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5:47:17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字:水利施工;管理;控制

Abstract: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quality are five aspects of "human, material, machinery, methods, and environment".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ut into ope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rom start to completion, as long as a link appeared problem, it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s and even planted the quality of potential accident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management,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three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projects.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是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是对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的强化管理和合理化运作使用,全面推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一、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职称中心

2、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3、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问题。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项目管理的贵、权、利未能到位,项目管理责任制还未完善,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大大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的要求相距甚远。

2、人员素质问题。由于受历史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偏低,过分依赖于公司,依赖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成本、进度、质量、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在行但又对现场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技术,或者对财务知识缺乏。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3、目标管理问题。目标管理不严肃,主要表现如:成本管理不落实、控制不到位;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或重形式轻本质;安全管理凭经验、少科学、缺系统管理;进度工期控制更是合同约定是一套、现场施工又一套,随意性大而缺乏严谨的计划、缺乏系统的控制手段,签订合同时对工期的承诺为迎合业主的要求而不管科学性,实施时缺乏有效措施而放任自流。

4、现场管理问题。现场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安排与监督,自主性、规范性管理少、应付性大,从而使目前为数不少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很乱不堪。

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3、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4、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物料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5、强化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这样就避免了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措施不落实、人力物力不到位或因质量安全措施不完善而仓促开工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火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工程指挥部复验,经复验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另外,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督,监理工程师随时巡视工地,主要部位、隐蔽工程、关键施工过程等实行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职称中心

6、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1)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4)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5)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总之,水利施工是复杂的过程,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从思想上、技术上、资金上、综合环境上引起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严格施工质量管理程序,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水利施工的正常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石去、张辉:浅谈如何加强施工企业现场成本管理.煤矿现代化.2007年第1期。

2、任汉波: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3、周晓静、李敏: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迄今为止,各职称系列(专业)仍沿袭传统的、滞后的职称论文规定,评价效果不甚理想;乃至评价机制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导向偏差及其负面作用,已经直接影响到职称评审的质量和声誉,须予以认真反思。

职称论文规定,涵盖了所有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职务,界面过大,层面过宽,不切实际。

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卫生技术、各类教师、经济专业等计29个职称系列(专业)。目前为止,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被自然免除,其余的仍要求论文作为申报评审的必备条件之一。

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确需执行同一性、普遍性的评审标准,方可起到综合平衡的作用。但是,切不可忽视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之间、即使同一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

仅举科学研究人员与艺术专业人员为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性质有较强的探索性、挑战性和创见性。其研究课题、水平能力、创新思维、应用价值、科研成果、业绩贡献等,通常以学术论文、论著等方式反映出来。对科研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破格申报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对象,要求高水平、多篇数的专业论文,实不为过。但是,艺术专业职务(艺术等级)则不然。

它所囊括的编剧、作曲、导演、指挥、演员、演奏员、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美术、文学创作、艺术管理、电影放映等,门类繁多,情形各异,问题复杂。岗位性质和特征,明显表现为实践性、经验性、创意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造诣、艺术风格、创作技巧等,主要靠实践历炼和长期积累,并得到社会、业内认可;更何况舞蹈演员等专业人才的峰值期,还受制于生理性等客观原因。艺术系列规定,凡申报评审艺术专业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须分别在省级以上、部级刊物上发表2、3篇本专业论文;破格申报演员、演奏员专业高级职务,应有2篇本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有关文艺刊物发表等,这些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职称论文规定,助长了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篇数、名次排序等攀高之风。

固然重要,但不能视同或等同科技成果本身。其道理很简单,如三峡水利工程、杂交水稻推广等都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然而并非表现为大量的学术。

