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额诉讼程序

时间:2022-09-13 10:09:31

浅议小额诉讼程序

【摘 要】新《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的小额诉讼程序,相较其他国家,内容简单,可操作性弱,缺乏有限救济机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受到质疑。然对于法院提高司法效率,寻求实体与程序正义,司法投入与产出平衡的一种尝试,其立法价值又不言自明。

【关键词】小额诉讼;立法价值;完善机制

一、民事诉讼法中的小额诉讼制度

我国社会正经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利益复杂,矛盾层出不穷,司法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法院每年仍有大量积压案件。小额债务、劳动争议、邻里矛盾、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纠纷数量逐年增多,司法亲民,便民,高效是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基于民事诉讼程序之多元属性,构建一种与案件性质、争议标的额、难易程度相适应的小额诉讼程序是法律理论与实务界的公共心声。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出台,第162条新增小额诉讼程序。至此,小额诉讼程序在中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比较简单,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8条规定,“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谁是责任的承担者,谁是权利的享有者,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是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以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分歧。

标的额抽象规定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我国幅员广阔,东西差异、城乡差异短时间不会消灭,这样规定有助于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救济,平衡各地法院的实际小额诉讼数量。此外,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标的额,说明小额诉讼程序只适用于标的明确且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对于婚姻、收养等涉及人生关系的民事案件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小额诉讼的审理程序与简易程序相同,一审终审。

小额诉讼程序是时代的产物,是法院提高司法效率,寻求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平衡,寻求司法投入与产出平衡的一种尝试。其程序简便,一方面,基层法院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成本,办案速率得到提高,司法工作人员可用更多的精力处理更复杂,争议更大的案件,促进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简易的诉讼程序激发普通民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的热情,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提升国家司法机关的形象。此外,小额诉讼诉讼费相对低,也有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诉权。

二、小额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与简易程序合一,没有更好的体现立法价值

与其他国家简易程序规定比较,我国的简易程序过于简单,其相比普通诉讼程序可以口头、由基层法院及派出法庭受理、可用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审判人员一人审理,审理期限是三个月。这种简化了某些环节,对具体程序和诉讼判决并未简化。救济程序也未考虑简易事件处理的特殊性。小额诉讼程序设立的初衷是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办案效率,从小额诉讼的性质看,小额诉讼对于案件审理具有更快捷,更简便的要求,且比起其他简单案件,也更容易判决和执行,而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易程序并不能满足小额诉讼的要求,不足以发挥救济小额权利的要求。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救济制度

充分追求提高司法效率和降低诉讼成本的目标同时,就诉讼效益、诉讼成本与裁判公正三种价值而言,裁判公正始终是民事诉讼最为核心的价值。尽管小额诉讼争议简单、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但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裁判者会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程序违法和法律适用错误的现象与情况不可避免且客观存在。现有小额诉讼救济方式是申请再审,再审程序启动困难,主动权掌握在司法机关手中,这对于保护案件当事者权益极为不利。理想的小额诉讼程序是在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价值目标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兼顾判决结果的准确与公正,缺乏科学有效的救济制度不仅打击了民众寻求小额诉讼救济的积极性,也使得对诉讼效率与成本的追求丧失了合理性基础。

(三)原告的资格、次数限制及人设置问题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公司和其他组织利用小额诉讼实现对其他人的小额权(如物业费、电费、水费),诸如打假专业户与“讨债公司” 等等这样的群体滥诉现象屡见不鲜,小额诉讼制度没有对原告的资格、次数作出限制性规定,这为滥诉提供了合法的理由,小额诉讼程序沦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法律赋予每个民事主体以诉权,但当事人在行使自身的处分权时,即使所处分事情在法律的规定之内也不应超限度的损耗国家的有限法律资源,以免影响其他诉讼事件的进行。滥诉增多,原本紧张司法资源再次紧张,一方面适格原告会因此而放弃小额诉讼救济,这与设立初衷相悖,一方面法院本是公权力机构,却因制度不明晰沦为他人牟利工具,这有损司法公正形象,对于法治的发展不利。

(四)强制适用,无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

程序选择权作为现代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不仅有利于当事人参加诉讼,也有利于实现诉讼民主。案件分流,迅速快捷的解决纠纷是小额诉讼程序设立的目的,但司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权。修改后民诉法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已强行规定为一审终审,当事人不可以上诉,是否适用也由法院最终决定,如果遇到一个小额财产纠纷,当事人并不想使用小额诉讼程序解决,法院人为决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判决之后,当事人不服,又不可上诉,也寻求不到其他有效的救济方式,这对于当事者是不公平的,违背民法意思自治的理念。

三、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的具体建议

(一)明确规定不适用范围及受案原则

现行法中有关小额诉讼程序,仅在简易程序基础上排除标的额较大案件的适用,并未明确规定不适用范围。单一规定诉讼标的额形式将会给立案受理带来混乱,为了保证司法上的统一,应明确列举式规定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性质和类型。笔者认为,在诉讼标的额符合小额诉讼程序的前提下,有关社会公益的案件、人身关系案件以及知识产权案件、劳动争议案件都不适宜用小额诉讼程序。

上一篇:将虐童行为纳入刑法规制体系 下一篇:浅析网络肖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