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的原则及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20 01:01:06

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的原则及方法研究

[摘 要]传统的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功能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信度、效度不高。参差不齐的生源、陈旧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母语水平测试,导致目前高职学生母语水平低下。薄弱的母语水平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也阻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细化指标,设置权重、标准及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具有可实践操作性。

[关键词]权重 指标体系 发展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11-03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1]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许多高职院校纷纷缩减高职母语的课程课时,忽略高职母语课程长远的价值导向与文化意义。高职母语水平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而轻视母语学习,会制约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现状调查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有三类:一是经过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二是经过对口考试的职高学生,三是经过高考的职业中专的学生。其中第一类学生占了总人数的90%以上,他们的高考分数一般在200分到400分之间(总分750分)。这些学生有一定的母语知识基础,但学习缺少自主性,竞争意识淡薄,对人生的认识不够明确。

为真实了解高职学生母语水平的现状,笔者对工商系、国贸系、英语系等专业的学生展开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高职学生母语知识水平:对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核心知识基本掌握,但是湖南籍学生在语音方面的鼻音与边音混淆、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的情况较为突出。在功利的市场经济模式环境下,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去品读文学经典,对于文学基础知识、国学经典、西方文学经典缺少了解。2.高职母语能力:聆听、说话、阅读、写作核心能力。在一次关于“青春与生命”的演讲活动中,以动漫室内装饰1101班为例,一个班只有4-5位学生的演讲稿是原创的,其他学生的演讲稿至少一半的内容是来自于网络,有的学生更是一字不漏地抄袭。所有学生都是在念演讲稿,而不是在演讲,演讲中的无声语言基本没有采用。在《春江花月夜》的开放性问答中,学生的文本想象力贫乏、审美感受不够深刻,不能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形于笔端。3.高职母语素养:高职学生只想学到一门专业技能,认为母语的学习并不能提升专业技能,许多学生认为高职母语课程的开设没有必要。学生较少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或者自修,没有定时阅读的习惯,缺少一种文化自豪感与归属感,表现得更多的是追求时尚的盲目心理。

二、评价困境

传统的高职学生语文水平考核功能单一,重甄别而非导向;考核内容单一,重知识而非人文;高职学生语文水平考核重总结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传统的高职语文水平考核,考试结束即意味着课程的终结,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改进的方向无法提供有利指导。国内有关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和实践的成果颇多,主要有两大方面:1.综合研究。唐晓玲、胡欣育、蒋红梅、李红心、杨升菊等认为当前大学语文的地位在高职院校呈下滑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高职语文只有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师资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在兼顾应用性的同时凸现人文性特色,这样高职语文教学才会具有生命力。 2.单项研究。罗燕论述了建立考核体系的必要性及具体做法;谭泽媛认为应结合语文学科和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课程考试改革;沈星怡对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评分标准的定性与定量标准提出了看法;徐贞同所在课题组则引入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作为基本技能测试项目之一。目前教育界对大学语文改革中的考核方法研究理论颇多,但由于理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大学语文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测试有普通话测试(国家语委)、汉字应用水平测试(HZC)(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考试(ZHC)(国家劳动人事部),这三种国家级的汉语水平考试具有很大的权威和价值,“但都属于单项能力测试,或侧重语音,或侧重汉字读写规范,或侧重语言运用能力,不能综合的检测或全面反映高职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2]

截至目前,大学语文没有统一的、适用于全国或某一地区、某一类型学校的考试大纲。至于高等教育的另一层次,即高职学生的语文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衡量这门课程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在理论上缺少深入研究。在高职语文日益边缘化的境况下,应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水平进行发展性评价,改变目前高职语文的尴尬地位,促进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为学生的毕业、就业及终身学习提供参照标准。

三、评价原则

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是“对高职学生在专门语文学习过程中和生活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的评判,目的在于促进高职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发展”。[3]制定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要实行社会评价与学校评价的统一,即要着眼长远,继承和发扬民族悠久文化,又要以职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以高职学生专门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语文为基准,设置指标、权重、分值、评价内容、标准等,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定量或者是定性的评判。

