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发展乡村教育

时间:2022-10-20 12:22:35

配合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发展乡村教育

摘要:新农村的建设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政策、研究报告为新农村教育开展提出了多方面的指导,明确了教育的目标。由于各地农村的地理地貌、经济水平、农民观念、教育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 教育 教育装备 一体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这短短的20个字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其中,乡风文明对农村人口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内涵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多方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中小学生的教育情况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对如何开展教育工作,笔者做了深入的思考。

一、我县中小学资源利用不均

1.农村学校分散,学校学生数量较少

我县地处重庆西北,以丘陵地貌为主,县城人口集中,农村人口分散。乡村土地面积广阔,但人口集中度很低,百余人的村子多见。由于历史原因及地理原因,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小学校,造成学校分散。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国策的严格实施,使得农村人口急剧下降,现在的学龄儿童数量为20世纪80年代的25%左右,因此,我县农村小学在校学生的数量急剧减少。同时,村落之间地理位置距离较大,道路以坡路为主,低成本交通工具――自行车无法使用,校车无法正常行驶,邻村学校的合并失去可能性。因此,农村校舍不能够充分利用,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2.县城学校有限,在校学生集中

我县为人口大县,人口数量90余万,县城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一半左右。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人口城市化趋势出现。农村学生数量剧减的同时,县城学校学生数量锐增。致使县城学校校舍无法满足日愈增多的学生的需求,教室、宿舍、食堂等超负荷运转,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也破坏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教育水平不高

1.因为经济的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劳动力的分布出现差异。农村的相对落后促使年轻劳动力普遍涌向城市。留守儿童及异地求学现象严重。其中,我县60%以上的农村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老人抚养孩子现象普遍,这一特殊年龄的组合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老人体力下降,无法给予幼儿良好的照顾与教育,使幼儿起步教育滞后;老人教育观念落后,致使孩子得不到正确引导,所受教育受到限制;重男轻女促使女孩小升初比率下降;异地求学儿童同样面临种种问题。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普遍繁忙而收入不稳定性巨大,因此,给予孩子的教育投入较少,在同等教育环境中,因为缺乏后期的教育投入及正确的心理指导,往往会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落后,信息不足,不能很好掌握及处理学习信息,甚至出现沟通障碍。

2、由于农村学校建设较早,学校情况不容乐观

众多学校还为老式桌椅与破旧黑板的组合。同时,教室状况也令人担忧。很多校舍为“生产队时代”遗留下来的大队办公场所,不能够承受重大自然灾害的破坏;县城学校因为学生的增多,急需扩大校舍面积。因此,很大一部分教育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现代教育装备的引入相对缺少。最终导致教育设施单一,教育手段单调,信息传达量也受到限制。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新特征,采取行而有效的方法,提升教育水平,配合、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配合城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学校

1.城乡一体化建设在重庆地区已经拉开帷幕

伴随着一体化建设的开展,一体化建设的优越性逐步体现出来。集中居住增加了商业活动的频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密集的人口使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卫生设施、健身设施、交通设施的充分利用……无一例外地显现出一体化的优越性。笔者认为,教育建设也应借助这股“东风”,加快“一体化”学校的建设。“一体化”学校建设应做到三个“统一建设”,即:校园统一建设,教师队伍统一建设,教育手段统一建设。

2. 校园统一建设

要做到三个“一步到位”,即选址一步到位,校舍建设一步到位,教育设施一步到位。选址一步到位是指学校建设应本着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及普及,综合考虑交通、商业、医疗、人口数量等因素,选择合理位置,做到一劳永逸。避免因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而发生校园的重复建设,规避因为交通、商业活动等因素而影响校园学习环境,保证校园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校舍的建设上,应该着重考虑宿舍及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学生,逐步淘汰学生数量不足的学校,适应将来教学的发展。在教育设备的选择上,努力实现一步到位。若客观条件不允许,也要做长远规划。

