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乡镇中小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策略

时间:2022-10-20 12:15:28

多媒体教学在乡镇中小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策略

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多媒体教学使学习更加方便,受教育者不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并且多媒体感官刺激效果好,沟通便捷,便于合作、协商、求助,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多媒体教学在乡镇中小学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许多乡镇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活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存在着装备的多媒体教室利用率很低,资源闲置的现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广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多媒体辅助教学( CAI )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中、小学已逐渐普及, 许多教师都已经能娴熟地运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对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众多的乡镇中小学教师,也渴望着掌握和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广大的乡村中小学学生也殷殷期盼着享受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在教育行政部门、各地电教馆(室)的积极努力下,目前,在乡镇中小学也已开始逐步装备多媒体教室,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目前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财力有限的条件下,花大量资金装备起来的多媒体教室利用率很低,闲置在那里,无论如何也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其次,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乡村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低,乡镇中小学教师自身计算机技能不高(大多数还是电脑盲),虽然有着满腔的热情和愿望,终因水平有限,不能熟练地制作CAI课件,限制了他们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也抑制了他们的热情。毕竟,要制作一个比较好的课件,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计算机技能水平,而且,单独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也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迅速提高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技能,使乡镇中小学得以迅速普及开展多媒体教学,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再次,多媒体变成新的灌输工具。多媒体教学不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师生交流的机会减少,缺乏感情沟通。师生交流变成人机交互,多媒体教学变成新的灌输工具。

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 广大教师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 已逐渐尝试和利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为了帮助、促进乡镇中小学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使乡、镇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迅速普及开展,我认为有以下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是提高多媒体设备利用率的关键。众所周知,多媒体设备既复杂又昂贵,并且由于设备多,设备之间的连接点也多,所以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很高。这就对管理维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处理突发故障的能力和要求,多媒体设备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设备利用率的高低。

二、加强乡镇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普及计算机教学。同时利用一线教师自行开发CAI课件,兄弟单位、同行间的相互交流。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作用,使兄弟乡镇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活动得以迅速普及开展,也减轻了县(市)电教室在培训教师方面的负担和压力,提高了培训效率,使乡镇中小学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技能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乡村中小学生受享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

三、教师可以“注重教学设计,注重课堂教学实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适时、适度、适当”为原则发挥多媒体教育的最佳效果。“适时”即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适度”即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既不喧宾夺主,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全然不用,“适当”即多媒体要用在有利于学生内化教学内容之处。

多媒体教学在乡镇中小学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在发展水平、普及率和教师的计算机业务水平上,和城市相比较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在乡镇中小学迅速普及开展多媒体教学,在理论研究和组织实施上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大胆探索,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多媒体教学在乡镇中小学也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开展,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

“小老师”――帮带后进生的新尝试

尹景辉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小学 (134200)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班集体能够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比什么都重要。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观念,营造你争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抓好班级管理,不断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同时,也能够帮带后进生,促进后进生成长进步。

从上学期开始,我感觉我们班已经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同学之间有困难都能主动伸出友爱之手,同学生病了能够自发的去看望,大家学习积极主动,普遍有着较强的进取心,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可我在欣喜之余,也看到了我们班还有几名后进生,学习成绩始终提不起来,特别是一名叫王慧的女同学和一名叫王旭的男同学。这两个同学思想品质好,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就是学习方面很吃力,眼看他俩在学习上明显掉队,他俩在班级中也慢慢的变沉默了,在同学面前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有些“离群”,孤独了。看到他俩这样,作为老师真为她们疚心,着急。

我在放学后留过他们,给他们补过课,可毕竟精力有限,而且也不符合学校的要求,没坚持多长时间,效果也不好。该怎么办呢?后来我想到了用同学间的团结友爱来帮带他们,于是我尝试了让同学做“小老师”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够激发同学班级主任翁意识,使同学乐意为班级做事;二是能够进一步增进同学团结友爱的风气,使同学互相帮助,富有爱心;三是同学间有相似的理解问题的思路,通过同学的讲解,他们会更容易理解弄懂。于是我利用班会课对同学说:“同学们,你们看咱班的王惠和王旭同学最爱劳动,关心集体,可是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跟不上,他们非常苦恼,我们作为同班同学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大声说:“帮助他们!”我说:“对,老师知道咱班同学特别团结,也很有爱心,乐于助人。为了帮助他们,我决定我们大家采取’小老师’轮换制的办法,男同学负责帮助王旭,女同学负责帮助王惠。先由班干部开始每人负责当一天的小老师,辅导他俩的功课,每天只教20分钟,每个月底老师要检查,看他俩谁得进步快,我们要比一比,看看是男同学教得好,还是女同学教得好。同时一学期下来还要评出最佳小老师。”同学们听了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与,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做“小老师”的活动中来了。

从此,每天我都能看到“小老师”及时到位,他们积极热情,认真负责,耐心辅导他俩的功课,“小老师”做的有模有样。有了学习伙伴的帮助,我也看到在王惠和王旭的脸上出现了以前少有的笑容。通过在班级里开展这样的活动,我发现班级同学更加团结了,懂得理解他人,班级中没有人嘲笑王惠和王旭学习差,而是认真当好小老师帮助他们。有时在课堂上,我叫他俩读词语,或者答口算题,只要他俩答对了,同学都会不由自主的给予热烈的掌声,甚至有的同学还夸奖说:“xx进步了!”他俩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看到他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和同学又“合群”了,性格也变的活泼开朗了,过得快乐开心,作为老师真为他俩感到高兴,同时为有这样好的班集体而自豪。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责任感与心理健康 下一篇:尊重学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第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