(一)坚持开放性原则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氛围中,高职语文考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总结性评价而言的,指的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4]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性评价指平时成绩的给定,包括出勤、作业、课堂问答,这占总成绩的40%。总结性评价指的是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这占总成绩的60%。高职语文课程的开设一般只有一个学期,周课时为四节或者两节,一位教师至少要上四个班,学生人数在200人以上。教师如何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相对公平的评价呢?出勤、作业、课堂问答,只是课堂内的一种表现,课堂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立高职学生母语水平指标评价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知识指标评价体系中,分为核心知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知中国的名家、名作,而且要对西方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影视经典有所了解,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廊桥遗梦》、《简・爱》、《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假日》、《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等。

其次,在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中,分为核心能力、基础能力、拓展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能准确把握对象美的感人细节,形成自己独特的感知,从而激发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即能用文学指引生活。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应将学生每周上图书馆的次数、借书量以及所做的摘抄、读书笔记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第三,在高职学生母语素养指标体系中,分为核心素养、基础素养、拓展素养,它不仅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且能规范使用,而且要求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语言的尊严,有甄别地使用新语文中的词汇,如对“拍砖”、“呕像”、“天屎”、“杯具”等能有所扬弃。

(二)坚持系统性原则

科学设置各项评价指标,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权衡它们各自对整体的作用,合理分配其权重、分值,并设计好评价标准。1.知识性指标的研究:核心知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知识性指标的权重占全部指标体系的30%,要求学生在现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对文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进行系统性学习,更加广泛、深入地欣赏名家、名作,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2.能力性指标的研究:核心能力、基本能力、拓展能力。能力性指标的权重占全部指标体系的50%,要求学生学会聆听与交流,勤于阅读与写作,能够欣赏出文字所描绘的美,感受文本中所营造的感人情愫,对文本中的故事有自己的看法,能用笔书写心中的所感所虑。3.素养性指标的研究:核心修养、基本修养、拓展修养。素养性指标的权重占全部指标体系的20%,要求学生学习母语时形成一定的文化认同感,情感立场坚定,具有开放的、多元的语文观和良好的语文习惯,拓展自身的人文修养,形成一定的人格魅力。二级、三级指标及其权重具体见篇未《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样表),各个指标体系之间权重的分配,以整体优化为出发点和归宿,其中也考虑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

四、评价方法

传统的高职语文考核侧重于对显性知识进行定量评价,或者直接将语文测试等同于语文评价,效度、信度不高。高职学生母语水平的评价方法是真正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取课堂与课外、互评与师评、平时考查与集中测试的方式,对高职学生的母语知识、母语能力、母语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习惯、品格等)作出发展性评价。宫春换指出:“语文测试,是按照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通过具体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衡量、评判的教育活动。语文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便是语文测试,语文测试是语文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5]1.在知识性指标体系中,对于语言与文学知识,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与网络自助测试结合的方式。学生进入试题库,通过个人自助式的测试,了解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考试的时间由两个小时变成了一个学期,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考试也成了一种探索、历练的过程。题型有辨音、找错别字、选词填空、改病句、仿写句子、文学常识的考查等。2.在能力性指标体系中,将传统的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播放一段10分钟左右的录音,根据要求作出选择、判断、概括、评判,表达时要求语音标准、逻辑清晰、评析准确。口语能力的评价,也可以采用即兴演讲、辩论演讲、命题演讲的方式,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高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参考职业汉语考试(ZHC)中的题型。目前职业汉语中的阅读主要是考查语言,还可以补充一些经典文学文本的阅读。 朗读能力的评价,可参考普通话测试,对学生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进行量化测试。对于文本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评论能力,主要是通过文本赏析来进行评定,可适当参考学生平时所做的读书笔记。创作能力,将学生平时所写的作文、所参加的写作比赛,尤其是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品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数。3.在素养性指标体系中,将互评与师评的结合起来。对于高职学生的母语情结、文化认同、母语观念、母语习惯、母语气质、母语语感、人文素养七项指标,主要通过日常行为的观察、记录、判断,由所在班级较为优秀的10名学生与教师进行评定。

附:高职学生母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样 表 )

[ 参 考 文 献 ]

[1]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 陈洪,李瑞山.母语-文章-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杨文.形成性评估理念及其实施[J].广州大学学报,2004,(3).

[4] 彭书雄.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 宫春换.高职院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05,(8).

[6] 叶春梅.高职实训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68.

上一篇: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关于山区城市山体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