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时间:2022-10-20 08:47:03

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生物实验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与体会的作用,而且能帮助学生及时学会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要实现生物实验课的上述目的,必须以成功的实验为前提,而成功的实验必须以完善的实验准备为基础。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逐渐地具备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然而在实验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学生毫无目的地摆弄实验仪器,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不愿动手操作;或者把实验当成一种简单、机械的模仿,并没有深入思考,简单地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操作完,就算完成任务,不能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和感悟实验中蕴涵的思维方法和真理;没有出现探究的持续发展或探究增值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在于我们实验课的设计不合理。一节实验课时间有限,在课内既要完成熟知实验目的、实验用具、材料以及实验原理和步骤的任务,又要完成实验操作、捕捉,记录实验中的事实、现象和数据,论证、说明实验中的事实和数据,还要完成对实验原理、设计等方面的质疑和创新及对发现问题的再研究。这些工作在短短的课堂40分钟内是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果实验复杂一点,甚至连最起码的实验操作也很难准确地完成,哪还有时间去思考、去创新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探索一种新的课型――实验准备课。

实验准备课,主要是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和创新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主要包括实验:工具、材料准备,理论(目的、方法、原理等)准备,新技能准备,对实验的思考、质疑和创新准备,拓展探究(发现新问题的再研究)准备等等。

一、实验工具和材料准备

实验工具和材料准备既能使学生对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生理(或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有个准确的认识;又能使他们对实验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了解,从而激起强烈的兴趣和实验探索欲望;还能使他们对实验工具和材料进行创造性的选择和运用。如在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时,教材要求准备草履虫、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显微镜、食盐、蔗糖。学生在粗略地了解实验后,经过思考认为用食盐和蔗糖,不如用它们的溶液好,于是他们把食盐和蔗糖换成了各自的溶液,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在准备草履虫时,还主张用其他单细胞生物来代替草履虫等。如果没有这种准备,学生也只能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简单地操作,至于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他们是无暇顾及的,更谈不到什么创新。

二、实验理论准备

理论准备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目的、方法、步骤和相关的知识的认知准备,从而实现对实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实验操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要做的理论准备除了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外,还有“鼠妇,又叫潮虫,在南方称西瓜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是一种甲壳动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可以找到它们”的知识准备。这样不但能对各操作步骤内涵有了更深理解,还能为实验的创新奠定基础。当然为增加探究的真实性,教师还可提供其他的较多的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和实验材料等让学生选择运用。

三、实验新技能准备

实验新技能准备,就是对实验中从来未出现的、较难操作的或有危险的技能加以准备。如初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实验课,实质就是以后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实验新技能准备,其实质就是一节实验准备课。再如,做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时,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以及水浴加热等都是实验新技能,都需要做准备。

四、实验的创新准备

实验的创新准备就是对实验进行整体思维、质疑、发现原实验的不足,进行刨新使之完善合理。它包括实验的原理创新、材料创新和方案创新。如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上P14:将同一条蚯蚓放在不同的表面上,如玻璃、硬纸板上,注意保持蚯蚓表面的湿润。观察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移动?为什么?实验结果发现:蚯蚓在玻璃上移动快,硬纸板上移动慢。正好与我们预测的实验结果相反,本来蚯蚓应该在粗糙的表面移动快,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结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硬纸板吸收了蚯蚓身上的黏液,和蚯蚓黏在了一起,这样就不利于蚯蚓的移动,或者蚯蚓身上没黏液,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能量的产生,就降低了它的生命活动。

改进:准备两块相同长方形玻璃板,一块把它打磨,另外一块保持光滑。由于蚯蚓在玻璃板上不是沿着直线运动,所以用两根玻璃棒作成直线的轨道,让其在轨道中移动。最后出现的结果就和预测的一样:蚯蚓在光滑的表面移动慢,在粗糙的表面移动快。因为蚯蚓身上有很多的刚毛,刚毛必须有支持点,才有利于移动。

五、实验探究的拓展性和增值性准备

该准备是以理论准备和创新准备为基础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做理论准备及创新准备时能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探究具有拓展性和增值性,乃是实验课的最高境界。因此要认真思考选择合适的实验原理后,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去自主地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探索和证明一些规律。

这种课型,能比较成功地解决实验教学中的不良现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创新意识,也能使教师真正地成为学生实验的参与者和服务者,与学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相长。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怎样导入新课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