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海西外向型经济支撑带动作用

时间:2022-10-19 10:14:51

增强海西外向型经济支撑带动作用

投洽会在福建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从1997年由福建省主办的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以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举办了九届,今年将迎来十周年华诞。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投资促进为主线,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努力打造国际投资促进平台,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投资促进盛会,也是全球唯一经UFI认证的投资促进类展览会。在历年的“9・8”投洽会上,福建举全省之力,不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努力提高办会水平和参展实效,使投洽会成为福建展示风貌、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成为福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有力的助推器。

一、投洽会是福建展示风貌、投资促进的重要窗口,加快了福建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参加投洽会的境外客商人数逐年增加,层次不断提高,投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据统计,迄今有超过400家跨国公司参加了投洽会,其中名列世界500强之内的就有100多家。福建省充分利用投洽会的越来越大的世界影响力,广泛邀请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团组参加,同时,最大限度地用好投洽会的客商资源,积极与一批国外政界要员、工商巨贾,以及一大批投资促进机构、商会和企业联合体进行广泛的接触,不仅充分展示了福建的对外开放成果,也扩大了福建的对外联系渠道,促进了投资促进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近年来,通过投洽会福建打造形成了三个投资促进平台:一是客商联络平台。通过投洽会广泛接触境内外客商,建立了多达五、六千人的客商资料库,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与重点客商建立长期的联系,为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现场招商平台。充分利用大会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招商活动,组织懂政策、会谈判的招商小组或联络小分队,在投洽会期间主动联络跨国公司和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巩固老客商,结识新客商。三是宣传推介平台。通过在投洽会上分发《福建省外商投资指南》、《福建省重点招商项目》宣传册和光盘,向客商介绍福建省情概况、产业情况、投资环境、重点招商项目等,使客商更深入了解福建、了解“海西”建设战略,增强投资福建的信心。

二、投洽会是国际资本对接福建项目的重要渠道,推动了福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投洽会作为福建投资促进的重要平台,在福建吸收外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历届投洽会上,福建签订的外资项目都占整个投洽会的80%以上。据统计,仅“十五”期间,福建省团就在“9・8”投洽会上签约项目5049项,总投资391.43亿美元,利用外资323.22亿美元。到目前为止,这些签约项目已落实报批3610项,总投资213.3亿美元,合同外资170.7亿美元,落实率分别达71.5%、54.5%和52.8%。已落实报批的合同外资达170.7亿美元,约占近五年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48.5%,对全省利用外资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在“9・8”上签约的泉州船舶工业公司(总投资3700万美元)、福建华东船厂(总投资6041万美元)、飞毛腿(福建)彩晶科技(总投资9800万美元)、柯达(中国)图文影像(总投资9600万美元)、福建汇大化工(总投资5000万美元)、厦门长庚医院(总投资1.44亿美元)、厦门马士基码头(总投资3.7亿美元)等一大批资金、技术密集型大项目的落地,有力促进了机械、电子、石化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对福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投洽会是福建凸显对台优势的重要载体,促进了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深化。

近年来,福建依托“9・8”投洽会充分发挥对台的“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作为,有效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利用台资的发展。如第九届“9・8”投洽会凸显对台特色,积极邀请台商参会,努力拓展吸收台资,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投资福建”对口洽谈活动中, 台湾客商参加了涉及生物科技、IT、机械制造和食品等9个行业的项目的洽谈,有111名台商表明了投资意向;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项目洽谈会”上,有46家台湾企业的62名台商与福建省108名企业代表进行了洽谈;在“首届海峡旅游项目洽谈对接会”上,共签约合同台资项目201项,总投资11.14亿美元,利用台资11.0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省合同项目的26.59%、14.56%和14.69%。

四、投洽会是汇聚国际投资信息的重要平台,为福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搭建桥梁。

投洽会在突出利用外资主题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了“双向投资”新内容,吸引了众多国家在投洽会上举办投资项目对接会、投资项目推介会、投资政策会、投资环境介绍会等,并举办各类“走出去”研讨会和投资论坛。这类活动提供了大量有益信息,使福建企业提高了对实施“走出去”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充分了解了投资国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项目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为企业拓展境外投资搭建了便捷渠道和平台。在第九届投洽会上,福建省团共组织近百家省内企业、130多人参加了40多个国家举办的“走出去”投资项目对接会,发动180多家企业250多人参加各类研讨会和推介会,促成了阿福建力菲克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与意大利、新西兰、越南、泰国等国家签订了6个境外投资协议,投资金额达1100多万美元。

增强外向型经济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对外开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突出优势,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对外经贸是这条生命线的支撑和脊梁。今后若干年,是福建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加快外经贸促进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外经贸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与脊梁作用,努力适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需要,以创新促开放、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福建省对外开放推向新的水平,为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增强海西产业竞争力。

产业发展是建设海西的重要依托,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建设海西的重要举措。招商引资战略要以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为着力点,着眼于提升海西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把招商引资政策与产业集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强投资环境建设为支撑,以开发区为载体,以重大经贸活动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做长做强产业链,加快实现海西产业集聚与优化调整,增强海西产业竞争力。

――加强外资投向引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外资投向福建省电子信息、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等主导产业,在积极推进现有外资骨干企业增资扩股的同时,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大力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福建省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项目落地。围绕龙头项目,大力发展协作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鼓励外资改造提升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扩大服务领域利用外资,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抓住入世后过渡期服务贸易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加快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领域利用外资步伐,引进外资设立会计、审计、经纪、鉴证、评估等中介机构;推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和兴建一批有较大规模、较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利用外资项目,推动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全面快速发展。

