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06:07:03

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水利工程既庞大又复杂,监督与管理水利工程的质量难度很大。在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迅速,但是在管理上却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达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和监督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督与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

以对水利工程的具体作用以及性质的深入了解为依据,做到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使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进而一步步的对水利工程进行引导以及管理,即为水利工程的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是工程的质量,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有问题发生,都会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问题,产生严重的后果,能够对水利工程的使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质量管理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若要获得丰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必须进行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

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尤其重视质量问题,忽略质量而盲目追求进度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从长远考虑,注重质量管理。

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1质量监督不到位

质量监督站虽然存在,但往往存在有机构,但缺经费、无编制以及质检手段不能满足现有形势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突出表现在市县质监机构中。例如,我国江苏省经济较发达,存在很多中小型的水利工程,所以质监工作任务量比较大,但是进行这些监督工作的各级质量监督站以及质量监督组,并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不能像事业单位一样定编、定职责。很多质监机构都是在工程科或者基建处进行挂靠,聘用的质监人员也是以兼职为主,并且大部分来自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他们往往是主管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质监站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经费以及必要的检测设备和质监技术人员,导致质监工作缺乏可靠的质量检测数据,达不到科学、公正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会对质量监督的原则性、权威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产生影响。

2缺乏专职质监人员

目前,在各级监督站中,满足资质要求的专职质监人员普遍缺乏,而兼职质监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专职质监人员需要取得质量监督员的资格,这就说明他们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取得资格的大部分都以技术干部的身份分布在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他们不仅要做好质监的工作,还要负责很多的行政管理工作,不能确保有效的监督所有的水利建设工程。

第二,质量监督以兼职的形式聘用工程技术人员。这种做法保障了人员的充足,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性,每个人只是投入很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而且由于本身对于质量监督的工作的经验并不丰富,往往导致他们在进行监督管理时达不到相关规定的要求。此外,很多兼职的质监人员同时也在基层的水利部门工作,包括一些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在很多中小型水利建设项目中,基层水利部门通常是项目法人,也就造成质监过程中产生“同体建设同体质监”的嫌疑。这种双重身份的存在,使质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本位利益影响,导致原则性和公正性的缺失。

3质量体系之间管理混乱

根据水利行业的特点,水利部制订了法规,实行质量监督制以及建设监理制,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质量管理时,实行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即“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保证”,它们之间不能互相替代。然而,在某些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却很混乱,有一些甚至试图使它们之间互相代替,分不清这三级之间的性质、依据、职责、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要求。工程的质监机构属于执法机构,它是由政府委托来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监督的,它具有强制性,代表政府控制和监督工程建设的质量,属于宏观控制,它以国家、水利部以及省的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为依据,主要采用抽查的方法来进行。项目法人授权或者委托建设监理单位,代替其行使管理工程建设的某些职能,它的性质属于社会服务和咨询,它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属于微观控制,监理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作为独立法人,企业内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对与自己资质相符的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方面的质量问题负责。

三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制

水利工程质量工作是否能够做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其是否重视。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秉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切实实的做好工程质量工作。

加强贯彻落实责任制,层层落实到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此外,还要强化监督和检查。质量问题一经发现,就要严格遵循水利规范及和技术的要求,对当事人追究责任,将工程质量终身制进一步贯彻落实,确保工程人员真正对工程质量负责。

第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建立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明确工程各施工部门的工作职责,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完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切实保障落实质量控制工作。

工程项目的特点不同,施工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要以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不同施工部分质量控制的重点为依据,确保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管理的目的。通过有针对性控制工程的分项质量,以达到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事先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从而在施工中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第三,增强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影响。对操作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增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使水利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严格控制进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采购的原材料在进场之前,应该将建筑材料报验单提交给监理机构,同时应包括产品的技术说明书以及出厂合格证。必须保证其质量合格,待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后方可进场。此外,还要重视原材料的存放条件,一些原材料受气候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例如水泥、防水材料、外加剂以及土工织物材料等。

检查施工机械设备时必须要细心、细致,保证其性能良好,并且对工程的施工不会产生影响。

第五,明确技术管理范围

对于自己的权限以及职责,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十分清楚,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应该负责的技术工作。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详细记录施工日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工作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结果等都要在日记中展现出来。完好保存日记,将其作为评定质量以及竣工验收的依据。

施工前,严格审查图纸,尽量避免施工中的差错,如果发现问题,应该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并且详细的记录下来,保存到技术档案。施工之前必须要做的还包括技术交底,,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交待,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和安全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

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派专人对实施的每项技术工作进行复核,防止出现偏差,尽量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通常采用抽样的方法检查工地上用到的各类材料,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

技术档案要从工程开始时建立,对有关资料进行汇集整理,直到工程竣工,针对所有资料的记录必须是原始记录,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的情况,此外,还要有技术负责人签署的正式审定意见,不能擅自对其进行增补或修改。

针对工程的分项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的同时就必须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必须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同时还要认真记录和整理好资料,竣工验收时需要参照完整的技术资料。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庞大而且复杂,整个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监督与管理的水平,有效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建成符合标准的真正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

[2]曾金鸿,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4期

[3]徐秋爱,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4期

[4]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上一篇:钢结构桥梁防腐蚀涂装体系的选择 下一篇: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生态绿化对水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