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10-19 02:06:04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股新生力量,逐渐兴起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不少电子商务企业也纷纷涉足小额贷款,引领网络与金融相结合的潮流,开创了电子商务与小额贷款相结合的全新金融模式,促进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本文将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发展需求及优势分析其发展可行性。

关键词:小额贷款;电子商务;可行性

一、我国电子商务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小额信贷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的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暂时将其理解为,在市场制度下,电子商务企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掌握网商交易及信用数据,并为其提供额度相对较小而覆盖面大的小额贷款,并能保持自身商业可持续性的信贷方式。

阿里巴巴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率先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先锋。2010年阿里巴巴,推出了一款B2B信用贷款产品,称阿里信用贷款。2010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宣布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

2012年11月27日,京东商城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其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结合了商城供应商评价、结算、票据处理等系统以及网上银行和银企互联等电子渠道,是面向全部商城供应商开展的一整套金融服务综合型平台。

在此背景下,敦煌网、网盛生意宝、苏宁易购和慧聪网等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涉足小额贷款业务。上述企业中,阿里巴巴和苏宁都已拿到了开展独立贷款业务的牌照,采用的是由旗下独立子公司直接放贷的模式。京东、慧聪等大多数电商企业则采用的是与银行合作的方式,电商将平台数据转化为银行认可的信用额度,银行依此完成独立审批、发放贷款。

近年来,电子商务小额贷款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正在我国蓬勃兴起,成为各大电商追捧的焦点。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必要性及自身优势。

二、电子商务小额贷款发展需求分析

2011年底,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突破15万家,中国网上零售市场成交值达230亿美金,已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

在如此看好的形势下,网商小微企业的却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大瓶颈,即对于融资的强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首先,银行传统抵押担保贷款模式与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矛盾。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供应商大多规模小,资产少,缺乏传统信贷所需的抵押物,也无法得到第三方担保,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信用记录与信用评估成为一大难题,难以从银行获得所需贷款。特别是,近两年来,银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纷纷紧缩银根,减小信贷规模,使得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难上加难。其次,基于行业特点,大部分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低,所需的周转资金额度较小,有的一次信贷仅在几千元左右,这样过低的贷款金额,和相对频繁的贷款次数,给银行带来的是低收益和高风险,因此一些银行都不愿从事此类小额信贷业务。再者,网商小微企业的借贷频率较高且对资金的周转速度要求高,传统信贷业务也无法满足其要求。

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银行信贷的不相适应,使得小额贷款资金供求难以平衡,融资缺口急需填补。此时,我国电商小额信贷的兴起适应了市场需求,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新路径,顺应了网络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电子商务小额贷款发展优势分析

作为一种新型小额贷款公司模式,电商小额贷款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与传统的小额信贷公司相比,电子商务企业与其平台上的供应商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电商小额贷款在帮助平台上的供应商,尤其是小微供应商解决现金流短缺、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同时,可将商家捆绑在自己的电商平台上,并吸引更多的商家,以保证稳定的商品供应,从而扩大销售额,在电商供应链、物流、金融三个环节的融合中实现电商和供应商的双赢。

此外,与线下小额贷款公司相比,电商小额贷款的优势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处理信息不对称方面,电商小额贷款将目标客户锁定在自己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的网商,他们的交易、付款的记录就是评估信用等级的现成平台,电商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和整合,可充分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尽量减少逆向选择。

其次,在贷款风险管理方面,电商小额贷款的客户涉及范围广,业务经营多样化,可分散还款风险。此外,在贷后监管中,电商企业可基于信用评价体系与基础信用数据库,监控网商贷后信用情况,并利用电商平台优势对于恶意欠款的客户采取平台上公布信用黑名单、封杀网上店铺等处罚措施,起到有效警戒作用。

再者,在提高贷款效率和交易成本控制方面,电商小额信贷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全年每天24小时无间断服务,方便小微企业随借随用随还。这些电商小额贷款,正在形成一个为在线商户提供从接订单到融资服务的超级平台。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李季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52-57.

[2]董 阳 郑朝阳:小额贷款公司“双赢”道路探索-基于新时期小额信贷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界.2007(10):82-85.

[3]吴晓光:浅谈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监管_吴晓光[J].海南金融,2011,(272): 77-80.

上一篇: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中国房地产业经济增长与FDI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