但是,各职称系列(专业)的论文要求,太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发表篇数、名次排序,太看重这些表层性、易见性的外在形式;对破格晋升对象更是层层加码、框框甚多,惟恐本职称系列(专业)“矮人一截”,有失体面。如,高校教师职务评审规定,凡破格晋升副教授职务,要求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出版10篇以上论文,均应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教授职务本应体现教书、授业、育人。其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实验工作量的完成结果及其业绩表现,乃是核心的评审标准、重要的破格晋升条件。同样,卫生专业技术系列(专业)评审医师职务,应侧重于医师的临床医术、经验和医德。诸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等,也都属于类似情形。

重论文数量、重文凭“产地”,极易趋同概念化。即把“两文”硬件简单相加,导致了评审标准和评审质量的降低。盲目追求论文篇数的做法,忽略不计论文质量的结果,直接影响了论文的价值性和贡献率;“以量界定”而不是“以质取胜”的潜规则,间接影响到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建功立业。据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毫无价值或价值甚微的论文,发表得太“乱”、太“滥”,约估高达80%左右;反之,高“含金量”的一篇论文,可谓“以一抵十”。

职称论文规定,诱发了利益驱动,导致抄袭剽窃论文的行为和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论文在职称评审的总“盘子”

里占有主要“份额”,且评聘与待遇挂钩,一些人为了评上职称,既长“面子”,又多“票子”,受功利驱动,托人情、拉关系、雇“”;社会上甚至冒出专门炮制职称论文的“经销商”。

此外,论文造假竟然在原本“一方净土”的高校、科研等部门滋生蔓延,影响恶劣,令人遗憾而痛心!有的教师在网上下载论文,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旋即变成自己的;有的学者为了拼凑应急,居然把早期专著,肢解为若干篇系列等等。

论文造假还悄然波及到编教材、办讲座、评奖项等其他学术腐败。就连一些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也因公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而东窗事发。据报刊披露,原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美籍华人学者杨杰,在博士点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申报材料中,把2004年发表于《肺癌》(LUNGCANCER)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列入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清单。经查办,杨杰被解除同济大学教授职务,将不再承担任何教学事务。可见,通过行政、经济、法律、道德等诸种手段,加大论文打假力度势在必行。

职称论文规定,催生了不当竞争、利益均沾,致使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观受到影响和破坏。

凡开展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各职称系列(专业)主管部门,都规定了申报材料要求和报送截止时间。论文要在哪一级刊物发表、什么时间发表、发表的篇数和字数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这些都成了一些申报者伤透脑筋又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桩“心病”。特别在环节上,为了赶时间、抢速度,煞费苦心,各显神通,悄然演绎着一股不当竞争的“暗流”涌动。有关系或肯花钱的人,即使文章不佳,内容雷同,一年内可以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没有门路的人,也想方设法,四处活动,其情形不亚于政界上的“跑官要官”。

论文作者与出版单位之间,按照不成文的“契约”进行交易,“互利双赢”。一方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不但没有稿酬,反而“倒贴”,刊登一篇论文须花费500元至800元不等,且价位一路攀升,据媒体透露,有些医生,则让医药代表花钱搞定某些医学刊物;另一方“屈尊”谋利,有辱斯文,凭关系、分时间、定篇幅,异化为“交费论文”,有价值论文却被缓登、不登。

这些事实已是不争的、公开的“秘密”,群众多有烦言。知真、从善、爱美,乃学界人士孜孜以求的价值观和学术观,一旦被扭曲或长时间受到侵蚀和影响,若不及时遏制,将在知识领域造成更严重的学术腐败。

职称论文规定,涉及到的评价方式,过于陈旧、封闭,适应性差,灵活度不够。

目前,职称论文的评价方式有三种:即论文鉴定、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论文鉴定和论文评审长期沿用至今,形成普遍使用和基本手段的主流评价方式。

论文鉴定方式,要求送审者的代表作隐去姓名、单位等标识后,由相关系列部门负责送交两位专家进行鉴定,并按照规定时间及要求,写出定性评语,确定等级意见。专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鉴定结果大相径庭。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外,论文鉴定费虚高不下,社会传闻颇有微词。