――鼓励基础设施利用外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交通、水电、环保、能源等公共事业领域利用外资,支持外资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城镇供水、燃气、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基础设施领域。推出一批社会发展需要、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项目以及特许经营权对外招商。鼓励政府投资的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项目,依法向外商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主动承接国际产业高端转移,增强福建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转变利用外资理念,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高素质人才,以国际制造业高端转移为契机,着力引进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工序。鼓励外商在福建省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投资高新技术领域,鼓励外商投资的研发中心承担、参与福建省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促进福建省企业增强对外资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投资促进的区域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对台招商,要突出“以台引台”,从服务好现有台资企业入手,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增资扩产,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参与配套;要拓宽与台商联络渠道,加强与台资企业协会和台资大企业的沟通联络,办好各项涉台活动,吸引更多的台资大项目到福建省投资落户。对东南亚招商,要突出“高层推动”,针对东南亚客商特点,以高层推动形式开展投资促进,鼓励华侨华人来闽投资兴业。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招商,要突出国外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联合体、商协会、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向经贸交流活动,完善对发达国家的招商引资平台。

二、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外贸出口对海西建设的带动作用。

发挥福建省对外开放优势,着眼于增强外贸出口对海西建设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福建省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外贸综合效益,促进福建省由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

――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制定国际品牌发展规划,形成完善的品牌促进、保护、推介、出口的政策体系。推动国知名产品参加境外商标注册及各类质量、环保与社会责任认证,提高国际市场的认同度。支持出口企业提高机电产品和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品牌含量,鼓励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推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升级与转化。大力扶持具有国际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提高机电产品的自主品牌持有率与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率。

――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支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大宗机电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充分发挥农产品出口对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从信息、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农产品出口更加积极有效的支持,重点支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水海产品、鳗鱼、茶叶等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出口重点企业。

――积极拓展外贸出口市场。深度开拓美、日、欧、香港与东盟等主要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有发展潜力的中东、非洲、拉美、东欧、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争取在全球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建立进出口公平贸易的早期预警工作机制,以及政府、中介与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联动机制,提高政府与中介的服务水平。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增强企业应对“两反一保”与各种贸易壁垒的能力,做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为全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落实“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推动闽台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

加强闽台经贸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所在。要把握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作为,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合作形式,努力实现闽台经贸合作新突破。

――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加大宣传和落实《“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的力度,积极推进信息产业、机械产业、石化产业、纺织制鞋产业、食品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新兴产业、物流业、金融业等10个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的项目对接;鼓励吸纳台资研发机构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进一步延伸福建省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产业链。

――加强对台投资促进。以制造业为重点,加强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台湾百大企业的联系,广泛开展信息沟通、企业互访、项目对接,积极承接台资企业转移。强化跟踪服务,帮助现有台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优化对台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服务,鼓励引导企业增资扩股,吸引关联企业增强配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办好和扩大台商投资区,优化投资环境,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政策支持。

――努力拓展闽台贸易。继续做好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台湾金门、马祖地区的直接经贸往来工作,积极推动商务部、海关总署尽快修改完善对台小额贸易管理办法,促进小额贸易向正常的大规模贸易、由间接通航向直接通航发展。抓住澎湖方面与福建省交流交往意愿明显增强的有利契机,借助“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推动与澎湖地区的直接经贸往来。继续推动赴台办展,逐步实现赴台办展的常态化,为闽台贸易拓宽渠道,逐步实现闽台经贸“直接、双向”交流。

――进一步提升闽台农业合作水平。充分发挥闽台农业合作的互补优势和海峡两岸农业实验区扩大至全省的政策优势,大力吸收台湾农业资金,引进台湾农业先进技术、设备、优良品种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保鲜、加工和绿色食品生产水平。抓住两岸经贸发展的有利时机,推进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使福建省成为台湾农产品输入大陆的重要集散地。

四、大力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推动福建省企业加快迈向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境外贸易网点和境外加工贸易为重点的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全面提高“走出去”对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的带动能力,促进福建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充分发挥福建省在优势产业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所有权优势、技术优势、地缘优势的对外投资,大力发展境外营销网点和境外生产加工,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等要素的输出。鼓励企业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境外资源开发、境外技术研发、建设境外工业小区等多元化的投资形式,采取参股、并购、租赁、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开展对外投资。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快赋予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以及民营企业外经经营权,壮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队伍。加大对已有经营资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创造条件承揽海外项目。进一步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经营秩序,积极推动福建省对外劳务合作进入法制轨道。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低级向高级、由量的扩充到质的提高转变。

五、强化利用外资载体功能,争创开发区新优势。

开发区是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要积极推进开发区的改革与发展,优化其载体功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集聚。

――创新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探索建立由一个管委会统筹管理多个园区的新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支持开发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开发区跨区域建立产业配套基地,实现互惠互利、联动发展。鼓励沿海开发区与山区开发区结对子,促进项目对接、经济技术合作、信息沟通和人才交流。创新开发区的运作机制,逐步放开区内服务配套领域,走市场化经营的路子。

――加强对开发区的分类指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省级经济开发区要壮大优势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致力于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保税区要努力做好与港区联动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出口加工区要创新快速通关模式,积极开展区内货物深加工结转,促进加工贸易优化升级。台商投资区要主动吸纳台湾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产业,研究和完善在产业上、地域上促进台商投资发展的政策,建成闽台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龙头项目,加强产业链招商,做好主导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撑的群落集约优势,提高产业集聚水平。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环节、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领域,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完善招商模式。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丰富投资促进方式,综合运用专题招商、定向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招商手段,积极探索与银行联手招商的路子,提高招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上一篇:热土晋安 第8期 下一篇:解读海西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