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时间:2022-10-20 03:44:36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指在语文学习生活中,教师鼓励并引导全体学生主体思考,自己发现语文课本中的问题以及疑难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它使学生掌握最佳的探究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式呢?

一、营造一种促进主体意识的探究性学习氛围

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体参与。

2 要营造适合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

3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觉、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此。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的特点,重视教与学双向的交流、沟通与和谐。要把学习主体的单向倾听的平面教学模式变为多向自主的立体教学模式。

二、创设探究情境

1 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文字内涵的博大精深,就在于简单和文字组合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意境。有人说。电视是快餐文化,文字才是正宗意义的文化,是极有道理的,其他任何一种传媒都不能取代文字的功能。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有诵读、表演读、演讲、课本剧表演等,可以有老师指导性的表演,也可以是学生的参与性表演、交流性表演。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达到内化、积累、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语言文字的能力。

2 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现实情境。课件、投影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体,为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利用课件结合课文内容展现了大自然的有关现象,如水中蝌蚪报春天来临的画面、鱼鳞上显示年龄的画面、三叶虫化石的背景与环境的画面,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把课文作了最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引发他们的联想。

3 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教师要选择和设计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已有知识和预知的结论变为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例如教学这篇课文,虽然课文篇幅较长,但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线性地将教学内容体现出来,使学生人情入境。

三、点拨探究方法

1 在文眼上质疑。如《将相和》就可引导学生在文眼上探究。“将”是谁?“相”又是谁?将相和好,其实就隐含着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不和,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引起不和呢?再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才又和好了呢?探究这些问题。就能很快地理解这篇篇幅较长的文章的内容,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很好地理解散事的前因后果。

2 在文句质疑处探究。如在《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到李四光对巨石产生疑问,出现质疑的句子:这么大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顺着问题深入理解课文,探究石头的“怪”与它的由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 扣住情境点换位质疑。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为了使自己进入那种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荔枝》一文,作者用朴素而满蘸深情的话语写了母亲和荔枝之间的事,最后在文末这样写道:如今。荔枝年年红。这结尾是而似乎不是文章的结尾,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这个空白点,把自己当作作者,反复探究品味文中母子情。尽情发挥想象,把作者欲吐还休的言语细细倾诉。

4 挖掘定势点创新。思维定势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定势点,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有篇寓言故事叫《滥竽充数》。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都是南郭先生的错呢?让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明白:如果齐宣王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如果他人出于善意,给予指出等等,南郭先生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教导学生从逆向的角度来分析课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作者单位 广西上林县巷贤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 下一篇: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