论文评审方式,一般由相应的专业组或评委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审阅评议。鉴于专家鉴定意见,极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沉锚”心理效应,或被专家鉴定意见所左右,或专家鉴定意见替代了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意见。此外,高校、中小学、卫生系列等专业组或评委会,每年一次性集中评审对象多达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在评审量大、时间要求紧、工作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论文评审过程中难免出现“前紧后松、外紧内松”的起伏波动。有的评审对象戏言:

“论文能否过关,一靠评委脾气,二靠个人运气”。

论文答辩方式,是改革职称评价机制的新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和倡导。

但目前仅适用于破格晋升和“选优”对象;在论文答辩的实体和程序规定方面,缺少开放性,技术含量低,答辩时间太仓促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职称论文规定的改革

俗话说“矫枉不可过正,过犹反倒不及”。“叫停”职称论文规定,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利于深化职称改革。

的数量和质量,是代表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科学界定职称论文的适用范围,采取哪些有效的评价方式,扭转“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以职称论文多寡论大腕”的不良风气,使论文评价效果真正得到社会、业内认可。

职称论文规定,要适应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层次的特点和需要。就论文的实用性而言,哪些职称系列(专业)更适合它的要求呢?

目前29个职称系列(专业),按照专业技术岗位性质和职责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研究型。主要从事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专业人员,文物、博物专业人员,出版专业人员。第二类属于研究专业型。既有较强的研究成分,又需要较丰富的专业经历;如,高等学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经济专业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审计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第三类属于专业技能型。岗位特质凸显实践性、经验性和技巧性;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艺术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小学教师、技工学校教师、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海关专业人员、船舶技术人员、航空飞行技术人员。

一般意义上讲,研究型和研究专业型的职称系列及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技能型的高层次人才,列入论文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较为合适。

职称论文规定,要突出论文的价值性。换言之,求其精、患其滥。旨在激发、鼓励、支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撰写大量新水平、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强调论文数量、或没有发表、登载论文的刊物级别等,掩饰或取代论文质量;切忌忽视论文在部级或省级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等相关要素;对极有价值的原创性论文,应予以特别优惠对待。

职称论文规定,要发挥与时俱进的引领功能。尊重论文主体,尊重智力成果,尊重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就;论文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有常规性,亦有超常规性,乃至为“自选动作”预留空间;多视角、全方位地公平、公正评价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激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和思考,按照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本文拟提出以下四种基本模式,改变以往那种“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和弊端。

模式之一:“以评为主”

研究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应当有一定或全面的开创性研究。其知识积累,理论修养,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创新业绩成果等,没有穿越时空隧道、耐得住寂寞的坚韧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对申报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非但不能放宽论文条件,而且要适当提高评审标准。即规定任现职以来,应撰写并发表较高水平、较多篇数及字数要求的本专业论文,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

发表本专业论文的报刊目录等予以明确,便于人事部门进行资格预审。如,申报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在《社会科学权威学术报刊目录》之列。

长期以来,部分系列主管部门要求论文代表作送审,此举事倍功半,不仅程序繁琐,费时耗资,且封闭性强,弊多利少。其做法应逐步淡出,适时取消。解决论文代表作的实用性、价值性的途经和方法之一,可以由若干名同行专家组成的论文鉴定小组,对论文进行梳理分类,集中审阅,形成合议性意见,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

此外,有分正高的系列(专业),申报正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对象数量少,评审标准高,作用影响大,论文质量仍以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为主。

模式之二:“以考代评”

研究专业型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专业性强,适用性广,分布面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且系列排序多居较突出位置。

如果评价方式能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公信度高,解决好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问题,将对职称评审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前述提及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已自然免除;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实行“考评结合”机制。

由此推及,可以试行论文“以考代评”模式。即由省职改办会商有关系列主管部门,委托省人事考试机构,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论文或类似论文科目考试办法。如为应试者提供相关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以进行论证和提出对策为主要内容,检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适用对象为高校教师、农业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高级经济师、副主任医师(药、技、护),以及工程系列的建设工程、信息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等技术性、通用性较强的部分专业申报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论文考试成绩合格,作为评审条件之一;、论文代表作送审等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免除。

