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9 05:20:34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全面的引导和支持下,学生与知识、同伴“三位一体”的交互过程。本文的教学互动特指师生、生生之间为了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人际交互。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指师生、生生互动行为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指的是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变化,即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效率主要指时间的充分利用。效益强调师生在课堂上所付出的努力要最小化,且要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只有提高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交互的有效性是我近几年教学中关注的重点。教学交互有效性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反思能力,更有赖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实践层面,我认为应该课前和课上并重,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交互的效率

在预习中,要让学生做到对新课的内容基本了解,保证上课时能够跟上教学的节奏;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要让学生找出自己知识的缺陷。

为了保证预习环节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学生导学案中设计了供学生填写的“预习计划表”,让学生在计划中明确学习的内容,包括概念、定理、性质、法则等,整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不理解的地方在哪里?掌握了什么知识?并从知识和方法上做出小结。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学生的疑惑主要有:什么是形状相同?全等三角形是不是相似图形?通过自主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对某些问题模型也形成了初步判断,为课上的深化理解做了有效铺垫。

2.学生辨析讨论:保证课堂教学交互的效果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冲突观点和疑难问题,教师先不要讲解,而是将这些疑难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辨析与讨论。比如,当有学生把预习中有关相似三角形的问题抛出来后,立刻引起了小组内的热烈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辨析争论,最终得出结论:形状相同就是指两个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通过生生、师生深层次的互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并尽可能互相启发,解决部分学生在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基本保证教学效果。

3.教师点拨:提升课堂教学交互的效益

学生辨析讨论时,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引导,但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不能武断地否定学生的见解。若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他组仍有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二是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针对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既讲清思路,又讲明方法,并以此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升交互效益。

此后,可由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要引起全体学生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4.当堂达标训练:全面检验和提高课堂交互的有效性

经过以上步骤,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本课内容,但是还达不到熟练的程度。此时,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供限时限量的课堂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内化、整理、拓展的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搜集学生答题信息。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讲解,而是让学生互相纠正错误,并解释原因,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互动有效性的全面检验和巩固提高。

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实践表明,课前课上的一体化设计能有效保证课堂教学交互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而且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爱心接力”不间断 下一篇:应用互动式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