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5 06:11:20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篇1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培训管理;团队

2009年6月,在公司“大营销”体制改革启动之后,华北电网廊坊供电公司配电中心正式成立,专业负责廊坊直供区域内10千伏配电网络的规划、基建、技改大修、运行检修、配网调度以及市区低压配电网的运行检修、急修任务。成立之初的配电中心共有干部职工177人,设有配网调度班、保护直流班、带电作业班、综合管理班、线路运行(检修)班等17个班组。人员全部来源于改革之前的各个基层单位,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承担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任务艰巨。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概况

截至2010年底,配电中心管辖10kv开闭站25座;电缆分接箱245座;柱上开关397台;10千伏出线261条,线路总长度2743km(架空裸导线1297km,绝缘架空导线495km,电缆线路951km);配电变压器1097台;0.4千伏线路2589km,其中架空线路2092km,电缆线路497km。配网线路绝缘化率52.71%,电缆化率34.67%,拉手线路比例42.53%,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

二、配电中心人员结构分析

年龄方面,配电中心35周岁以下人员65人,占配电中心总人数的36.7%;35~45周岁61人,占总人数的34.5%;45周岁以上51人,占总人数的28.8%。生产一线员工占总人数的80%,且45岁以上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随着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生产一线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胜任工作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年轻员工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亟需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践来提高工作能力。

知识构成方面,配电中心大专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占中心人数的36.2%,大专以下学历113人,占63.8%。尤其是35周岁到45周岁年龄段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职称方面,配电中心有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3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高级工52人,缺乏高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将影响工作效率,影响配电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配电网精益化、标准化的需要,生产一线员工与电网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电网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上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管理岗位上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势在必行。在岗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提高配电中心整体队伍素质,适应打造坚强配网、实现“四好”配网工作目标的需求。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为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求,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我与企业共发展”培训主题,提出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运用多种形式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使配电中心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1.健全机构,理顺教育培训流程

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之本。先进的配电网技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来掌握和使用。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配电中心自2010年初提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方针。建立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使配电中心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培训和考试均有计划、有档案、有成绩、有考核、有总结。职工的培训学习观念与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变化,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逐步适应配电网发展要求提供了保证。

在公司培训中心的指导下,配电中心于2010年初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建立培训项目负责制。保证培训项目开班前有计划、有申请,开班中有记录、有考核,开班后有报道、有测评。健全职工培训、考核台帐。2010年度,配电中心计划内培训项目25个,完成率100%;参加华北电网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16期;参加设备厂家组织的新设备新技术学习班8期;积极组织参加普调考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做好带电作业兼职培训师工作;圆满完成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与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

2.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2010年,配电中心结合重点工作和职工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专业技术、信息系统应用、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企业管理、消防等培训活动。

(1)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配电中心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春检、秋检前的《安规》、“两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中心领导亲自授课,严肃培训、考试纪律,培训成绩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使每位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做到“我能够安全”。职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扎实做好一线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和转岗员工。采取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上岗。针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的在岗培训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知识。专门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按照“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专业、班组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现场实操、定期测评、技术比武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

(3)新技术与新技能培训。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要使员工适应新形势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学习。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配电中心组织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拓展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培训学习,先后完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建设、配电综合应用平台设计、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

(4)融入中心,开展实践活动。配电中心在40天时间组织5次配网春季检修会战,配合主网停电对21条10千伏出线进行清扫检修。在完成检修任务、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2010年4月中旬启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月”活动。配电员工走进“三场”(商场、广场、施工现场)、走进农村集市开展用电宣传,发放5000余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在汛期及夏季大负荷到来之前,协调地方政府解决树线矛盾,清理树障5300余棵,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5月启动“安全宣传月”活动。采取安全宣传“赶大集”、安全警示片连环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5)素质提升拓展培训。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是高素质、高绩效职工队伍的核心,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配电中心分两期组织全员参加素质提升拓展培训。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让员工通过富有挑战性、充满激情的项目活动,磨练意志和毅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及应变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四、培训工作亮点