模式之三:“以辩代评”

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重在实践经验、业务技能、艺术造诣、传艺带徒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特有的风格、影响和威望被同行认可程度。从岗位特质和人才特点看,申报评审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宜设置的门槛。

不作为必备条件,并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对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水平的要求,而是寻求切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校教师培养了质量高、数量多的优秀生、特长生,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案分析报告、教研成果总结、有关素质教育或德育教育的经验总结;工艺美术人员结合设计、创作、参评作品,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创作体会等凝结智慧与经验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虽已发表但毫无价值的论文相比,“此地无声胜有声”。有关业务工作报告和经验总结,只须经所在单位或部门确认系本人独立撰写,即可作为专题答辩材料。

答辩工作由同行专家小组承担。

根据申报人所提供的专题答辩材料,以业绩成果、创新潜能、文章价值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互动式答辩和量化式测评,由同行专家小组讨论,形成答辩结果的书面意见,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优劣取舍,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不再进行论文评审。

对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以辩代评”模式,既能发现具有真知灼见的优秀人才,又能爱护、稳定和凝聚一大批真才实学、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骨干。

鉴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信息资源不对称、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实际情况,现阶段,“以辩代评”模式同样适合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卫生系列(专业)申报评审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临床医师的病例分析报告,药、技、护人员的业务工作总结等,都可以作为专题答辩材料,由同行专家小组进行答辩认定。

模式之四:“辩评结合”

论文答辩反映动态性、直观性的特征;论文评审具有静态性、间接性的属性。因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同,评价效果各有利弊。两者之间如何兼并包容,优势互补,值得探索与尝试。

“辩评结合”模式,即采取论文答辩与论文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上,发现和选拔各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适用于极有价值的论文和特定的评审对象。

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创新是分层次的,改进和完善是一种创新,原始创新才称得上高层次创新。各职称系列(专业),凡申报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任现职以来撰写有创见性、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在省(部)级以上CN刊物发表;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术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经同行专家小组专题论文答辩,达到高水平等级评价标准,即可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确属极有价值的论文,可作为正常晋升或破格晋升的重要依据,论文数量不作硬性规定。

为了推动行业建设,适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展的特殊需要,对特定的评审对象,也可以采取“辩评结合”模式。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是我国经济领域的5个重点行业。目前,致力于提高重点行业的运用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头戏”。

凡重点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获得明显经济效益;申报评审中、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本专业在省级部门准印证的专业刊物,或在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申报评审正高职务任职资格,需有一篇本专业论文在CN刊物发表。但是,特定对象的论文答辩,须有一整套较严格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答辩内容以专门知识理论、运用研究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同行专家小组的答辩鉴定意见,送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因此未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土地整理项目将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其中,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的经济收入;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因此,研究我市土地整理对未来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项目概况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水较多,光照充足,小气候差距显着,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地气候特征。气温年平均为16.3℃,常年平均降水量约1373.6毫米,降水日年均约158.3天,相对湿度约82%,日照年均约1887.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5%,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地貌为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和河网平原组成,地理位置优越,公路交通便利,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水源以引运河水为主。适宜农业生产。土地均适宜稻、多种经济作物生长,水面适宜养殖鱼、虾、蟹。温度年季变化的影响较大,易出现旱涝、台风、冰雹、寒流等灾害性天气。项目区有23个行政村,总人口有4万余人,项目区经济基础较为雄厚,近年来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46.75hm2,其中耕地703.56hm2~,园地178.98hm2,林地8.56hm2,其它农用地257.09hm2,城镇及工矿用地116.78hm2,水利设施用地0.38hm2,未利用土地7.56hm2~,其他土地73.84hm2~。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园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项目区的新增耕地有以下几个来源:通过对原有耕地进行整理,可以增加耕地52.68hm2;通过对农村道路整理,可增加耕地8.98hm2;通过对坑塘水面整理,可增加耕地8.04hm2;通过对农田水利用地整理,可增加耕地21.89hm2;通过对零星田坎进行整理,可增加耕地6.06hm2;通过对零星荒草地整理,可增加耕地1.15hm2;净增耕地率为5.39%。具体来说,土地整理效果表现在: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扩大了项目区灌溉面积,土壤质量有所提高,耕层厚度有所增加,能够较好地适应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了耕地产出率;通过土地平整,沟塘和荒地整理,农田水利配套和水土流失治理,道路林网建设,既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还可显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维护基本农田的沟、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的抗御洪涝和干旱灾害的能力。注重增施有机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形成完善田间道路、林网、沟渠配套的基础设施,真正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木成行、管相连”的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论文服务网,本站刊载大量环境管理论文范文格式,经济管理职称论文。供广大论文答辩需要者、经济管理评职称需要者参考。

