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管状骨骨折治疗进展

时间:2022-10-20 02:11:40

摘要:常规方法治疗长管状骨骨折通常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通常情况下,两种方法的选择分别根据患者长管状骨骨折的程度以及性质决定[1]。其中儿童长管状骨骨折、成人易于手法复位等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全身情况较稳定的多发性骨折、关节内骨折以及开放性骨折等应该首选外科手术进行积极治疗[2];患者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火器伤以及全身多发伤合并长管状骨骨折的早期救治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骨外固定架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中的外固定架的应用、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并对长管状骨骨折治疗方法的展望。

关键词:长管状骨 骨折 治疗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78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83-0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大力的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频率[3]。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器械操作、高空作业等造成的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一旦发生骨折,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一直是骨科专家重点研究的问题。对长管状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解剖复位精确、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恢复集体活动功能以及减少患者致残的风险。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对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内外固定器械的更新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

1 非手术治疗法

非手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主要方法有支具外固定、夹板外固定、牵引以及配合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等[5]。由于非手术治疗不会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治疗结束后,为防止骨折关节乱动,患者往往需要躺卧很长时间进行休养,通常情况下,长时间仰卧,使患者行动不方便,容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常见的有骨折部位延迟愈合、身体各关节僵硬、骨折部位畸形愈合、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6]。随着医疗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医疗器械的更新和换代,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手段逐渐被取代,现阶段,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对长管状骨骨折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骨折部位恢复快,颇受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青睐。当然,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成本低,操作简单,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进行简单修复即可的稳定骨折,依然可以延续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7]。

2 手术治疗

2.1 外固定架的应用。外固定架的运用是手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因其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对患者治疗创伤小的特点,能有效牵引、固定患者骨折部位,大大缩短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时间。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固定架在手术治疗中的运用技术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其对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增强,随着该类骨折伤患数量逐年增多,外固定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运用在伴有严重软组织伤害的长管状骨骨折、多段骨折、多发骨折等该能量损伤患者[8]。

2.2 内固定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外科手术中采用内固定技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越来越普遍,临床治疗中内固定技术通常包括偏心固定以及中心固定[9]。偏心固定主要采用钢板作为固定基础,钢板固定主要是通过在螺钉轴向的作用下剪贴伤骨与钢板,使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在鼓面和钢板之间传递,达到固定的效果,其主要优点体现在骨折复位效果明显,固定牢固;髓内钉系统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主要依靠髓内钉与患者骨皮质接触来抵制外力,从而达到内固定的效果[10]。

3 总结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对长管状骨骨折的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医疗器械和设备得到及时更新,使用技术也相应的得到革新,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方法越来越普遍[11]。通过生物力学固定到生物学固定的转变,长管状骨骨折治疗理念逐渐发生变化。现如今,由于微创接骨技术治疗创伤小、骨折恢复情况快,且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产生,在骨折治疗中得到极大的重视。不管怎样,在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该对患者做好充分术前评估,根据正确评估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应用微创接骨技术以及内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了复位固定,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卢锡林,冯善伟,姚晓黎,等.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病理变化[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8,14(2):136-138

[2] Yiou R,Deyfus P,Chopin DK,et al. Muscle precursor cell autografting in a murine model of urethral sphincter injury[J]. BJU Int,2002,89( 3) : 298 - 302

[3] 谷莉,秦瑞峰,郭滨,等.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的应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1464-1466

[4] 杨宏杰,陈咸川,郑敏,等.黄芪和丹参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6):935-938

[5] 卢振和,郑志远,黄文起,等.丹参酮ⅡA联合硫酸镁对兔脑急性缺血后钙超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46-48

[6] 郭伟强,曹婷婷,徐雯婧,等.丹参酮-A对细胞因子IL-6和I-10的影响[J].生物技术,2008,18(6):30-2

[7] 张代富,阮长武,刘中民,等.丹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3,26(9):669-670

[8] 罗先正,邱贵兴.髓内钉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1-72

[9] 张斌,沈小松,高想.股骨干骨折几种治疗方式的比较与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2):111

[10] 王树金,陈建红,邱锡定,等.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症的处理及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0):1535-1538

[11] 李让贤.自锁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胫骨骨折112例[J],中国伤残学,2008,16(1):46-47

上一篇:病理技术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下一篇:充血性心衰药物及非药物临床治疗进展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