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

时间:2022-10-20 08:45:00

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更新。高校与企业一样都是服务组织,高校是为学生教育服务的,但是企业中的一些管理观点,仍然实用于目前高校管理,比如说以人为本的管理观点,高校教育的主体是人,被教育的也是人,所以以人为本的原则非常适用于目前高校,并且以人为本的概念已经被广大高校所接受。我们要在教育管理上重视以人为本,并且将其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从而使得高校教育质量得到提升。本文对以人为本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且对目前我们国家高校当中的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做出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对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

一、前言

以人为本的概念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属于基本准则。高校教育管理之中的以人为本具体指的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把发展人与尊重人当作基本准则,并且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对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当下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是人,人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同样在教育之中载体也是人,所以在教育管理模式这个方面必须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够适用时展的规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观念,目前也逐步成为了国内高校的主流管理理念,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根本所在。

二、高校以人为本与人本管理的具体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具体意义

以人为本的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广义的来说,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将人全面发展,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来促进社会发展,借此来满足当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物质需要。学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于教育管理当中,就把学生这个教育主体当中根本,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进行的教育管理,从各个方面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的方法,学生学习可以变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使其具有独立自主性,所以高校当中的以人为本观点,就将学生作为具有完整性以及独立性的社会人来看待,最大化的尊重学生学习选择,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把理解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当做教育管理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一切都围绕着学生更好的发展进行管理,最大化的尊重学生这个独立个体的发展意向。

(二)人本管理的具体意义

人本管理指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进行高效教育管理。在高效教育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教育管理制度还是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着学生这个独立的个体而进行,处处彰显学生在教育管理当中的主体地位,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型思维,对学生要给予肯定,充分的开发学生潜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教育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耐性,并且细心的观察学生需要,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得以解决,满足学生基本需求,从而给学生带来一个平等、优质的教学平台。

三、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当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被接受的必然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于民主以及自由的向往,以人为本以及成为当下时代进步的标志了,但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则需要我们丢掉陈旧老套的教育管理观点,比如“师道尊严”“严格管理”等等观点。建立起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表示对学生的尊重。陈旧的教学理念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想结合,加入和谐发展观的新理念,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能符合当下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当下这个信息化时代,人的平等与自由得到了彰显,与过去的教育方式相比,不再是单一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让学生的多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够充分发挥其主管能动性。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是符合当下教育管理的理念,也必将被这个时代所接纳。

以人为本的高效教育管理模式把学生当做管理的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单单是依靠强硬的手段来进行教育控制,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细心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打心底的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放大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让其积极主动的参加教育管理,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这样的管理斌不是代表管理不存在。而是让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档次,符合社会发展的脚步,同时也符合高校教育管理的情况。

四、当下我国高校教育过程当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

(一)强化高校全体教职工对于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认识

要想在高校教育管理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应该关注高校领导阶层的价值取向,就教师而言,在学术以及科研项目上面要给予其一定的物质支撑以及进行学术研究的权利,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对于教师的基本的要求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尊重。我国学者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以人为本观点:首先早高校管理之中要最大化的体现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意识;其次高校的教育管理务必要以学生以及教师为核心进行,其实质就是人文的过程;然后认识到人是当前社会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当下时代的第一生产力,这点务必明确;最后强调教授以及专家不仅仅是要在学术研究上面发光发热,同时也应该为教育管理作出应有的贡献。综上所述,要意识要高校是人文活动的集中地点,应该努力实现其教育意义,体现人的价值。

(二)课堂教育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把学生作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对于教学进行改革,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重组,有效的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工程当中的核心。课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而不是用强硬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其中心思想理应是建立在民主以及平等的基础上的。学校应该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当中是教学质量体现的一种方式。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其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实现民主以及平等的师生间关系

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生活状况。一旦学生在学习上以及生活上出现困难,理应最大化的给与帮助,体现学生在教育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方向,并且给予一定帮助,创建民主与平等的学习气氛,并且鼓励学生给予教学建议,发表自身意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采纳。因为对学生的坦诚相待,这能够有效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观权.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新挑战、新理念、新手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215-216.

[2] 王冬梅.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想教育管理机制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58-60.

[3] 汪友海.从“人本”视角探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革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4] 林芬.我国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112.

[5] 田园,王玄培.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构想[J].科教导刊,2012,(13):58-59.

上一篇:建设美丽四中 下一篇:走出教学误区 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