1.建设实训基地,搭建培训平台

配电中心把总经理在2010年初职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方案策划、设计审核、材料准备、现场施工等各工序严格按照建设方案有序进行。在基地施工安装现场,配电青年员工把基地建设作为检验与提升专业技能的良机自觉加班加点,仅用一周时间就建设完成。速度快、标准高,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新建成的实训基地在10月下旬举办的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实操中得到首次应用,为提升配网作业队伍专业技能提供了高质量训练平台。

2.设立“迎迎课堂”,打造培训品牌

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设立“迎迎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师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管理时间、有效沟通、信息写作、系统应用、智能电网知识等多项培训,多角度、多形式提升全员素质,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品牌。积极引导一线员工立足本职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2010年,配电中心有4项“五小”活动成果、2项合理化建议被推荐到网公司参评,有4项管理创新、5项qc成果被推荐到公司参评。市区运行班专责工白庆永研制的带电安装10千伏线路驱鸟器等两项工具在华北电网公司“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获得好评,白庆永同志也被推荐为河北省“金牌工人”,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五、实施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体系建设,配电队伍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员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营销体制改革的“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配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事故,未发生人员责任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供电可靠率rs-1完成99.934%,比预控指标高0.0229个百分点,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v用完成99.77%,比预控指标高0.03个百分点;完成带电作业119次,节省8630时·户数,增加供电量101万千瓦时;圆满完成“省运会”、“城博会”及“热气球节”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新奥高尔夫智能小区建设任务。总之,全面完成各项绩效考核责任目标。

六、2011年培训重点工作

认真落实网公司营销部务虚会议精神,做好基层调研,发挥专业主管优势,认真做好2011年培训规划,确保切实可行。

梳理规范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运转常态化。

积极利用配电实训基地平台,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迎迎课堂”,创新培训形式,推进企业文化、班组文化落地,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培训品牌。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班组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促进配电职工岗位成才,提高配电作业水平。

七、结语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篇2

1、培训的目的

通过4周时间的实习,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手术室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一般规则,以及无菌技术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完成4周的实习内容。

2、 培训方法

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小讲课,内容从手术室的制度、环境及要求到各具体操作规范。

跟随带教老师担任巡回和洗手护士工作,熟悉环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中、小型手术的配合。

3、 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理论考试由护士长拟定试卷进行无菌概念、消毒灭菌等手术室有关基本理论的考试。

考核洗手、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传递器械等基本技能。

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时间在实习的最后一周进行,并征求对带教老师的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新毕业护士的培训

1、岗位培训为一年;培训目的是使新护士在一年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边工作边学习理论。

2、培训内容一是理论学习,具体学习为业余时间;指定高年资护士为指导老师,负责业务技术全面带教。二是实践,主要参加手术配合担任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

3、护士长定期检查完成工作指标情况,如定期考核操作和理论,一年内不少于3次。定期抽查笔记、上台洗手和巡回手术配合次数,同时抽查每月护理工作总结中扣分情况,以此作为一年来工作表现和各项工作达标的总结,并上报护理部。

三、护士的培训

1、对护士的培训要求是毕业后1~5年,她们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应尽快创造条件使其达到晋升上一级职称的水平。

2、考试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由护士长制定标准和准备试卷。在晋升护师之前对各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要达标。

四、护师的培训

1、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并指导和帮助护士学习本科业务知识。

2、负责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指导。

3、高年资护师负责带教、指导实习护士的工作。

4、撰写学术论文,年底向科内写出专科总结。

五、主管护师的培训

1、担任指导老师或教学组长。

2、兼职质控护士工作。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篇3

摘 要 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国网浙江武义县供电公司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坚持培训创新,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不断完善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激发员工主动学习热情,引导员工岗位成才,强力推进员工素质工程建设,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创新管理 素质工程 成效理念

一、具体做法

(一)创新培训理念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该公司牢固树立“培训就是生产力”的理念,舍得在培训上花钱,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培训硬件条件。

