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迁移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10-19 04:20:24

语言迁移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摘 要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学习中,应重视语言迁移现象,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理论突出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词汇、句法及篇章结构上的差异,使学生尽量克服语言层面的负迁移。同时,应该重视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对比,减少文化层面的负迁移。本文将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迁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表现和作用,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 语言迁移 二语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语言迁移的定义

奥德林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迁移是指目的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学习者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用于外语的学习和使用中,语言迁移有正负之分,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是一致的,那么母语迁移会对目的语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不一致,那么母语迁移对目的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被称为负迁移。正迁移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负迁移则阻碍第二语言学习。

2语言迁移的分类

2.1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某些相似或一致特征情况下发生的,这种迁移往往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正向迁移发生在两种语言的学习任务相同时。负迁移就是所谓的语言干扰,是指学习者已有的有差异的语言规则运用到目的语的学习和使用当中,因而形成语言错误的语言迁移现象,一般会对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2.2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

语际迁移是指在学习者还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的时候,往往将母语或已经获得的语言的语法规则迁移到目的语当中。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只好依靠母语,有时会促进目的语的发展,属于语际正向迁移。而当这种迁移导致错误时,就属于语际负向迁移。语内迁移是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者会将学习到的目的语语言规则进行泛化,在交际中会犯一些由于过度概括而造成的理解和使用上的错误。

3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

3.1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语言的共性,二是语言之间的差异。母语与目标语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语用各层面的差异是导致语言迁移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

3.2社会因素

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用该语言,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目标语的环境和社交场合,以及学习者在交谈中发话人与受话人间的关系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母语迁移。

3.3标记因素

标记理论框架内的语言迁移研究表明,不同语言特征的迁移程度依赖于其标记程度。迁移的语言规则或现象是无标记的也是会影响语言迁移的。

3.4学习者个人因素

学习者对本族语和目标语距离的感觉直接影响目标语的学习,换言之,学习者是否愿意将其预先习得的语言知识迁移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去,这与学习者对于目标语特征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4语言迁移在汉语学习中的表现

4.1音位迁移

汉语属于典型的声调语言,汉语学习者学习声调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学习者的母语是否为声调语言,母语为声调语言的学习者由于其母语的语音系统与汉语的语音系统在声调方面存在某种相似或一致性,在学习的过程会将母语声调知识中相似的部分迁移到汉语声调的学习当中来,发生语际间的正迁移。

4.2字形迁移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与表音文字系统在书写和读音规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以西方表音文字系统为背景的学习者不能够将母语的书写和拼读规则迁移到汉字的学习当中来。但对于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来说,由于在母语的文字系统中有大量的汉字出现,而且有些字的读音也比较接近,从而发生语际间的正迁移。

4.3句法结构迁移

句法结构主要涉及的就是语序和具有修饰关系的从句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表达中造成语际间的负迁移,因此在学习句子结构的时候要注意对比,以免因受到母语语言结构的影响而在学习中出现偏误。

5语言迁移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5.1发挥对比分析的指导作用,促进母语正迁移

当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存在着明显的共同要素时,这种相同的部分就会自动发生迁移,并能够促进汉语的学习。许多学习者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或不熟悉汉语的规则,以致求助于母语。因此,对于二语学习者语音、词汇、句法等层面上的负向迁移,教师应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帮助学生减少负迁移。

5.2科学合理地编排教材,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

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要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汉语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在教材当中还需要根据情境,有针对性的编排相关的练习,使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得到巩固。

5.3大量创设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的能力

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情境,使学生亲身感知母语和汉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减低语篇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使用汉语的机会,例如可以播放一些相关题材的电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到真实的环境中去完成,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母语思维的干扰作用对汉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也有利于提高汉语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2]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胡国安.语言的标记性极其对语言迁移的影响[J].福建外语,2002(4):6.

[4] 布斯曼・哈杜默得.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上一篇:烟台锦绣新园项目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管理究 下一篇: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