3、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可新增耕地90.76hm2,按照整理后新增耕地数量,计算新增耕地效益。该效益的计算考虑当地发展高效农业种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整理后,增加早地面积38.12hm2,增加水田面积51.64hm2。耕地农作物产量可增加1 500、1 500、750kv/hm2,可净增效益1672354元/hm2。项目区基础设施年运行费用。按工程施工费的5%考虑,项目区基础设施年运行费用为90.75万元/年。项目区年经济效益。经计算,项目区年经济效益为335.3万元/年。土地整理项目经济评价。项 目经济评价按动态分析法计算项目的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项目总投资为2563.78万元,年经济效益为356.40万元,经济分析期取30年,按12%的社会折现率计算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

4、社会效益分析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指的是土地整理实施后, 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也就是说,土地整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 从社会角度出发,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等) 所作贡献与影响的程度。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社会效益分析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防止单纯追求项目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项目与所在地区利益协调一致,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防止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和后果,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避免和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社会风险,提高投资效益。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保证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90.76hm2,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土地整理调整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改善了生产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生态效益分析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技术 进展

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建成了一大批大型水利工程,多项施工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大容量、高效率配套施工机械装备,使我国的大型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有了一个飞跃发展,跻身国际先进行列。98大水之后,堤防工程的防渗技术,机械化施工的新技术含量有突破性进展,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系统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上了一个新台阶。水利水电建设,可概括分为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 各阶段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相辅相承。水利工程施工这门科学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前者要求通过施工实践,检验规划设计的方案,使工程完建并投入使用,这就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因时因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后者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既要领会规划设计的意图,又要根据施工条件的和水利水电建设的方针政策,优质快速的进行工程建设,这就要求综合运用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使问题得到完满得解决。

1 我国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设备相对比较陈旧,而新设备的引进工作尚没有完全开展。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往往需要大型的设备进行作业,一个企业设备的现代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实力,进而决定其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只是靠施工企业以及施工人员在长期的施工过程当中慢慢的进行积累和摸索,这就使得很多的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另外,大多都是对以往技术的总结,很少有创新性技术,同时也缺乏核心技术以及高技术含量的技术。

2 影响水利施工技术的因素分析

2.1 人的控制

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发表职称论文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对某些要求万无一失的工序和操作。一定要分析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思想活动,稳定人的情绪;对具有危险源的现场作业,应控制人的错误行为,严禁吸烟、打赌、嬉戏、误判断、误动作等。此外,应严格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2.2 机械控制

“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2.3 方法控制

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同时,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4 环境控制

“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创造良好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5 材料控制