化巨资建成了占地5332平方米的高标准培训基地。目前新培训基地内设有可容纳百人教室和44座电脑教室各一个,中等教室三个,学员宿舍13间(可供52人就寝)、教师宿舍2间,10kV配电模拟室、抄核收计量故障模拟室、综合实训室、低压故障模拟室、低压设备安装室、电动机测量室等各种专业培训设施一应俱全。室外实训场地占地近3000平方米,装配完整的10kV高压及低压配电线路及设备、耐张紧线及引流线安装、低压终端制造、低压三相四线制线路接地线挂设、登杆及双横担安装、接户线安装、拉线上下把制作及定位、动力配电箱安装、扎线绑扎、配变接地电阻测试工位等学员实习设施,具备开设53项培训项目的能力。良好的培训场地和设施、设备为全公司培训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新基地启用四年来,已累计承办各类培训班、竞赛、比武、考试等活动200余期、18000人次。成功举办了“三位一体”配电、营销技能比武和内部技能评定。

与此同时,该公司投资近亿元分别新建了八个供电所营业大楼,每个供电所均设有培训教室和多媒体培训设备。

(二)创新培训管理

1.建立“三级”教育培训管理网络。成立公司职工教育委员会,加强对全公司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各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覆盖全公司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网络,形成了公司领导、专业部室、单位班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联系机制,为各单位配备兼职培训员,协助单位负责人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为各基层单位配置培训联系老师,每月到联系单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指导,定期开展授课,督导培训等工作,提升班组培训质量。

2.强化计划管理。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把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放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作为事关企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每年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部署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制订教育培训的工作措施,落实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使教育培训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真正把教育培训工作放到企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按照“月培训、季考评”工作模式,公司每月向基层部门和单位下发培训工作计划,每季组织普考,并实施末位考核制度,提高了培训效果,保证了培训质量。

3.实施培训信息化管理。加大信息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建成全公司多功能在线培训系统。系统涵盖在线培训、在线培训过程监控、在线考试和在线考试过程监控等内容,具备在线学习培训、命题出卷、在线考试、阅卷查卷、成绩管理、分析报告、题库管理、系统管理、多媒体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开发投运后,彻底改变了传统低效的培训方式,充分简化培训的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具有实用性、协作性、完整性、灵活性、规范性的特点,实现了多工种、多层次员工的在线学习培训考试,成为目前班组自行组织学习考试的重要载体。

(三)创新培训模式

1.实行“3+X”教育培训模式。为提升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该公司非常注重培训的全面性,实行“3+X”教育培训模式,将思想道德教育、标准制度宣贯列入班组培训重要内容,与技能培训一起作为班组培训的三项基本内容。通过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形成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忠诚企业、勤勉务实的良好风气,提升员工队伍的“精气神”;通过标准制度的宣贯,使班组员工明白管理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按标准、制度去控制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技能培训提升班组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设农电工全日制业务技能提升班。随着业务的发展,近年来, 该公司从社会上招用了近200名农网配电营业工,因他们大多为非电力专业毕业生,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根据班组员工素质差异,为进一步强化一线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素质工程建设,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供电服务水平,该公司分层次分专业开展培训,举办了农电工业务技能强化提升班,每期进行六个月的脱产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标准化作业和装置标准实训、现场施工负责人培训四大项内容,争取通过三年时间完成近年来新进农电工的全员业务技能脱产轮训。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严格培训工作纪律,对学员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集中住宿、集中学习,统一作息时间,并定期考评、总结,确保“人人过关”。

3.积极探索其他培训新形式。聘请专业培训机构资深培训讲师,举办班组长综合能力提升训练班,探索班组长队伍建设新途径。扎实开展拜师学艺活动,努力构建师带徒长效管理机制,发挥师傅传帮带作用,调动青年员工学习业务技能积极性,促进青年员工岗位成才。发挥技师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培育优秀技能人才。

(四)创新培训载体

以“三位一体”竞赛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上级“人人过关”培训要求,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员工整体素质提升。

