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体育的特性诌议

时间:2022-10-19 05:39:28

国外大学体育的特性诌议

作者:薛文标 王萍丽 陈沧渊 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在项目设置上,一级学校男、女分别不得少于7个(或男6女8),二、三级学校男、女分别不得少于4个。NCAA每年都开展23个项目的校际竞赛,参加运动员达40多万人,产生87个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仅橄榄球、男女篮、棒球(一级)、男子冰球(一级)等项目的现场观众加在一起就超过1亿人,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1.3人才培养模式参加NCAA校际比赛的运动员都是在校全日制大学生[5]。依竞赛级别和项目的不同,NCAA运动员每年要参加10~50多场(天)的正式校际比赛[6],还要进行一定次数和时数的训练。运动员在1周中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超过20h,在1天中不得超过4h,每周必须有1天不得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许多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运动员学业辅导机构,有的还为运动队配备了专门的辅导教师,使运动员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美国大学很好地贯彻了以学习为主、以训练为辅、学训并举、均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针,使大批具有运动特长的青少年完成了高等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竞技人才,为美国长期在世界体坛保持领先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1.4主要经费来源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运作极具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色彩。比赛门票出售、电视转播权转让、商家赞助、校友捐赠、纪念品销售及其他多种市场营销方式,都是各院校运动队可以利用或尝试的创收渠道。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只有NCAA一级分会中一部分综合实力最强、竞技水平最高的大学竞技体育经费来源主要为运动队自身创收,其他绝大多数院校主要是学校拨款。据统计,NCAA一、二级学校每年对竞技体育的正常拨款少则数百万美元,多则数千万美元,如果加上三级院校,NCAA大部分学校对竞技体育的经费投入约占各自学校总预算的5%以上[7]。可见,竞技体育作为美国高等教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竞技体育主要特征