3.教师队伍统一建设

由于城乡人口的集中居住,部分乡村学校将会重组。由于不同学校工作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重组后必须对学校教师队伍进行统一建设。教师队伍的统一建设不是指教师队伍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深层次的改组过程。校领导的增多,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是重组过程中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对于学校管理者,应该采取竞岗、考试的方式,综合考核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行政管理能力……避免因形式民主而造成错误选举。授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复杂,乡村教师授课水平较低,一人兼多学科教学任务情况普遍,老教师传统教育思维严重……因此,重组后,应该对教师进行单科教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单科知识考核,教师讲课水平考核,将二者分权重计算,累计分数,确定人员。

4.教育手段统一建设

是指学校在重组以后,加强管理,避免因管理疏忽而出现各自为政、小团体主义等情况。农村部分教师由于接触信息量少,容易固步自封,因此,学校必须要对持有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进行引导,组织深入交流。不同教学方法、手段相互碰撞,摒弃落后模式,鼓励教学创新,激发教师对教学手段革新的积极性。学校落成后,在校内征集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经验,以校长为带头人,组建教学方法研究小组,针对不同教学方式进行研究,选出优秀教学手段,并组织交流学习,充分发挥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将创新与经验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水平,实现“1+1>2”的效果。

四、增加现代教育设施的建设

1.设备建设

设备建设包括设备的采购建设与设备的管理制度建设。现代教育装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在其建设过程中,情况复杂。部分设备使用需要数字、模拟等信号的传输,涉及建筑隐蔽工程。因此,这部分建设应该与教室等场所的建设同步,避免二次建设,造成资金浪费。同时,部分教育装备的功能的充分实现需要配套设备的支持,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应统一招标,保证设备的使用深度及节约成本。因此,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现实条件,教育装备发展方向,在主观教育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科学开展工作。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数量管理与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以设备管理权责制为指导原则。权责制是指将设备管理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由学校主管校长与财务部门对其定期检查、测试、盘存;同时,对设备使用者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由管理部门制定设备使用登记簿,明确登记设备使用前情况与使用后情况,避免因教师错误操作而造成设备损失及扯皮。设备管理人员结合设备运行情况登记簿,对设备进行维修;对设备质量进行定期分析,结合设备采购合同,明确供应商责任。

2.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包括设备的使用培训及维护培训。由于乡村发展的相对落后、乡村教师对现代教育装备接触甚少,造成乡村教师对现代教育装备的陌生。因此,在进行设备建设的同时,必须保证教师队伍的培训,避免设备的闲置。教师队伍的培训应采取定期、定向、定考的原则。即固定培训时间,根据教师所教学科定向培训设备使用、培训一段时间后定期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确保教师设备使用能力及设备功能的发挥。

维护培训包括对设备管理人员的维护培训与使用者的维护培训。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种类、数量、功能等定期与厂商交流,掌握设备的运用规范及设备维修的操作标准。同时,设备管理人员应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使用者掌握设备的基础维护知识,基本维护操作规范。学校配合设备管理人员,明确设备使用者的维护责任,要求使用教师严格填写设备运行情况登记簿,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使设备问题得到预防与及时解决。

五、增加教师职能,改革教师考核指标

关于教师的考核,教育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细化落实。随着时代的进步,考核内容也应该差异化、先进化。明确教师的职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师者,授业、传道、解惑。古人的这一论述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及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的发生,这一标准也需得到相应的发展。新时期教师的职能除相关文件的定义外,还需与各地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县农村留守、异地求学儿童数量众多,为了保证留守儿童与异地求学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必须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笔者认为,一体化后的教师应该承担起原学校所在区域的学生入学率,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把这三项量化,作为指标,并入教师的考核体系。同时,也应定期举办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改变农村老人的观念,加强对家长的精神熏陶。

六、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针对农村的全方面的建设。这一建设涉及面广,需社会各界的全面配合。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能简单界定。教师作为教育的载体,其职能与作用不能传统化、单一化。为加强农村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教师不能只对学生授课,还需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重担,同时,教师必须面对群众,面对社会,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张鹏,张子茉.用智慧和美德为学生插上成功的翅膀[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2]潘逸阳.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求是,2005,12

[3]白中军.新农村教育改革的三大问题探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2

[4]王文龙.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教育体制改革[J].学术论坛,2006,12

上一篇:多媒体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篇:浅谈开展自制体育器材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