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9 04:53:10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熟练的应用于实践之中是课程组教师不断追寻的目标。源自德国基于工作领域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适应课程标准与教学任务要求的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关键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职业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83-01

为什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其原因使用多方面的。

第一,高职学生来源复杂,普遍具有心理素质不高,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等特点。

第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大致分成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动机的使用和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其他常见电路的连接与检修、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与检修等七个项目,其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并且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对初学者而言很难把握,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和单开实践课程的学习的“瓶颈”。

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设计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排斥内容枯燥的理论内容,提升其学习兴趣,使接受知识的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提升其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为其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内容枯燥的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而对动手较多的实践性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较高。我们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项目教学、任务分析、案例教学等组成,它不能称为一个具体教学方法,而是一套综合性的学习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学习过程的工作化+工作过程的学习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有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教师从不同侧面找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交往、沟通、协作和相互帮助的能力。

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是课程中的基础项目之一,也是是电气维修人员必会工作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高级维修电工考核的重点内容。它具有技术性强,接线工艺要求高的特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其动手操作能力我们采用项目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引导作用,为学生铺垫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步,布置任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利用2学时时间给学生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相关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结构特点、布线要求、在电路连接与检修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在相关书籍或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确定电路的连接中用到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确保操作安全。

第二步:制定计划。

每5~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男女搭配比例合理。组员之间分工明确,设计相关电路连接与检修工作流程,确定以小组方式工作,设计工作流程,确定工作步骤。通过相关资料的自学确定合理美观的电路连接结构,并把每个人任务的完成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中。

第三步:项目实施。

每组学生独立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并对完成作品上电调试,不能正常运转的电路要做以检修。并将工作过程中的记录缺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最终检验结果记录在案。

第四步:评价与总结。

成果展示环节,通过对比分析,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并且对于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遇问题给予正确客观的解答。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找出每一组的发光点,给予奖励,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为后面的学习工作指明方向。

学生在已经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及安装步骤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安装更能符合工艺要求,围绕生产主题,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小组成员可以阐述作品的特点,也可以通电试车演示结果,其余小组同学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问题,鼓励学生组内交流,或组间协作解决,支持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相应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培养,强化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的能力。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原本拘谨枯燥学习环境变得宽松、民主,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学习过程。

实践证明,再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成功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使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云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6(29).

[2] 赵志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J].交通职业教育,2009(4):1.

[3] 吴德明.谈高职高专《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 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上一篇:基于决策树的主观题自动批改方法研究 下一篇:浅析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