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10-20 01:10:2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语文课渗透思想教育,一般以教材为依据,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含思想性,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能将教材内含的思想性与孩子对教材思想内容的认识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渗透的目的性,这无疑也是有益的。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语文在对学生进行智育和美育的同时,还具有德育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1]。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舞台,学生多种多样的兴趣、特长,都可能在课外语文活动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得到发展。例如举办诗歌朗诵、演讲、辩论赛、故事会以及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组织文学社团(如“晨曦”、“小草”、“芙蓉”文学社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主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2]它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它能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以及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些活动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之中[3]。

如学习陆游的《示儿》一诗,分析总结最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让学生知道陆游里斯前一直都坚信南宋的军队终有一日可以收复中原,告诫儿子到那个时候,不要忘了在祭奠自己的时候告诉他。陆游当时年逾八旬,临终时还念念不忘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可见他心系国家命运,盼望北归的爱国情结是极深的。让学生从这两句诗中就可以看见陆游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二、把握语文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情绪,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各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水到渠成的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人,这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背景渗透。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做一片美的叶子》(三年级上册)作者借助于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尤其是课文的这句话:“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在全文中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的好字、好词、好句、好段的同时,要准确找到课文的基调,以一片看上去似乎是那样朴素平凡的叶子,发现其中的内涵,叶子的内在精神――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却是伟大而崇高的。在这个训练与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二)形象渗透。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最能打动人,也最能感染人。通过从细节、语言、动作、主要事迹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使鲜活的人物再现于学生脑海中,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桂林山水》,讲课时一边放录音,一边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孩子们就能感受到祖国江山的美丽,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语句诵读渗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作品能加深对其的理解,尤其对一些重点语句的诵读,如对名言名句的诵读,更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名句,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不少是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如在《火烧圆明园》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的情景。再穿插一些相应的故事给孩子们听,对于八国联军如此残暴的行径,作为中国人看到后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鼓励学生想想当时画面,使他们理解当时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现实,从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参考文献

[1]刘宏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J].

[2]于启明.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3]何金侠. 略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上一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