结合企业实际,出台“三位一体”竞赛活动方案,每月组织营销、配电、变电专业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考试,并进行排名通报,以考促学,注重实效,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提高员工技能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加大技能竞赛奖励力度,对在市公司级以上获奖的员工进行重奖,以榜样的作用激励员工发挥专业特长和技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企业素质工程建设,实现全员素质提升。

(五)创新激励机制

为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引导员工岗位成才,该公司大力实施培训激励机制创新。

出台《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激励管理办法》,把教育培训、技能考评、绩效考核和岗位薪酬相结合,将内部技能评定结果与岗位激励兑现相结合,极大激发了班组员工的学习热情,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根据员工的职业技能专业等级,每年开展一次内部技能评定,内容涵盖理论考试、实操考评和品行评定等,并对考评结果严格进行奖惩,做到奖惩分明。同时,结合年度个人绩效考评结果,对农网配电营业人员实施差异性技能工资激励,拉开激励档次,实现了薪酬与技能、业绩的紧密挂钩,强化了对员工的工作激励。

二、工作成效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篇4

【云南电网公司】6月9日,云南电网公司青年管理人才培训班开班,105位来自公司所属各单位的30岁以下青年参加了培训。该培训是为适应公司推进战略落地和全面创先工作需要,进一步创先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实现青年管理人才潜能进一步显性化、管理思路进一步行为化、管理能力进一步实用化而特别推出的青年管理人才培训项目。

【中电联】6月10日,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公布2013年度电力行业高级技师名单。2013年度共有4174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其高级技师资格生效时间从2013年12月31日起计算。

【广西电网公司】6月10日至12日,广西电网公司举办输配电带电作业技能竞赛,标志着公司2014年“创先杯”职工系列技能竞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输配电带电作业技能竞赛设立理论与实操两个环节,共有25支队伍、139名选手参加集体和个人项目的角逐。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6月10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集中轮训任务结束。本次轮训共分6期,共计培训210名高级技师、技师。本轮培训紧紧围绕公司高级技能人员非技能素质短板,搭建针对性课程体系,设计实用培训内容。培训课程有公司人才政策及环境、技能员工岗位成才案例、创新思维与实践、专业技术文件写作实践、立足岗位成才、拓展训练与思考、公司企业文化、办公软件深度应用技能、电力专业技能工作论坛等。

【国家电网公司】6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总部培训结束。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共举办了4期总部处级管理人员培训和3期职员培训。培训设置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刘振亚董事长在公司局级领导干部学讲话精神培训班辅导讲话、大数据时代与互联网思维、管理沟通与团队建设等内容,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外交学院等知名院校的教授授课。

【中国三峡集团】6月13日,中国三峡集团2014年班组长培训班在清华大学结束,来自集团公司一线的100名班组长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内容有班组建设与班组管理标准化、班组绩效管理、高绩效团队与有效沟通、素养提升阳光心态、系统思维与工具学习等课程。培训班还采用了交流互动、分组研讨、代表发言、学习分享、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将管理理念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专题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学员的能力和素质。

【国家电网公司】6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教育培训与人才开发培训班开班,来自25家直属单位的48名学员参与了培训。本期培训为期5天,课程结构上呈现“三个三”,从理念、技能、典型实践三个维度进行课程设置,每个维度下设置三门课程。在前沿趋势模块中,设置培训改变未来、学习战略制定和人才管理体系建设三门课程;在最佳实践模块中,邀请中国移动学院、中粮集团、平高集团三家单位进行专题交流;在培训实务模块中,采用边学边练的方式进行培训需求调研与年度计划制定、学习项目管理和培训价值呈现三门技能训练课程。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6月17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2014年第一期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结业。在为期2周的培训中,授课老师重点从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企业家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3个方面入手,为中层领导干部讲授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中层领导干部的治企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对集团的系列战略举措、管理制度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了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增强了贯彻执行集团战略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京能集团】6月17日,京能集团第七期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党委书记专题培训)在北京开班。来自集团全资、控股企业的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和在京企业总经理共50余人参加了开班仪式。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郭明星要求,企业领导班子要团结协作,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激发和调动团队合作的力量,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双赢。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6月24日,第十二届中国大唐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电气一次点检定修专业决赛举行。本次竞赛历时4天,来自系统各单位102名选手参赛,主要体现了以下5个特点:层层选优,人人参与,推进了关键工种人才开发工作;赛事创新,贴近实际,提高了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则严格,裁判负责,确保了赛事的公平公正和认同;发现人才,激励人才,树立了一大批专门拔尖人才标杆;赛事测试,成就基地,提升了专业培训基地品牌形象。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6月28日,2014年湖南省电力行业供电类工种中高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结束。共有来自全省电力行业的3400余名考生参考,考试内容涉及配电线路、送电线路架设、送电线路等32个工种。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6月29日,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结束。来自全省17家市供电公司和山东检修公司的108名选手参加了本次竞赛。本次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技能竞赛共包括带电更换双分裂导线直线绝缘子串(团体)、带电修补导线(个人)、带电消除引流板发热缺陷(个人)3个项目的比赛。本次竞赛共评出个人奖10名、团体奖6个和优秀组织奖4个。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篇5

