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学的分析

时间:2022-10-19 04:55:20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学的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现先就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做如下分析:

一、 教材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是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为主线。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立足于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教学过程设有跟着学、学着做、自己做、大家做、想一想、一点通、长见识等栏目,注重实践、探究活动。学习任务广泛涉及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尽可能

地体现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并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

二、 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要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虚拟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节省教育成本。于此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面授、学生间的直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接交流与即时反馈,要避免虚拟学习中的情感冷漠与情景变异。

教师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与滥用;要注意每一教学活动的多功能性和各教学环节组合的科学性,使知、情、技多种目标都能有效地实现。

三、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同决定的。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小学计算机课,又不同于小学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它重在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 基础性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主要是着眼于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成为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二) 应用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

(三) 整合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整合性的根本在于它的学科交叉性和它支持知识联系的整体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其他基础学科,比如信息论、控制论、艺术、语文、外语、数学、自然等等。

(四) 趣味性

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而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关于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四、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建议

1. 针对基础性的教学建议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突出“基础性”原则。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使学生终身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工作,他们在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知道时代对公民的信息技术要求是什么,如今普及的信息技术是什么,最有前途的信息技术是什么。所选学习内容应该是信息技术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将来能够利用的,或能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去的知识或技能。

2. 针对应用性的教学建议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3. 针对整合性的教学建议

鉴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教师的“教”中,要注意把其他学科内容尽可能地融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使小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这是在目前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对象的阶段可以采用的一种整合模式,即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

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占很大比重。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时,要有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再次,在学习方式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使之适合于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4. 针对趣味性的教学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介绍所学知识的功能和应用场合。

教师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注意不可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小学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借鉴的几种方法

1. 演示教学法

依据儿童的好奇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计算机的功能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演示,把计算机的优越功能介绍给同学们:举例说明计算机的科学计算、科学管理、自动控制、辅助教学等.还让计算机演奏音乐,绘制美丽的图案,猜谜语等。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使学生好奇的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

2. 游戏教学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兴趣,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设计过程中可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依据儿童好玩的特点,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

3.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

4. 协作学习教学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形式。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在以老师传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一些学生竞争观念薄弱,更缺乏团体意识,不善于协作。

5. 行为导向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是目前世界各国所推崇的新型教学法。在这种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学生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一个咨询者和指导者。

上一篇:学校体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初探 下一篇:创意的设计 课堂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