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2-10-19 03:50:36

新课改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的思考

教育先行。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就“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教育有如下定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我们可以进一步的问:促进人的什么样的发展,怎样促进人的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育?长期以来,在旧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刻度,那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围绕这一指标,教育的功能被弱化,单一化,简单化。在这样的学校教育下培养的接班人,是不能够达到知识经济时代下激烈竞争的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的;是不能够达到自身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样才能有效打破这一教育短视?那就是要在根本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学校教育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学校教育的立足点。

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学生为目的。学校教育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体,学习的主体,也是自我生活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对自我的管理,包括对时间的管理和对行为结果的管理。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才能内化知识,增长能力,才能在学校生活中获得自尊、自信的积极情感体验,才能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因此,学校及教师的角色定位一定要从旧有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管制者,转变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引路人和服务者,引导而不代替,真诚地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能以我为主,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不断进步。

2.学校教育要贯穿人文关怀。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不仅局限于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习得,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需要,引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形成独立而完善的人格。要看到的是,学生不是学习机器,而是鲜活的,有充沛感情和活力的,能产生情绪需要并寻求心理满足的青年人。在这样的年龄阶段,能影响其一生的价值判断和人生态度即将形成,可以说,教会他们做人比教会他们做题更加重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品德高尚,态度阳光,心理健康,人格完整,显得尤为重要。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落实在学校教育中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1.全面发展。首先,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忽视、不歧视,不放弃,充分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有教无类;其次,学生的发展要全面。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在习得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技能、品德、情感、意志力、社会交往、公民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心、情、意、行、交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再次,在学校教育中,还要重视其个性发展,开展形式多样又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不以规范教育扼杀偏才怪才,使学校教育多元发展。

2.协调发展。要实现学生德才的统一、知行的统一、个体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更加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性,学校应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能辨证分析外部环境,悦纳自己,有较好的意志品质;要重视培养实践精神动手能力,倡导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抛弃那种好逸恶劳又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作风;要重视学校教育面向社会,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把自我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3.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关注的不仅仅是阶段性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割裂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而要从整体出发,从长远出发。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考评学业的阶段性考试成绩,它绝不是教育关注的全部。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培养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培养对生活学习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能力,能进行积极的人生规划;培养和谐意识,与团队,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科学方法指导我们要以此方法设置学校教学课程。

应试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升学率却关系到学校教育的社会评价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学校杀鸡取卵,急功近利,在课程设置上只突出应试科目,这与科学的教育观是背道而驰的。在实践教育体系中,不仅教会学生学会成才,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课程设置上要统筹兼顾,更要凸显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弘扬人性的真、善、美,把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作为教育目标,使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完成“育人”的使命和任务。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的一些关于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思考必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化和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也将会在不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和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进步。

(责任编校:长江)

上一篇: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中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