“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3 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施工任务重、周期性强、强度大、时间紧为了保证工程具备度汛条件或者在汛前使用,冬季施工在所难免而冬季施工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混凝土施工。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裂缝,因钢筋的氧化锈蚀并随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主筋或箍筋产生裂缝。水泥的安定性不好、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失水太快、早期强度低也会引起开裂。混凝土内部水分移动,会形成压力引起轴向裂缝。水分转移和结构疏散的混凝土,表面呈冰晶、土黄色,砂浆骨料结合脆弱,声音空哑等为特点。并且由于混凝土内部压力、温差湿度差,使水分移动造成空隙。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骨料为特点。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结晶腐蚀某种外剂溶液通过毛细管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渐蒸干,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

选用抗冻性高的水泥并注意掺和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抗渗等性能的影响,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保持清洁,不能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在0OC左右的混凝土施工要调整配合比,气温零下10OC左右的混凝土施工要用蓄热法,零下10OC以上采用外部加热法。

4.水利施工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4.1地基处理

经过调查,以前我国兴建的大型水利项目,地基是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地基问题,也是做好水利施工的一个重要内容。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岩基灌浆、岩基锚固、砂砾地基灌浆、防墙施工等方法。土基应先将开挖基础时预留下来的保护层挖除,并清除杂物,然后用碎石垫底,盖上湿砂,再进行压实,浇8-12cm厚素混凝土垫层。砂砾地基应清除杂物,整平基础面,并浇筑1O~20cm厚素混凝土垫层。

对于岩基,一般要求清除到质地坚硬的新鲜岩面,然后进行整修。整修是用铁撬等工具去掉表面松软岩石、棱角和反坡,并用高压水冲洗,压缩空气吹扫。若岩面上有油污、灰浆及其粘结的杂物,还应采用钢丝刷反复刷洗,直至岩面清洁为止。清洗后的岩基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

4.2导流

施工导流由于混凝土坝施工期间坝面过水对工程的损失和风险较小,故采用的导流标准较土石坝低,并且尽可能采用枯水期导流。汛期利用坝体缺口或设置底孔、梳齿等泄水。如果一个枯水期坝体不可能抢出枯水位,可以考虑布置过水围堪,汛期围堰过水,汛后恢复基坑再接着施工。这是混凝土坝施工导流的一大特点。地基开挖与处理坝基要求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限定的压缩变形值,坝体要与基础接合紧密,胶结良好,因此坝基表层及风化软弱岩层应按设计要求挖除。为防止地基渗漏和加强地基承载力,还要将断层、软弱夹层和溶岩等不良地质构造挖除并处理好。为将地基的节理、裂陈胶结起来,使坝基达到坚固密实与稳定,常用基础灌策方法处理。在软基上建混凝土坝,要解决地基侵蚀、沉陷渗漏等问题。混凝土制备坝体使用的水工混凝土,除了一般普通混凝土质量要求外在不同的坝体部位还有低热、抗渗、抗冻,经过工程实践,混凝土筑坝技术在混凝土骨料、外加剂、施工机械配套设备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尤其是高拱坝。体型、坝肩、坝基的稳定温度应力,300m级拱坝抗震安全及泄洪消能等研究都取得了突破。

4.3截流

当泄水建筑物完成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实现围堰合拢,迫使水流经泄水建筑物下泄,称为截流。截流方法主要分为立堵法和平堵法。

4.4施工排水

围堰闭气以后,要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渗水,随后在开挖基坑和进行基坑内建筑物的施工中,还要经常不断地排除渗入基坑的渗水,以保证干地施工。修建河岸上的水工建筑物时,如基坑低于地下水位,也要进行基坑排水工作,排水的方法可分为明式排水和暗式排水两种。

4.5高边坡处理

边坡滑坡经常出现。主要处理方法包括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锚固技术、减灾排水等技术。

4.6爆破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爆破工作的安全极为重要,从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到施工中的装填、起爆和销毁均应严格遵守各项爆破安全技术规程。

4.7喷锚支护

喷锚支护是喷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及喷混凝土与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统称。它是地下工程支护的一种新型式,也是新奥地利隧洞工程法(简称新奥法)的主要支护措施。喷锚支护适用于不同地层条件、不同断面大小的地下洞室工程,既可用作临时支护也可用作永久性支护。