一、以人才强局战略为指针,准确把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定位

地勘系统长期作为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事业管理体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事教育部门对人才资源的管理注重的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编制控制下的职工招(接)收、分配与调配、工资福利管理与发放、基本技能的教育培训、专业技术职务与技能等级的评定、聘用、考核、人事档案的管理等,多属于行政性和战术性的工作。随着地勘系统逐步进入市场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转型,内部人才资源的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与突出,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工作内涵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事管理”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演变和转型。人力资源管理事实上存在着两种职能,分别是行政职能和战略职能,其行政职能就是前面提到的日常性“人事工作”,而战略职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将单位员工视为非常重要的资源,是单位价值的重要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将这些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其常规工作包括依据单位发展战略制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协助单位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制订教育与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建立具有激励性的用人与分配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单位经济发展效益等,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与单位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并将日常工作融合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去,在为单位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同时,创造和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

近年来,湖南地勘局紧紧抓住加强地质工作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发展上坚持了“地质立局、产业强局、和谐兴局”的发展理念,并同步提出、实施了“人才强局”发展战略。依据这一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基于对全局人才资源的调研分析和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制订了全局人才开发规划。规划围绕地质找矿主业和地勘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结构调整,以有效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经营管理能力、业务技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建设好结构比例配置合理的“三支队伍”为目标(即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以企业经理、项目经理为重点的经营管理队伍,以学科或技术带头人为骨干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为重点,健全完善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优化,着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用人环境。遵循规划的要求,我们不断调整人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定位,力求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与内涵开展工作,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从几年的实际效果看,较好地满足和服务了地勘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以产业发展目标为导向,统筹制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目标

依据产业发展目标,做好人才需求预测,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结构调整,地勘系统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地质勘查业、工程勘察施工业及多种经营三大类。因此,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的目标,必须在统筹考虑队伍总体规模、现有人员素质与结构、各产业对人力资源的分类需求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等因素的基础上来制定。就湖南地勘局而言,全局人力资源队伍的结构、质量和配置存在许多与产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一是与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相适应,地质主业与多门类的延伸产业的人才专业分布不均衡;二是与产业的专业化建设不相适应,按照专业资质建设的要求,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差距;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不足,形成专业技术或学科带头人的基础比较薄弱;四是队伍结构比例配置不协调,明显地呈现为劳动密集型;五是既懂专业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从两个大的层面来思考和拟定人才开发的目标。

一是队伍的结构目标。分为队伍总体结构比例和分类结构比例两大类。队伍总体结构比例: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定位技术管理与服务型的发展目标,预期队伍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三类人员所占比例为5:24:21,其中管理人员10%,包括党政管理2%,经营管理4%,一般行政管理4%。分类结构比例:预期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人员比例为3:18:50:29,预期技能人员中,技师及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比例为3:44:33:20。

