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掌握电化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时间:2022-08-25 11:20:25

论如何掌握电化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摘要】电化教育是现代科技运用于教育的产物,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正确地开展电化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分析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出发,阐明电化教学的特点、教师的工作任务,以及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电化教育 特点 教学质量 效益

“教为主导”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探讨如何掌握电化教学特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出发,阐明电化教学的特点、教师的工作任务,以及对教师的要求。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电化教学的信息传播过程

一般的传播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传播者把信息编码,通过信道传递出去,受播者收到信号,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反馈给传者。有时,媒体如电视录像也可以代替教师,但这仅仅是教师在“幕后”控制操纵的“傀儡”,把信息用恰当的符号表征出来。具体来说,就是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恰当的方式传播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黑板等,也包括现代的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幻灯机、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设备(硬件)和相应的录像带、录音带、投影片、幻灯片、计算机磁盘等软件。电化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学信息,且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电化教学的目标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那么,学校的课堂教学来说,有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参与的电化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怎样提高教学效果的呢?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活动中完成的,虽然有教学过程易于调整、教学效果易于检查等优点,但传递教学信息手段只局限于教师使用自身行为―口授、手写、语气表情辅助、姿势形态暗示和黑板、教科书、挂图和不多的模型等;信息通道的容量最佳时时为25比特/秒,学生接受信息时的感官参与随时间的一维状态,学生难以快速地理解接受。

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使用自身行为,而且使用多种媒体,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节奏紧凑化,教学方式立体化,信息通道的容量最佳约为70比特/秒。因此,电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因素,把学生能接受信息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速度,学生可以快速的理解接受。概括起来,电化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

2.电化教学中教师的工作

多种现代教学媒体的参与,是电化教学的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教师不仅是信息源和编码者,而且也是信息传输者,同时还要负责操作一设备。师的活动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师的工作任务更加艰辛与复杂。电化教学中教师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选择教学内容

传播理论研究表明,具有合适目标的传播效果好。选择传播的目标信息应该能够消除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不确定性,内容要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在学生的知识体系里,能引起学生的需要并满足。教学内容确定后,用哪种符号去传输,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无论是传统的教学媒体,还是现代的教学媒体,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没有一种万能的媒体,应该多种媒体组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教学媒体时要和现有的经济条件联系起来,以实用性为原则,媒体的优化是指现有条件下的优化。教师应该做到: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确定现有媒体中哪种媒体是最优的媒体,最能有效地表达信息内容;二是如果现有的媒体无法表达信息内容,应该想办法自己制作,或向媒体中心咨询,或者购买,要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为原则;是要注意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结合。媒体选择确定后,要进行课堂教学的系统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地点、媒体何时参与,要周密安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方案。

2.2 传输

教师在完成编码工作后,就要输出信息,这一过程的活动内容主要有:讲授、指导、演示、媒体播放等。要注意词语与图像的统一,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体图像,又要作恰如其分的讲解,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教师在传输过程中,还负责操作电教设备,排除来自信道方面的干扰。信道方面的干扰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电教设备方面的干扰,教设备没有处于正常运用状态。如幻灯机卡片,录像的重放画面不稳定或图像不清晰,在信号传送中有各种信号杂波的串入干扰,计算机感染病毒等。二是电教教室环境方面的干扰,教室周围的嘈杂过大,教室窗户没有必要的遮光设备,教室里放置银幕、电视机的位置不恰当等。

2.3 处理反馈信息

一个良好的传播系统应有信息的双向交流―反馈,这样才有利于系统的控制。反馈也是一种信息,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语言表示。

3.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发展,导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除了应具备传统教育条件下的各种素养,如高尚的师德、广博而扎实的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理论、基本的教育传播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想诱导能力等)外,还应具有以下素养:

3.1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作为一个施教者,站在何种立场,以何种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效果的优化,首先应该是教育者思想的优化。当今社会,科技、竞争、效益、拼搏、创新、信息成为时代的六大观念,反应在教育思想上,有如下几个要点:一是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的终身性;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及素质教育;三是教育内容综合化与适应性。学科相互联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时代精神。

电化教育是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利用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提供的先进方法,引进教育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理论成果,并结合相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最优化教学,这是电化教育研究的核心。教师研究电化教育不仅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规律,学会善于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有机会接触种种教育信息,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也有利于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观。

3.2 掌握现代教育媒体运用技术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媒体,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要求教师不但要利用媒体教学,还要利用媒体学习,这是教育形势的必然。掌握常规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操作技术,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动作应具有示范性,以培养学生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班级建设中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 下一篇:“?”号胜过百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