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19 06:58:5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加强动手操作,激励学生敢于质疑等四方面来探讨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情境兴趣操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表现呢?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

鲜明的个性。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知、情、意、行全方面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创

造性的人。成功的教育需要的是鼓励和引导。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无拘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

自由讨论、思考、实践,鼓励他们大胆发散思维,放得开,有创新,不能让学生有说的不对会被打击嘲笑

心理负担。在知识的探索中,要创设问题的背景,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归纳、总结、反思,

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试,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及时肯定表扬,要注重学生"节外

生枝"的发现,关注"跑题"的内容,这些都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方面。如在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整

理、应用时, 为同学创设帮助老师进行室内装饰的活动。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桌布、床单等的设计。有

同学就把圆桌布设计为方形、圆形及三角形等,并对自己的设计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讲解说明。有同学提出

了,不能按窗户的大小设计窗帘, 需要留出褶皱空间, 使其既实用又美观等。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紧密联系

生活实际,以生活经验作基础, 灵活应用数学相关知识, 完成真实任务。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孩子可以

同时体验着参与其中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喜悦。问题解决的过程, 正是孩子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

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感兴趣,便会将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因此

,教师应该创设生动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主动的思

考。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创设氛围,多媒体创设情境,故事创设情境。这样,学生们产生了迫切学习新知

识的愿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便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也可以通过引入故事,激发求知兴趣

孔子曾说过:"喜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通过故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

情景,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首先提问同学学过的数谁最大? 同学们异口同

声的回答:"9"最大。我就给同学们讲了"9"骄傲的故事,"9"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数字,于是就骄傲起来

,谁都看不起,为了改掉"9"的骄傲情绪,0和1决定教育教育它。于是,"0"跑到了"1"的后面,组合成了

一个数字,结果,"9"看了看,羞得低下了头。同学们,你想知道"1"和"0"组成了什么数字吗?"9"为什么

害羞吗?这样就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可以将图像、声音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制成动画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由于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讲、练,学生会感到厌烦,不

利于掌握新知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对精彩的动画故事,奇妙的图像变化,会产生强烈

的好奇心,这时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认知兴趣,就会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学们围绕自己热悉的生活情景,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得到了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热情,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再如教学较复杂的应用题时,我把有关条件制

作成动画展示给大家,我还特意把班里的几名同学也设计到问题的情景之中,孩子们马上表现的情绪高涨

,忘我地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节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是在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这是任何教师都不能代替的。况且小学生精力旺盛且好动,增加

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跟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

富有情趣的实践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将教师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

学生,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主体实践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了有关面积的内容,就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计算操场、花圃、圆形水池的面积;学习了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就让学生制作各种纸盒;学了圆柱、圆锥的体积,让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直径

与横切面积、沙堆、麦堆的体积和质量;学了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制作各种统计

图表,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

的形式。

四、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平时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

,我们教师可以不心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树立信心。对于教

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

,在探索操作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堂上

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教学整数乘法一节,请同学们写出2个15相加,同学们很快写出,同时再要求学

生写出1000个15相加,同学们发出奇怪的叫声:"一节课都写不完,教师怎么办呢?"此时,教师抓住儿童

求知心理特征,展开学生思维想象,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使学生创新潜力得到体现,最后道出一种新的

运算方法--乘法。

对于平时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我们教师可以不心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

于质疑,又能解疑,树立信心。对于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

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操作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学生对

于圆柱的体积与转化成的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的内在联系比较难理解,这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原来

圆柱的高,由此推出圆柱体积公式V=sh。

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发展时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让我们的

课堂教学切实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参考文献

[1]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J].教育研究.1999年

07期.

[2]吴业宝.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J].山东教育.2000年11期.

[3]姚洪平.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才智.2009年20期.

上一篇:初探地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谈朗读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