二是人才总量目标。依据队伍的结构比例,结合产业结构及专业资质建设要求,在保持队伍总体规模的条件下,确定人才总量目标,同时,进一步拟订各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人才开发目标的合理制定,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以分层分级分类为原则,认真组织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原一汽集团总经理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要使企业具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关键不在于投入多少资金用于购买新技术和新设备,而在于投入多少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这种投入,可能在短期一下子看不到直接的变化,但人的素养、学识水平、创新研究能力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基于湖南地勘局系统和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分层、分级、分类的教育培训原则,采取自我培训与引进联合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分层主要是按照局、单位、个人三个层面分工负责的方式来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分级主要是依据职工的不同水平级别来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分类主要是按照不同的专业类别和业务工作需求来开展诸如专业技术骨干专项培训、岗位培训、转岗培训、职业资格等级培训、新技术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学历继续教育等。#p#分页标题#e#

从全局这一层面,近几年来我们重点是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好三种带头人的培养,即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和项目带头人。

(2)抓好领导班子三个结构的调整与配置,即领导班子梯次的年龄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互补的智能结构。

(3)抓好三种形式的培训,即职业资格培训、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四、以用人分配机制为重点,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成长良好环境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及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探索新的劳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按照人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原则,选拔任用优秀人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成长良好环境。一是探索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建立激励制度,收入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同时着眼内部,深挖潜力,提高单位的凝聚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二是逐步推进全员聘用合同制改革,在定编制、定职责、定人员的基础上,广泛实行逢进必考、竞争上岗,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三是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逐步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四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人才流失和短缺的局面有所好转,队伍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航空类专业;校企协同;行业培训机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16-03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更是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1]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就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进行了很多尝试与探索,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校企合作协同共建行业培训机构的研究和探索很少。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针对南通及长三角地区航空产业发展对机务人才的迫切需求,笔者所在院与南通华夏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华夏)共建行业培训结构。

一、目标协同,

以获取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资质为目标

目标协同是协同共建培训机构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校企合作建立培训机构的过程中,同时存在多个利益主体,它们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各个主体之间必须找到利益结合点,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形成合力。

南通市“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规划指出,“十二五”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基地。通州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是新兴产业基地之一,主要从事大飞机配套及航空物流产业。随着空港产业园发展,南通将会有大量的航空类专业人才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工程职业学院2013年开设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型机务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如何协助学生获取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通华夏是中国第一家专门针对中小型飞机的MRO企业,主要为中小型航空器提供大修、改装和附件维修制造等服务,是中国第一家独立的不从属于任何航空公司的MRO,也是南通地区首家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由于公司刚起步,面临如何在本地招募到人才、留住人才,如何降低公司员工培训进修成本等问题。公司希望能够开设航空培训机构,一可解决公司人员培训问题,二能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

在南通市空港产业园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针对苏中、苏北地区尚未具备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资质机构的空白,笔者所在学院与南通华夏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进行深度合作,协同建立行业培训机构,并争取把培训机构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航空维修人员执照培训基地,为学院专业建设向民航和通航维修培训领域拓展搭建重要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效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产生经济效益。

二、组织协同,

采用公司化运作,明确双方责权利

组织协同是协同共建培训机构的根基。校企合作共建培训机构的正常运作,需要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避免出现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的局面。一个责权利明确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培训机构的发展。

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公司的组织形态,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它将人合性和资合性统一起来:一方面,它的股东以出资为限,享受权利,承担责任,具有资合的性质;另一方面,因其不公开招股,股东之间关系较密切,具有一定的人合性质。笔者所在学院与南通华夏合资组建的从事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培训及咨询服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南通航空培训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校企双方投入资产的比例,成立董事会,制订公司章程,共同管理公司。

由于公司的目的是获得民航总局认可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培训机构资质,所以公司的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以民航总局《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为依据,图1为公司组织架构。

培训机构人员的配备采取专兼结合、招聘与派遣结合的方式。为确保培训机构的运行,公司人员由专职人员及来自学院与企业的兼职人员组成,专职人员负责机构的日常运行,兼职人员主要承担培训课程的开发实施。专职人员采取招聘与学院及企业派遣相结合的方式,公司的责任经理、质量经理由于需要较强的航空专业背景,所以由南通华夏派遣人员担任;常务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行及管理,需要有较强的教学管理经验,由学院派遣人员担任。

