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19 02:11:00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农村体育也是我国学校体育重点发展的长期战略内容。农村初中体育课由于受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根据在农村中学多年的工作工作经验,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技巧、体育理论知识差,影响学校体育效果差的原因和如何通过“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习兴趣激发教学多样化兴趣培养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重任,显然上好体育课是完成这一重任的关键,那么如何上好体育课就只能靠体育教师来完成。我们知道教与被教者的桥梁应该是喜欢,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过分压抑学生的情绪,一直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而且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体育的欲望,甚至会使学生讨厌和害怕上体育课。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教学课程,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1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直接影响体育课的开展。受社会、家庭错误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只有学好知识才能考上大学,才会有好的工作。因此,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玩玩,而不能促进智力的发育。他们认为从事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甚至上体育课时他们也愿意在教室内看书或做作业。

1.2农村初中受场地、器材直接影响体育课的进行。在农村初中由于政府部门不能投入足够的物力和财力,导致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完善体育教学设施,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培训。大部分农村中学的体育经费没并有完全用于体育教育事业当中,导致体育设施缺乏,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1.3学生自身素质和怕吃苦是直接影响体育课效果的因素。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从小就没有锻炼的习惯,自身素质较差,再加上国家体育达标的各项标准都要求得较高,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只能是望而却步,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兴趣。还有一点,现在许多学生从小性格孤僻,不愿和其他人过多的接触,也就谈不上体育课兴趣了。同时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的基本内容包括跑、跳、投等,这些运动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锻炼,体质较弱,承受不了体育课上强度较大的运动和训练。尤其是中长跑更需要学生有坚定的意志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但是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又怕苦怕累,练习基本的体育活动时他们经常站在一边观看,逐渐地,他们便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

1.4当前制约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仍然是学生。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1)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农村的学生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升学必考的课程,学好学坏都是一个样。(2)学生的身体素质。农村的学生由于经济、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3)课前准备的情况。由于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不够,上课时服装极不规范,穿西服、牛仔裤、皮鞋、拖鞋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这对练习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关系密切。但相对来说由于农村初中场地差,器材设施不全,教学内容枯燥,运动形式单一等因素,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在将近十三年的农村体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1课前准备活动多样化

在农村初中的实际教学中,在准备活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流于俗套、显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原地徒手操就是那几节。而且,节节课都是四列横队的徒手操和广播操。有的农村初中操场同一节课就有几个不同年

级,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在一起上。而做的徒手操则千人一面、万人一节,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厌烦。面对这一状况,在多年的农村初中教学经验基础上我采用安排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每节课认真准备,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每个组完成不同的内容,使他们既有徒手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要有行进的;比如:队形新颖的慢跑(蛇形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同时还可以把准备活动组织成游戏的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变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运动欲望。

2.2在体育课的实际教学中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化

农村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内容单调,重复的现象:往往是除了篮球课,就是跑步训练课,周而复始的进行着。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觉得体育课无非就是这样,除了跑,就是跳,枯燥乏味。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就可想而知了。不论教学什么内容,是难学的还是易学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要让学生乐学,那就要在教法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兴趣中练,练中产生兴趣。如耐久跑教学,由于耐久跑的生理负荷量大,加上动作单调枯燥,练习中有的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把耐久跑的教学变成游戏与情景相结合的方法,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设计“接龙跑”,让排头的学生手拿一面红旗,按顺序轮流下去,让学生争当红旗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练习任务,既达到了练习效果,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另外,课堂中我们可以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用我们经常能看到的、能用到的身边的东西着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起学习热情。又如,音乐能调节紧张情绪,缓解疲劳,起到放松肌肉和加强动作节奏感的作用。在准备部分,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使学生在准备活动时提高兴奋性;在整理放松阶段,我们可以用一些节奏柔和,优美的音乐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消除疲劳,享受音乐。一节体育课,教学方法固然重要,然而,如果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好的话,同样也得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还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时下的流行趋向调整上课的内容。街舞是青少年时下流行的一种街头舞蹈,学生都非常喜欢。对此,我经常在课中教学生学习街舞,学生的兴趣很高,学起来也很快,有些班级还把学到的动作用到学校的文艺晚会上,效果还相当的不错。

2.3在体育课上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男女生教学

农村初中阶段的学生与他们小学时期相比有很大差别,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已经有了很大的分歧和差别。男学生比较倾向于对抗激烈、竞争较强的体育运动,因此他们比较喜欢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而初中阶段的女同学,爱美之心在她们心中已经形成,大部分女同学倾向于比较安静、运动量少、接触较少的运动项目,比如跳绳、踢毽子、健美操等。我们体育教师应根据男女生的特点,分组对他们进行体育教学,找出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这样做不但能培养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还能使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锻炼,并爱上体育。

2.4根据课标让竞赛游戏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好胜性较强,都喜欢比高低,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对比赛和游戏感兴趣。我曾对两个初一年级的班级做这样的实验对比:甲班安排慢跑后做徒手操,然后,让学生进行球类活动,有篮球、排球等。有的学生活动几分钟后就坐下来休息了,有的甚至坐到一边乘凉去了。至于乙班,我从开始集合整队完毕后,就开始进行“渔夫捕鱼“的游戏,虽然开始组织时有点乱,但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也集中了,从效果上看,明显要比甲班好。所以在一些纪律比较差的班级,对一些锻炼目的性不明确,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要运用竞赛游戏来刺激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先把兴趣激发起来,然后运用兴趣迁移规律,组织学生学习锻炼。决不能一上课就是队列操。做不好,一做就是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几分钟,学生一个个愁容满面,一点积极性也没有。

2.5体育课后及时总结让表扬鼓励多样化

凡是成功的课,都是恰当地把激励措施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在体育教学中,每个班几乎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通过表扬鼓励等多种方式去做此类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那么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在我的指导下,并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久而久之,他变得自信、坚强了,顺利完成了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练习内容。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插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以后的体育课他上得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比如,在中长跑体育课中,农村初中场地差,跑道不平整,泥灰多,学生感到累,没有兴趣。一段时间下来,教师应及时表扬大家:“虽然跑得很累了,可大家都能坚持,很不错!”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跑步对身体健康和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接着应变换更为有趣的练习方法。又如,表扬某学生说:“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今天身体不好,可是他还是和大家一样练习。”表扬一个,激励一批。由于教师掌握了学生爱被表扬的心理,及时适当的鼓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反之,教师如果不善表扬,动不动就训斥,批评学生“笨”“懒”“呆”,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是够难受的。尽管他们没有立即反抗,但心理是无论如何不高兴的。情绪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好时,学生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时,会出现记忆困难,思想迟钝,甚至连平时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因此,体育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几个简单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体育的快乐,感受集体的温暖,更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只是几堂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兴趣的培养和形成要有一个过程,只有耐心引导,反复强化,才能达到兴趣激发、呼唤参与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途径是很多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体育教育者刻苦努力,不断钻研,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把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他们热爱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杜存锋,孙莉.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夏璋.学校体育应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J].中国学校体育,1998

[3]孙宏如.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激发维持控制及转化[J].广州体育学院,2000(1):68-71

上一篇:“?”号胜过百个“× ” 下一篇:培养幼儿参与生活实践 体验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