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9 02:07:56

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摘 要】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重大,但目前我国的农机维修行业相对发展不平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快速提升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帮助。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众所周知,中国属于产粮大国,农业在中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据统计约有70%的人口在农村居住,而全世界约有1/3的粮食输出来源于中国[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发达,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在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推动下,现代的农机机械化生产也越来越具有规模,与此同时则带来了相应的管理问题。

一、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机维修行业相对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无营业执照的维修站、维修店铺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这些维修点具有小作坊的性质,技术水平不足、维修工作者无责任心、以利益为中心、管理不完善、甚至无管理可言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农机维修的质量保障,同时也为维修后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带来隐患。目前我国农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观念上重视程度不足。农业机械由于考虑到应用者和实际应用需求,其结构和操作方面并不复杂,可能一些农民自己就可以进行零部件的更换或修理,这也导致了一些农民在观念本质上对于农机维修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日常发生的故障和运行不良现象仅采取自我修理的方法,忽视了机械设备本身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忽视专业维修机构的作用,从而使农机维修机构生存吃力,农业机械管理没有思想和经济的支撑,同时对于农机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也存在着隐患[2]。

2.农机维修行业建设和发展缓慢。大量的小作坊式农机维修站点使整个农机维修与管理受到了冲击,这种经营模式直接打破了农机的专业化要求,同时延缓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的农机服务站点多设在乡、镇、县、村等,尽管布局相对较广,但各个维修点的资金流量、站内建设、服务能力、运行规模、技术水平、管理理念等均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农机维修与维护需求的空间的容量,使相关的行业工作开展受到了阻碍,并直接影响了农民们将农业机械送修送检的积极性。还有,多数维修站点以经济利益为关注点,忽视技术水平和服务管理能力,导致在维修和维护方面质量不过关,无法达到农民满意。这些因素综合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维修行业的发展阻隔重重。

3.农机维修与维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不高。由于农机维修站点以利益和收入为关注点,再加上农民维修和维护积极性不高造成一些站点的经营不佳,造成相关的维修与维护工作者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机会参加相关的培训与技能交流。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加深,农业机械虽然相对简单,但从技术层面和零部件精密程度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如果农机维修站的维修工作者仍然以旧的维修观念和技术水平进行新型机械产品的修理和操作,则大大损伤机械设备的寿命,甚至可能造成维修后的安全隐患。

4.行业的制定与法规尚不完善。比如,目前行业内虽然有相应的认证资质考核,但由于监管不严以及市场的现实情况,认证资质并不受到重视,甚至有大量的在职维修工作者并没有任何从业资格证而进行修理和保养工作。还有,在对于农机维修站的建立、营业执照办理、设备要求、资格水平等也没有明确的规范,导致市场混乱,影响行业发展。

二、农机管理的发展对策

发现和梳理目前我国农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深刻和清晰的看到缺陷和隐患,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更好的发挥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的专业性能力,扩大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与维护管理,延长大量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为推动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带来经济效益[3]。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发展策略:

1.做好机构建设,抓住改制时机。随着我国经济体质和社会制度的完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逐渐开始了转制之路。在这一契机下,如何抓住机遇理顺好农机管理的机构建设,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应从宏观上对农机行业的管理机构进行制度建设,使其直到的完善管理能力、提高人员素质、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进行农机行业的梳理和管理;其次,应该从法律法规上对各地区农机进行管理与筛查,对于完全不符合营业标准的给予停业整顿,对于从事该行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考核和发放上岗证;第三,要进行全面的宣传与教育,将农机专业维修的观念传达到农民当中,将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切实关系到农民生活与生产的问题说明清楚,提高农民送修和送检率;第四,纳入相关的财政预算,给予政策性支持,为加快行业组织架框的迅速完善,可利用财政的支出和政府的支持加大管理力度,从而将农机机构建设提升到社会层面。

2.实施政府扶持,提高维修点的经营能力。由于目前大量维修点仍处于非专业性、能力不足的局面,全面筛查后大量砍掉不切实际,也影响到相关维修点的农民生存问题,因而在建设与改建的过程中需要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给予维修点改造的信心。建议政府根据区域的分布规划给予一定的补贴,促进维修企业与生产、销售部门的联络与经验交流,使农业机械形成行业化、规模化,并由政府组织,由机械生产厂家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员对各维修点的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部件等的培训,提高专业性。对于可塑性强的维修企业一定要尽快将其标准化,达到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以上的层次。

3.对农机的安全、质量与使用寿命进行筛查。在行业内调用专业人员,下乡对农民正在使用中的农机产品进行筛查,了解其安全、质量和使用寿命等情况,对于状况不佳、可能影响应用安全的机械要及时通报和提示农民进行更换,对于存在一定问题的机械要指导农民进行送检,并推荐已经由政府扶持获得相应资质的维修站点,以便于促进站点的运营,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管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迅速的将其规模化、正规化,一定要全面综合行业管理机构、政府、农业维修点、农民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全产业链的改造与问题解决,从而快速提升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贾贵全. 浅谈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与发展[J]. 农机质量与监督,2010,6:15-16.

[2]文森德. 对农业机械维修管理的建议[J]. 四川农机,2011,3:42-43.

[3]曹国鑫,雷友,张宏彦. 关于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相关问题的思考[J]. 农机机械,2010,20:62-63.

上一篇:动态网络管理系统应用浅谈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与纠偏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