喷锚支护是在隧洞开挖后,及时在围岩表面喷射一层厚3~5cm的混凝土。必要时加上锚杆、钢筋网以稳定围岩。这一层混凝土一般作为临时支护,以后再在其上加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作为永久支护。

5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优化现代管理模式。结合施工项目具体的特点和必要经费,进行专题科研和技术攻关,尽量与项目技术施工计划同步实施。总结过去有效的管理经济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智力信息,发挥管理专家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引进新型人才培育本土骨干。科技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的重点也是人才,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吸引、培养及使用人才的新机制。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水利施工队伍素质偏低,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奇缺。为提高水利施工技术就必须引进科技人才并建立自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科技人员的骨干作用做到人尽其才。科技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制度,要求全方位、多渠道加快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节奏,一方面全力引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精心培养自己的本土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机制,避免人才真空现象。

改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技术人员的关系。技术人员必须树立劳酬相当的分配概念并向以劳取酬的分配方式转变。按照技术人员实际创造的收益合理分配收益,最大程度调动技术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激励、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升级。并要强化责和利的关系,建立具体的各级负责制度。

在本地区域内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还要向其他地区、省市甚至国外拓展自己的市场。积极开发横向关系,凭借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在最大范围内建立自己的信誉,为企业增加无形资产。水利工程技术日趋成熟,水利施工技术的好坏关系到我国水利工程的前程,只有在认清现状的前提下才能解决问题,改进水利施工技术建设。

6 结束语

我国的水利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我们都会看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没有强调安全第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是何等的重要。因此,不断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l]高伟,浅谈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J].科技风,2009,(11).

[2]张智涌主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钟汉华主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王文友.浅析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常见施工技术[J]魅力中国,2010,(13).

[5]降雅燕.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O9).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水利施工 技术 影响因素 提高 应用水平

一、前言

我国是水利大国,水利可以说已经成为经济命脉,同时也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工程具有供给水资源、抵御水旱灾害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和水利施工技术发展很快,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利工程施工的装备、材料和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尽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施工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二、对水利施工技术产生影响的因素

对水利施工技术产生影响的因素总体上有五个,分别是:环境因素、方法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人的因素。水利项目在施工前和施工时对这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能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2.1材料因素

对材料因素的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合理处理水利施工项目竣工后剩下的材料;建立检验制度,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材料的损失;在材料采购时,严把质量关。主要是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验收;正确使用材料,合理确定材料的采购数量;建立管理台账;对运、储、发、收等各环节进行技术管理,避免材料混用,避免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

2.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施工项目的影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能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有好多,包括气象因素、水文因素、工程地质因素、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工作面、作业场所、劳动组合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比较复杂,例如气象这一因素,变化性就十分大,严寒、酷暑、暴雨、大风、湿度、温度等因素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再如一个工序的环境因素往往包括上一工序,一分项工程的环境因素往往包括上一分项工程,一分部工程的环境因素也包括上一分部工程。所以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和具体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对能对项目质量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在施工现场,要建立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施工现场环境,要使材料的堆放一直整齐有序,保证项目中道路的通畅,工作场所要保持整洁,施工的工序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这样可以为安全生产、质量提高等创造有利的条件。要沟通干部和施工项目所在地的群众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

2.3方法因素

方法因素包括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对这些因素要进行严格地控制。一些水利项目或因为施工工艺落后或因为施工方案存在问题,导致施工进度无法按照施工计划进行、项目质量不达标、不得不追加投资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确定施工工艺和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经济、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实际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施工方案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并且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2.4机械因素

施工的机械设备对水利项目质量的影响最为直接,机械因素包括机械工具和机械设备两个方面。要根据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施工工艺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要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管理,做好保养和维护工作。为此要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包括对机械设备的检查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技术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证制度、人机固定制度等,要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要注意维护和操作方面的方便性、技术方面的先进性、经济方面的合理性。