竞技水平世界一流从表1可知,51强全部是NCAA学校,其中一级39所,二级1所,三级11所。在一级学校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以绝对优势分别列NCAA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个数排名第1、2、3位,10所大学进入前15位(NCAA仅列出前15位),27所大学至少获5个团体冠军,36所大学至少获1个团体冠军。从1896年开始,美国大学生运动员还代表美国和其他国家参加奥运会。表2显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分别有100多人获奥运金牌,200多人获奥运奖牌,3所大学的竞技水平在美国和世界上都没有其他任何一所大学能够与之比肩。在51强中,还有其他多所大学也在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员在国内赛场和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为各自学校和祖国赢得了荣誉。在与学术研究完全不同的竞技体育领域,美国世界一流大学也堪称世界一流。公私立大学都很重视竞技体育美国大学可分为公立和私立2种类型。公立大学建校较晚,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办学规模较大,学生录取标准、学费、师生比和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私立大学建校较早,经费来源主要是社会(包括个人和组织)捐赠,办学规模较小,学生录取标准、学费、师生比和教学质量相对较高。简言之,公立大学实行的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私立大学则注重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办学规模是反映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本科生对大学发展竞技体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一般来讲,几万人的院校比几千人的院校能集中更多的资源,开展较多的竞技项目(尤其是集体项目),也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从表3可知,NCAA公立学校数量少于私立学校,但一级分会公立大学的数量约为私立大学的2倍,三级分会公立大学只有私立大学的1/4。从全美范围来看,公立大学的竞技体育实力比私立大学明显高出一筹。51强公、私立学校分别有24所和27所,公立学校略少于私立学校。在39所一级学校中,公、私立大学分别有23所和16所,公立大学比私立大学多7所。表4显示,51强一级公立大学校均本科生为3万余人,相当于一、三级私立大学的3倍多。不过,51强一级私立大学的运动队规模却大于公立大学(见表4),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一样,各校都建有与各自办学规模和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及特点基本相适应的,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类大中型体育场馆12~20个。在运动成绩方面,公立大学校均获NCAA团体冠军20.4个,私立大学校均获20.8个。显示了美国公、私立大学都十分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且部分私立大学的竞技水平与实力运动奖学金作用突出设立运动奖学金是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是否设立运动奖学金,则完全由各校自主决定。NCAA一、二级学校大部分都设有运动奖学金,三级学校全都不设运动奖学金。运动奖学金对于低收入家庭背景的青少年,尤其是家境贫寒但却擅长运动的黑人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51强一级院校中,26所公立大学几乎都设有运动奖学金。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圣母大学、西北大学、范德堡大学、莱斯大学等私立大学也设有运动奖学金。这些学校大都具有突出的运动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功于运动奖学金的设立。表1显示,属于常春藤联盟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大学等8所世界名校都进入51强,且全都是NCAA一级学校。据统计,常春藤盟校平均建校史已达266年,比美国的建国史还要长30年。包括现任总统奥巴马在内的17位美国总统是常春藤盟校的校友,8所大学一共出现了30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多所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被相关学校重复计算),其中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5所学校获诺贝尔奖人数都排在世界前10位[8]。常春藤联盟也具有优良的体育传统和骄人的运动成绩。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不仅以一场划船比赛揭开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精彩大幕,也和普林斯顿大学一起,是美国第一运动即美式橄榄球运动的先驱者,3所大学在美国橄榄球赛场至少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统治地位。常春藤联盟校均运动队35.4支,校均运动员近900人,其规模在NCAA130个体育联盟中首屈一指。至2010年,常春藤盟校大约有900名运动员代表美国和其他多个国家参加了奥运会,一共获得了183枚金牌、484枚奖牌[9-10]。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具有最高水准的学术能力,常春藤各校都不设运动奖学金。表1和表2显示,常春藤8所盟校的NCAA团体冠军排名在51强中都不很靠前,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几所设有运动奖学金的学校比较,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奥运金牌数和奖牌数也不算很多。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竞技水平之所以未能像其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那样,处在全美和全世界大学金字塔的最顶端,不设运动奖学金的做法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社会效益显著在51强三级院校中,有5所未取得NCAA团体冠军。学术排名世界第1的加州理工学院,本科生978人(在51强中列最后一位),研究生1200余人,教学与研究人员1500余人,先后产生诺贝尔奖得主32人(列世界第12位)。加州理工学院规模虽小,却参加17个项目(男9女8)的校际竞赛,251名运动员占本科生人数的比例为25.6%,位居51强之首。学校建有2个综合体育馆、1个多功能训练房、2个游泳池(短池)、1个田径场、1个多功能体育场、1个网球场(6块场地)[11],可满足运动队比赛训练与师生员工从事20多个项目活动的需要。该校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教授是校女篮名誉教练,喜欢在校女篮主场比赛时坐在球队席上观战。世界顶级科学家与学生运动员零接触,共享运动竞赛的快乐,很好地诠释了体育运动重在参与的深刻内涵,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竞技体育的一个亮点。NCAA虽然实行分级竞赛,但每个级别项目的全国冠军仍然只有一个,参加竞争的院校少则几十所,多则数百所,即便是规模较大的院校也难以获得冠军。罗格斯大学是一所拥有42000多名本科生的大型公立院校,27支运动队共有611人(其中457人享受运动奖学金)。罗格斯大学在NCAA团体冠军排行榜上成绩不很突出,但其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却十分浓厚。2008年以前,每当罗格斯大学橄榄球队主场比赛时,41000多个座位的橄榄球场都会座无虚席,连过道也挤满了观众。校方于2009年投资1.02亿美元使其增加到52000多个座位后,个别场次仍然爆满,平均上座率则达到94%,其场面壮观和热烈的程度可见一斑。以加州理工学院和罗格斯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院校,虽然运动成绩平平,但都与美国其他大学一样,秉承大学体育的宗旨,结合各自的情况和特点对竞技体育给予充分的投入,并通过始终如一的积极参赛和训练,在促使大学生运动员全面均衡发展、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业已形成了以促使运动员完成高等教育为主旨,以校际竞赛为主要形式,科学管理,运作有序,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和影响力巨大的完整体系。美国世界一流大学不仅集中体现了美国整个高校系统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还凸显了竞技水平世界一流,以及学校不论大小及综合实力强弱,不论公立还是私立及管理方式如何,不论是否设运动奖学金及运动成绩高低,都能秉承大学体育宗旨,积极开展竞技体育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等一系列特征。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在管理水平、经费投入、运动队规模、场馆建设、竞技水平、社会效益等方面与美国均存在巨大差距。虽然两国在国情及体育体制上的显著差异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同为高校竞技体育,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相通的本质规律,美国的部分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不可多得的启示。第一,竞技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运动员完成高等教育是我国高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学生运动员提高文化水平并发挥特长,增进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带动广大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达到学生运动员、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多赢的目的。学校不论大小,不论类型、管理方式及竞技水平如何,都应积极开展竞技体育并给予必要的投入。第二,完善高校竞赛体制,为不同层次院校的运动员创造更多、更公平的参赛机会。教育部门根据各院校办学规模及经费预算,确定其在一定时间阶段内参赛项目数、人数、次数的最低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与竞赛成绩一道,纳入对学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资质甚至办学资质的评估体系。第三,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二者不可偏废。重训练,轻学习,不管运动员学业成绩如何就向其发放文凭,或重学习,轻训练,使运动队处于很少训练和参赛的状态,都不可能使运动员得到全面健康发展,高校竞技体育也无法达到本来的目的。第四,大学生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二者兼顾,在脑力和体力上都要比普通学生付出更大的代价。为调动学生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可尝试为其提供奖学金的做法。重点院校应发挥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在相关领域率先突破。

上一篇:现代教导在职教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体育教育教程近况与措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