三、运行协同,

高效优质完成培训机构的建设

运行协同是协同共建培训机构的保障。校企协同共建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人员优势,需要在培训机构运行的各个环节相互协作、优势互补,高质量完成培训机构的建设。

2013年,公司向民航总局华东管理局提交了申报147培训机构的申请,申请的培训课程包括航空维修基础培训(ME-TA、ME-PA、AV专业)和航空维修基本技能培训(ME、AV),并在民航局2013年9月召开的适航处长会议上通过了审核,成为147培训机构筹建单位。一年来,在校企双方领导的关怀下,在校企派遣的质量经理、常务经理的带领下,培训机构的专兼职教师协同合作遵循《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进行了培训机构的建设。

首先,在质量经理的带领下,质量管理部依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管理手册编写指南》(AC-147-07)完成了培训机构管理手册、程序手册的编写,为培训机构的运行提供了依据。

其次,学院与企业的兼职教师分工合作,依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7)完成了培训课程大纲的编写及多媒体课件、实习工卡的制作。学院教师结合自身教学优势承担“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涡轮发动机飞机的结构与系统”等16个模块的建设,企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了“维修基本技能实践”模块实习工卡以及“涡轮发动机飞机的结构与系统”等相关航空专业课程的实习工卡的制作。

之后,在常务经理的带领及兼职教师的配合下,专职人员按照《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培训设施设备要求》(AC-147-07)结合编制好的教学文件及管理手册和程序手册完善了培训机构的设施设备,完成了培训场所及施训室的建设,并进行了试运行,质量经理按照管理手册带领质量部人员完成了内部自审,并进行了内部整改完善。

四、结语

培训机构建设完成之后,公司向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处递交了《维修培训机构合格证申请书》,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适航维修处近期内将会派出5名监察员组成的检查组对公司进行CCAR147培训机构的合格审定。

培训机构依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实力雄厚,投资有保障;师资队伍中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院教师,也有航空器维修一线的工程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及操作技能。公司计划在航空维修基础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取证之后,进一步申请机型培训能力、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和基本技能实作考点,力争将南通航空培训中心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航空维修人员执照培训基地。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 临床实习;总带教;技巧与方法;带教学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21-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临床护理实习的人员156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女141名,男15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24±1.22岁。其中本科学历的46人,大专学历的100人,中专学历的10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实习生采取陈旧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实习为对照组,另一组实习生采取新型的总带教带教方法和技巧进行带教实习为观察组,在两组护士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学历)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实习生采取陈旧式的上岗方式,由护理部分配护士到临床科室,有护士长分配护士带教,倒班。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实习生有护理部实施总带教带教方式,再由护理部分配到临床科室,实施护理部制定的带教流程带教。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技巧和方法 ①第一个星期:有护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向实习生将临床护士的相关护士礼仪、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环境、核心制度。讲解后给予相关知识考核,观察护士的掌握和理解能力。②第二星期:组织实习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的相关临床知识,进行基本操作技术培训,统一院内操作规程,对于护理临床常见的基本技术要熟练掌握,练习,培训后每位护士进行抽签式进行基本技能操作演练,观察护士的护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③第三星期:对于实习生统一进行临床护理内容书写规范培训,对于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书写、医嘱正确的处理、计算机的应用、重症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内容进行熟练掌握,到临床可以直接融入工作状态。④第四星期:对于实习生统一进行床仪器使用的培训,包括:心电监护的使用、冰毯的使用、超声雾化气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心电图机的使用,是护士掌握基本仪器以及抢救设备,强化自身的急救能力,培养每位实习生都具有仪器使用的能力。