2.5人因素

人因素包括参与水利项目的操作者、指挥者和组织者。对人因素也要进行控制,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出现失误;鼓励员工发表职称论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人因素在水利项目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要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严格遵守公平合理的原则,完善岗位责任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纪律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以确保水利项目的质量为前提,从人的错误行为、心理行为、生理缺陷、技术水平等方面来控制人因素。如果工序或操作精度高、难度大、技术复杂,那么就要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人来完成。如果机械设备的操作复杂、运行速度比较快,那么不可使用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的工人。如果操作或工序要求万无一失,那么必须分析人的心理,稳定操作人的情绪,控制操作人的思想活动。如果现场操作中有危险源,一定要控制操作人的错误行为,严禁误动作、误判断、嬉戏、打赌、吸烟等行为。除此之外,严禁缺乏技术资质的工人上岗,对有意违章、碰运气、图省事、不懂装懂等行为,要立即禁止并进行处罚。总之在考虑人因素时,要从身体素质、业务素质、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全面的控制。

三、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

3.1强化事先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事后控制、事中控制、事先控制等,事先控制是指在水利项目开工前,对企业提交的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进行严密地审核,对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进行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机械、设备、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进行控制,这些东西在监理部同意之前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这样就避免了质量安全措施不到位、人力物力不足、施工措施不善、准备工作不充分、仓促开工等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它能将工程事故和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施工项目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3.2强化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实际上指工序控制,事中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二级三检制度。第一级是保证实现监理目标,质检机构和质检制度如下:班组进行初检,施工队进行复检,施工企业进行终检。第二级是在施工企业进行内部检验并且检验合格后,填写报验申请单,让工程指挥部进行复验,如果复验也合格,那么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终验,要保证所有进入下一工序的工序都是合格工序。监理工程师、单元工程在评定表上要评定质量等级和签验收意见,保证每道工序都达到了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检验的整个过程,质检人员都要站在旁边进行监督,质检工程师要不定期地对工地进行巡视。关键施工过程、隐蔽工程、主要部位在质检时,监理工程师要全过程进行监督。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原则上三不放过,既不接受教训不放过、不落实处理措施不放过、不查明事故原因不放过。负责人和施工单位要查出事故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并向监理部递交书面报告。

3.3强化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进行检测和观察,收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同时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和验收。

4 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三制”

所谓“三制”就是指水利工程建设推行的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项目法人责任制等。项目法人担负起工程项目的全部责任后,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招标和投标时,资质审查关要严把,重点看投标单位的实际业绩。

四、结语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指: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

1.1人的控制。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发表职称论文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对某些要求万无一失的工序和操作,一定要分析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思想活动,稳定人的情绪;对具有危险源的现场作业,应控制人的错误行为,严禁吸烟、打赌、嬉戏、误判断、误动作等。此外,应严格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1.2机械控制。“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3方法控制。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同时,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4环境控制。“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创造良好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1.5材料控制。“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2充分提高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1强化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

2.1.1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这样就避免了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措施不落实、人力物力不到位或因质量安全措施不完善而仓促开工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火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2.1.2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工程指挥部复验,经复验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另外,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督,监理工程师随时巡视工地,主要部位、隐蔽工程、关键施工过程等实行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对工程质量问题,推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接受经验教训不放过。施工单位及负责人要彻底查明原因,提出积极措施及妥善处理意见,并向项目监理部提出书面报告备案。

2.1.3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2.2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2.3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4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和质量水平。企业要全面认识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迅速在企业内部倡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学科学、用科学,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设立科技风险、奖励基金,制订科技奖励实施细则,调动广大技术工程人员和员工开展科技攻关的积极性。结合水利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班组长的工程管理水平,把企业建设成为具备一流的工程管理水平、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机械装备、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售后服务的管理型企业。

3结束语

上一篇:水利工程测量论文范文 下一篇:水利工程师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