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2-10-19 03:06:53

新课改下初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学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依据新课改中提倡的师生关系的理念,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迫在眉睫。这是时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中,两位作者就着重分析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 新课改;中学;和谐;师生关系;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基础上,交流互动,彼此认识和影响,形成的一种民主平等、愉悦合作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自身价值的体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制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一)教师不成熟的教育观

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是教育工作者,不只是承担着“授业”的责任,更应该肩负起“传道”与“解惑”职责,而后者的意义更为重要。所以本人认为教师必须具备成熟的教育观,这样我们就不会抱怨学生基础是多么的差,能力是多么的低,作为班主任也不必整日为学生和班级的成绩而苦恼。因为我们的学生,需要的不只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生活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培养,思想上的成长与成熟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强大的中考压力

近年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省级重点中学之间的竞争,已不在是过去的录取率、升学率,而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激烈的竞争虽然随着我们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一定会改变。但目前为止却是愈演愈烈,学校承担了社会的压力,教师分担着学校的压力,最后这种压力转嫁给了学生,焦躁的学生与焦急的教师在中考分数的纠缠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势必会受到制约。

(三)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强大的各种压力与社会环境影响之下,理智与不理智的家长都不得不向现实屈服,为了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减少甚至剥夺了他们承担家务,分担家庭责任的时间与权利,以为这样孩子们便会专心学习。殊不知却走进了家庭教育误区,使孩子应有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规划能力,自理能力,人生设计能力,良好意志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都受到影响甚至是发展滞后。这样的学生的发展,完全要在我们初中三年实现,难度太大了。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举措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来看,师生之间的关系还不太令人满意。学校里师生感情相斥、难以沟通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之间对立冲突的事件常有报道;师生关系平淡与不和谐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实践告诉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从教师角度而言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而教师在青少年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与主动权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倡在合作中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证明,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这种交往还可以使人和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发扬。

(二)从社会角度而言

学校教育要引起社会的重视,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办学条件比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的“弱势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是硬件上支持,而且软件上也要支持,同时要为这类学校的教师培训和实行新课改创造各种优惠政策与有利条件。

(三)从学校角度而言

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师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如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特别是要改变那种刻板僵化、追求形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将课堂教学评价聚焦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要淡化评价对教师的功利作用,强化其促进交流研讨和专业发展的功能。教师只有真正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成一种专业来发展。才可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也才可能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其事业的发展。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四)从家长角度而言

学生家长不仅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而且应该注意教育子女的方法。学生家长对子女要多鼓励、少批评。当子女在学校犯了错误,家长要尽量耐心地帮助他们,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否则,孩子就认为是老师在向家长“告状”。而且一旦有了这种感觉,学生就不再信任自己的老师.更不用谈“敞开心扉”了。

(五)从学生角度而言

学生要尊敬老师.虚心聆听教师的教诲,服从教师的正确指导。尊师与传统的“师道尊严”有着本质的不同。尊师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前提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师正确教导的服从。学生也应体谅到老师的难处,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学校中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魏运华.学校因素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3).

[2]朱桂贞,孔莉.中学师生交往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5).

上一篇: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探究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几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