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的减刑制度完善

时间:2022-10-22 03:56:08

浅议的减刑制度完善

摘 要:

减刑制度是我国在改造罪犯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规范,但由于我国司法制度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漏洞,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减刑制度在刑罚执行中的功效,值得理论界和司法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

关键词:减刑制度;执行监督

一、刑事立法上的完善

1、明确“可以减刑”的标准。现行的可以减刑的标准应作适当调整,将“确有悔改表现的罪犯”修改为应当减刑的标准,因为确有悔改表现表明了服刑人员的人身危险性得到控制并降低,则应该给予减刑待遇。对“确有立功表现”的分两种情况对待,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确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如果虽有立功表现,但不认真遵守监规、却无悔改表现的,不应当减刑。

2、严格“应当减刑”的标准。现行法律将“有重大立功表现”作为应当减刑的标准,多有不妥,应把“有重大立功表现”和服刑人员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结合综合考虑。把“确有悔改表现”“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确有悔改表现并有重大立功表现”设置为不同的减刑等级,相应的规定不同的减刑幅度。

3、建立减刑审批过程中的律师辩护制度。被减刑的服刑人员有聘请律师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在减刑审理阶段,律师可以通过调查取证也可以发表意见,有助于帮助法院合议庭全面了解案情、审查证据,作出正确合法的裁定。律师介入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服刑人员自己申请聘请,由执行机关根据相关规定代为聘请;二是法院指定。拟被减刑的对象提出法律援助的,由执行机关提请法院进行指定。

二、执行监督上的完善

(一)完善刑罚执行监督活动的立法

1、 建立检察机关的随时介入和查阅案卷材料制度。对于与刑罚执行有关的活动,在审理的各个阶段检察机关都可以随时介入,要求执行机关提供有关材料接受检查,执行机关有义务予以配合,拒不配合或提供虚假材料的,可以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给予行政处分。

2、 赋予检察机关一定得监督处分权。赋予检察机关的建议书和《纠正违法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法院或执行机关必须在法定期限内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将结果书面通知检查机关;赋予检察机关提请惩戒权,对于在减刑活动中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检察机关有权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惩戒,并将结果通知检察机关。

(二)深化刑罚执行监督制度建设的改革

1、尝试建立检察人员接待制度。赋予派驻刑罚执行场所的检察人员随时约见在押人员的权利,了解执行机关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同时,在押人员也有权要求与检察人员交流,反映执行的有关情况,向检察人员进行咨询、申诉和控告。

2、构建刑罚执行监督的内部责任制。不受约束的权利必将产生腐败,通过内部的这种制约和限制,能够起到使执行监督工作落到实处。该责任制的范围应包括检察人员承当的监督职责,工作的程序,享有的权利,不履责的责任形式,责任的追究等方面。

3、改革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变单一的静态监督为多方位的动态监督。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刑罚执行机关的办公系统与检察机关的计算机系统联接,实现现场监督与网上监督同步进行;可以逐步将减刑监督社会化,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以确保减刑权得到正确充分的行使。

(三)加强法院在减刑审查中的权利和责任

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减刑模式仍是以法院为主导的,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在尚不能改革减刑主导方式的情形下,法院对减刑的裁判变得至关重要。所以需增加法院的调查核实,实地询问减刑对象、执行机关的权利,这也是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职责所在,也可以制约监狱等执行机关在减刑程序中的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

上一篇:论民办院校毕业班学生凝聚力的提升 下一篇:从“垃圾门”事件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法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