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成长中的产权问题

时间:2022-10-19 04:55:52

家族企业成长中的产权问题

家族企业是指为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从广义讲是指由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从狭义讲则指企业不仅为家族成员所拥有,并且为其所控制。我国家族企业产生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培育和造就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营企业大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团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还处在幼稚期,绝大多数还处在第一代创业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成长中的问题。爱多、巨人倒下、三株风波等知名案例,引起了理论界和众多私营企业家的深思。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家族所有或控制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之间,世界500强的企业有三分之一是家族企业。经研究发现,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问题,如企业传承问题、产权制度问题、治理结构问题、组织结构问题、人才结构问题和企业文化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家族企业的产权问题。

一、家族企业的产权问题

如果说国有企业产权不清可能容易被人接受,但是谈到民营企业产权不清,很多人会有质疑,实际上民营企业同

样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在家族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有些阶段产权问题属于蛰伏期,并没有表现出来。家族企业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创业阶段、扩展阶段、成熟阶段,我国的家族企业大都在扩展阶段就夭折了。

1、创业阶段,问题蛰伏期。家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时,规模尚小,有管理队伍精简、决策周期短、反应迅速等特点,一发现市场的空缺便立刻上新项目,在短期内就投入市场,抢得先机。因而,在计划上注重灵活机动和短时间内见效。企业中基本全是家族成员,总觉得是一家人,“肉烂了在锅里”的思想根深蒂固,创业时一心全在事业上,企业在建立之初就根本没有产权意识。但是,问题并不是不存在,只是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而已,这为以后家族成员之间产权纠纷埋下了隐患。通过一定时期的稳定发展,每个家庭成员作为“理性人”,他们迟早会提出单个成员之间重新界定产权的要求,即使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也概莫能外。

2、扩展阶段,问题多发期。家族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原始积累之后,企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家族成员不管是数量还是素质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继续发展的要求,家族之外的人员水到渠成地被引进家族企业。但是,在整个企业中很多重要职位仍由家族内部人员占据。此时的产权问题具体表现为:

(1)出资人之间的产权不清。产权清晰不仅要求出资人和资本金明确,还要求资本增值部分的分割要明确。在两个以上出资人所形成的民营企业中,他们的初始资本金不管比例如何,原有存量是清晰的,但由于这些出资人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不同的出资人岗位不同、能力不同、贡献不同,而在对剩余的分割上却只考虑原有资本金存量的比例,很少考虑出资人人力资本的作用,故对于贡献少、能力差的出资人来说实际上是搭上了贡献大、能力强的出资人的便车,可以同样分割不断扩大的增量;而能力强、贡献大的出资人由于人力资本被忽视,只能按物质资本出资额来分取增量,其人力资本没能参加分配。经若干年后,出资人各自享有的资本权利比例和当初完全一样,这就是出资人之间的产权不清。

(2)出资人管理者与非出资人管理者之间的产权不清。忽视人力资本而造成的产权不清也表现在出资人管理者与非出资人管理者之间,出资人管理者可以参与企业增量分割即享有剩余索取权,而非出资人只能享有工资性劳动收入,并没有参与企业增量的分割。这是因为出资人管理者只把他们看成是高级“打工仔”,没有看到其人力资本的作用,即使看到人力资本的作用也不愿别人与自己共同分享增值“蛋糕”。由于种种产权不清,便引发了许多问题,在出资人之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贡献更大,应获得更多的收益,难免会有冲突;对经营方向也会有不同看法,谁说了算又是冲突的一个来源。其结果或者是由于内部产权争执,兄弟反目,朋友成仇人,企业衰落,或者是四分五裂,另起炉灶。出资人与非出资人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现代的委托――问题应运而生。

3、成熟阶段,改革创新期。只有成功解决了扩展阶段的种种问题,才能发展到成熟阶段。世界上有许多百年老店都是家族企业,经历了几代人的积累和发展,经过长久沉淀,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了解决初期的产权问题,引进了股份制,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追求效率的角度出发,企业出现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委托取代所有者和经营者二者合一的形式,成为企业现代化公司治理的有效组织形式。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契约的不完善性,便出现了“偷懒”、“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越来越多的委托问题,很多企业进行了改革,使职业经理人拥有一定的股权,甚至让员工持股,致使目前两权合二为一的趋势有所抬头。

二、家族企业产权问题制度根源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的超经济性质表现为它的“宗法性”,即家族企业在产权主体上具有强烈的血缘性、亲缘性、地缘性。而这种血缘性、亲缘性、地缘性归结到一起,反过来又使得家族企业带有浓厚的宗法性。家族企业产权的宗法性与市场经济所要求产权单纯的经济性质是相矛盾的。家族企业产权制度的宗法性造成了民营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使企业的产权层次不清,同时也是阻碍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科学有效决策和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它就是现阶段我国众多家族企业产权问题产生的重要制度根源。

1、产权的宗法性是造成家族企业单一产权结构的重要原因。在家族企业创业和原始积累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或地缘关系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家族制企业。这种企业的特征是单个企业主占有企业的绝大多数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承担企业的主要风险。在创业初期或者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这种产权结构是具有效率的。但是,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这种单一的产权结构由于企业主本身能力和精力的限制,加之缺乏监督机制,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企业的风险较大。因此,企业的产权最好能够多元化。然而,宗法性产权是一种封闭性产权,产权的流动性较差,外部资本不容易进入,从而使家族企业单一产权结构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

2、产权的宗法性使民营企业的产权层次不清。产权的层次是指在个人所有权的基础上,存在一个企业的法人所有权。多数民营企业在创立时,并没有将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加以区分,他们通常把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视为一体,视二者为“锅里”与“碗里”的关系,在企业壮大后,他们理所当然将企业的资产视为个人的资产,将企业产权与个人资产粘连在一起,从而将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所有权混为一谈。正是这种混合状态使民营企业始终没有形成超越于个人的产权关系摆脱个人和家族而独立存在,企业的发展因此受到个人和家庭的制约。

3、产权的宗法性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障碍。由于产权的宗法性,民营企业很难改变单一产权的局面,而且产权层次也不清楚。产权是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的最终来源,单一产权必然导致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即使某些民营企业已两权分离,但因为没有触及到民营企业的根本――产权结构问题,这种没有制度保障的分离并不能保证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再次从分离到集中的反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可能真正形成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委托――机制。

上一篇:企业兼并规制经济分析 下一篇: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