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

时间:2022-10-19 10:28:52

浅议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

摘要: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民事诉讼体系中已经正式确立,但是条款的制定并不代表制度的完善,也不代表着小额诉讼制度一定可以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对新民诉法中小额诉讼的探讨就变得极为迫切。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小额诉讼程序在制度设计、具体程序规则、适用标准以及一审终审方面的不足,然后针对问题,从宏观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对小额诉讼的实际操作起到规范作用。

关键词:小额诉讼;程序规则;一审终审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农民工讨薪、简单的民间借贷和交通肇事纠纷等小额财产损害纠纷案件。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诉讼效率,各界对建立小额诉讼的呼声颇高。为顺应司法为民的要求,立法机关根据一些地方的试点,并借鉴国外的做法,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了《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订草案,其中第162条明确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157条第1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这标志着小额诉讼在我国正式确立。

一、 何谓小额诉讼?

当前,理论界对小额诉讼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小额诉讼与现行民事立法上的简易程序并无实质意义上的严格区分,仅仅是诉讼程序的简易程度和诉讼标的额的大小不同而已。狭义的小额诉讼,指的是基层的小额诉讼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审理标的额甚小的案件时适用的比普通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快捷的诉讼程序。其建立目的不只在于对民事案件进行分流处理,减轻法院负担,更在于实现司法的大众化,通过简易化的努力使一般国民普遍能够得到具体的有程序保障的司法服务。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将小额诉讼设置于简易程之下,由此可以看出,立法者认可的显然是小额诉讼的广义说。

二、我国小额诉讼的立法缺陷分析

新《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小额诉讼程序作为第 162 条,此规定有着过去法律制度所不能具有的优点,是我国程序立法的第一次重要创新,但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小额诉讼程序仍存在不足。

(一)制度设计不科学

小额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区别,就在于“小额”二字上,小额程序是为了案件审理的简便、迅速和经济,针对请求小额金钱或者其他替代物或有价证券所规定的一种审理程序。小额诉讼程序设立的价值追求就在于简便、迅速和经济。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将小额诉讼程序设置在简易程序篇章之下,从制度的框架结构来看,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必须首先符合简易程序的条件,所以第 162 条在前半句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 157 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可见在新《民事诉讼法》中,小额诉讼仍然并非一套独立完整的、平行于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的制度。因此,我国的民事第一审程序分类的基础仍然是“普通―简易”的二分,只是将简易程序更加细分化了。

(二)具体的程序性规则不明确

我国新民诉法没有对小额诉讼的具体程序规则作出单独的规定,而是直接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相关案件,虽然简易程序较普通程序而言有所简化,但仍无法满足小额诉讼案件审理的程序要求。例如,小额诉讼案件如果遵照简易程序审理,当事人提交诉状后,立案庭需在7日内审查批准立案,之后才会把案件移交到审判庭,这期间法院还可以开展立案调解活动,如果再加上开庭审理、当庭宣判、送达等各个环节,很可能使立法规定的3个月审限拖延至届满。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若小额诉讼案件遵照简易程序审理将意味着普通程序也能够转为小额诉讼程序,这样将严重偏离小额诉讼的立法精神的轨道。由此可见,对明确小额诉讼程序性规则加以明确是极为必要和迫切的的。

(三)一审终审缺乏救济

审级制度不仅能够增进司法决策的审慎和公正,而且能够更大程度上保障所辖范围内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因为审级越多,公正性相对越高。考虑到现实国情,我国目前的民事审判实行两审终审制。然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明确规定为一审终审,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受司法水平、人情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基层法院对小额纠纷一次审判很难保证案件的质量,一审判决不当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新《民事诉讼法》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当事人的上诉渠道,使得救济途径只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它无疑会使小额案件流向申诉和上访渠道,从而带来更多的负面问题。

三、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

(一)设置独立程序

当前立法者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广义解读,使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在本质上并未太大区别,也未能承认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项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事实上小额诉讼程序其在性质上“绝不是简易程序的附属程序,也不是简易程序的分程序,而应是与简易程序相互联系,同时并列存在的一种独立的第一审程序。尽管当前由于我国司法现状以及法律环境影响,将小额诉讼程序归在简易程序下不失为一时权宜之计,但如前所述,小额诉讼程序本质上是独立于简易程序的特别程序,所以从长远看,为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应在逐步健全和完善简易程序的基础上,设置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把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小额程序分列为第一审程序,再进一步完善小额诉讼的制度设计和程序。

(二)明确适用程序性规则

目前,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区别仅在于一审终审,若小额诉讼程序完全拘泥于简易程序的规定和限制,很可能无法实现小额诉讼提高审判节奏、节约审判资源、减少当事人诉累等功能。本文建议相关司法解释尽早出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额诉讼的程序性规则加以明确:第一、简化立案受理程序,可以规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当事人可以自行决定方式,口头的,人民法院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和要求;第二、简化审前程序,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要求“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其审前程序可以大幅简化,可以不经调解和准备直接进入审判,便于案件的即时审理;第三、审理与裁判机制的明确,根据立法精神,小额诉讼案件不能缺席判决,因此,一旦小额诉讼的当事人不出庭或有其他不宜使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情形,应视具体情形转化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

结语

小额诉讼程序的产生,标志了我国对于司法大众化的至上追求,也体现了我国在追求“依法治国”的路途中所做的不懈努力。当然,我们还需认识到,小额诉讼程序的最终设计以及如何具体实施不可能完全由立法来确定,还应该包括相关司法解释,需要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融入到司法解释当中。小额诉讼程序如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是小额诉讼程序设立后所承载的最重要的目标。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小额诉讼程序仅仅是一系列诉讼制度构建和改革的出发点,我国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仍需要不断进步的理论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范愉:“小额诉讼程序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2]马强:“美国小额法庭制度与借鉴”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5期

[3]赵小漫:“浅谈小额诉讼标的额的确定”载《法治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11期

上一篇: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研究 下一篇:工作单位类型的性别差异、城乡户籍差异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