1.2.2.2 带教方法 经护理部统一规范化培训后分配到各科室进行轮流转科学习临床护理技能知识,有每科护士长遵护理部规定对实习生选择带教老师以及带教学习的内容,轮转学习结束后根据护士自身的优越条件在正式分配各科室正式工作。带教老师是实习生的榜样,给实习生指导作用,所以带教老师选择在教学中尤为重要。该院临床本科学历人才较少,不能做到每个实习生都由本科学历的老师带教。但本院采取的是有丰富临床经验,在相关专科工作10年以上,具有操作规范、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过硬、责任心强、在工作中认真、严谨,对患者亲切诚恳,都具有的护师或主管护师资历的带教学习。

1.3 评价方法 培训时间为一年,在一年后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评价表,通过国家制定的“实习生考核”,[3]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抢救、急救仪器使用、突发事件处理、病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6个方面进行考核,采取5分制,掌握欠缺为1分、掌握较差为2分、掌握一般为3分、基本掌握为4分、全部掌握为5分,统计各项得分和总分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 结 果

根据考核评价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总成绩平均得分,两组实习生临床实践评价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实施实习生总带教给予实习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了陈旧式的带教方式,医院领进个性化带教,对实习生的带教理念与实践完整的结合到一起。并制定不同阶段实习生综合信息反馈表,及时获取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使实习生在规范化培训带教中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有利于实习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环境;加快了从学生角色到变成护理人员的角色;有利于实习生的专业成长的发展;从中可以选拔和培养护理人才;使医院内优秀护理团队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 李梅玲.新上岗护士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9):533.

[2] 李晓玲,栗霞,黄师菊.实习生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7C):1997.

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篇8

一、目标任务

2017年,以全县整村脱贫贫困村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同时统筹安排其他有培训需求贫困劳动力,开展各类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56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465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省级示范培训600人(配套班5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职业技能培训100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50人。

二、培训分类和资金来源

培训分类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省级示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资金由省人社厅和县财政共同筹集,其中省人社厅补贴10万元用于省级示范培训,配套班资金自筹解决。“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补贴资金来源为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经费由省扶贫办安排。

三、责任分工

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由县人社局联合县扶贫办、县农牧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共同组织实施。

(一)县人社局负责实施全县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示范培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县扶贫办、县教育局负责实施“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雨露计划)。县农牧局负责实施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县妇联负责实施省妇联下达的劳务品牌培训。县扶贫办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数据。

(二)县人社局、扶贫办、农牧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结合本计划制定本部门的培训年度实施方案,健全培训台账,定期向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施办公室汇总上报培训进度情况,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培训工作。

(三)县人社局、扶贫办、农牧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建立精准到人到户的培训台帐,细化培训计划,负责本部门培训人员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审核录入,组织实施精准培训工作。

(四)承担培训工作的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具体开展精准培训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精准实施培训。各部门要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需求,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方面的技能和创业培训为主,科学制定2017年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对照培训进度和项目安排,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和技能需求,开展现场示范、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联合等培训方式精准实施培训,确保精准扶贫培训取得实效(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示范工程职业培训按照《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甘农牧〔2017〕14号)执行。

(二)精准填报培训数据。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和相关数据的填报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培训信息的录入审核和情况上报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审核,确保大数据平台数据精准客观有效。根据培训进度,各部门每月底填报《2017年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进度汇总表》(见附件2),经县人社局汇总后,于每月底前报送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施办公室。

(三)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管理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劳动力培训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重要参考。在日常管理上,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修正培训需求信息,及时更新大数据平台对应信息,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在档案完善上,及时更新和完善劳动力培训需求信息档案、新增劳动力培训信息档案、劳动力退出信息档案等相关内容,保证相关资料之间,以及资料与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之间的数据符合逻辑、对应统一、互相印证、互为支撑。在指导培训应用上,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遍和个案相统筹的原则,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劳动力培训信息资源,根据培训需求、年龄特征、文化层次等现状,分类精准施策,量身定做“菜单”,使培训措施的落实与劳动力培训信息有效对接,使培训与考核认证有效对接,使劳务输转管理部门与用工单位和劳动力之间有效对接,促进培训质量提高,促进贫困家庭劳务输转稳定增收。

上一篇:工业机器人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