末考试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但这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如今这种影视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和检验提供多元化的评价,如课本剧的表演、情境角色模仿、影视配音、故事续编、写书评、读后感、诗歌散文朗诵会等都能多方面地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同时,通过影视欣赏与文本分析的融合,也能引导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给学生以多元化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玲.高职德育与学生健全人格塑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王爱军.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的影视教学模式[J].教育评论,2010,(5).

[3]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韩培花等.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双重实践及其互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5]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粟世来.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形象生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7]陶西平.多元智能在中国――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丛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孙明英,陈伟.体验教学的课堂定位与实现途径――以教师的生存意识和生命价值为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555097);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提升高师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XY01027)。

上一篇:低年级识谱教学浅谈 下一篇:塞缪尔.贝克特荒诞剧《终局》的隐含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