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办法

时间:2022-10-19 01:28:44

路面施工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办法

【摘要】讨论和探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中出现的裂缝、离析及轮迹等问题的处理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办法

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的出现裂缝、离析、轮迹等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有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何能让同一问题只采用一种或几种有效的处理办法彻底解决,并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近几年在施工过程中所用到和所见到的一些做法做个简单阐述,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并达到共同讨论、研究的目的。

1.路面施工过程中对裂缝的处理

施工中常见的裂缝主要有施工过程中的基层裂缝,沥青面层自身裂缝,还有由基层裂缝引起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目前普遍采用的处理有针对基层处理和针对面层两个方面:

1.1 对基层裂缝的处理,目的是为了减少对沥青面层的影响,一般裂缝处理有施工过程处理和形成裂缝后的处理及预防措施三类,由于目前半刚性基层无论采取任何措施,裂缝都无法避免,只有裂缝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别。

1.1.1在基层施工成型后,按10米左右用切割机做假缝(缝宽5L、缝深20L),使基层裂缝在预定的位置形成并呈规则形状,隐蔽了前期裂缝的不规则表现,在下面层铺筑后还是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开裂现象,这种做法实际上并没有对减少裂缝起到实质上的作用,只是引导了裂缝位置,但对后期面层在运营过程中的灌缝处理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1.1.2 在底基层或下基层铺筑后出现的裂缝,在铺筑上层前铺设土工格栅;在上基层出现的裂缝铺设玻纤格栅,这是一种近年来采用最多的做法,实践表明,这种处理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大多裂缝在铺设格栅的位置继续出现,尤其在铺设格栅过程处理不好时反而成了质量隐患。

1.1.3改善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级配,增加粗集料即减小4.75L筛孔通过量,使其成为嵌挤型骨架密实结构,通过减小基层干缩和温缩应变来减少裂缝的产生,如内蒙古通辽至下洼高速公路要求4.75L筛孔通过百分率为22~32,但这种做法应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要控制水泥用量不能过高,另一方面要控制0.075L筛孔以下含量不能太大,否则也不会有明显的效果。例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中一个试验段使用4.7%的水泥剂量,细集料采用河砂;另一个试验段采用5.2%的水泥剂量,细集料采用河砂和5L以下的石屑两种,结果在养生期结束清除覆盖物15天后,裂缝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区别,前一个试验段裂缝分布为15米左右一道,而后一个试验段裂缝在8~12米左右分布。

1.2 施工过程中沥青面层裂缝的形成,除了部分裂缝属于面层自身的温缩变形引起外,大多由半刚性基层的温缩裂缝或干缩裂缝引起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因此面层裂缝的处理都属于事后处理,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2.1 对于中下面层自身的温缩裂缝,习惯上的做法是进行灌缝处理并铺设玻纤格栅,由于这类裂缝相对于反射裂缝来说数量较小,对结构的破坏影响不大,一般在摊铺厚度较薄的部位或设计厚度较小时出现。目前各建设单位都从设计方面着手考虑,选用了性能较好的优质沥青或改性沥青,对面层自身的温缩裂缝来说有了很大的改善。

1.2.2 对于半刚性基层引起的面层反射裂缝,在河北省青吴高速公路采取了开挖基层做水泥混凝土板的措施进行处理,具体方案为:根据裂缝深度确定开挖厚度,每层开挖时预留25M的襟边,然后用C25水泥混凝土回填至上基层,在上基层顶面以下7M位置埋设¢10钢筋网、钢筋间距20M。对此,有种观点认为这种做法只是把一条裂缝做成了两条缝;也有观点认为,可以用钢筋抗拉的特点把结构层的拉应力抵消,从而达到消除裂缝的效果;还有观点认为这种做法对消除裂缝没有作用,但却可以达到分散应力的作用,从而减轻裂缝程度。

2.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的离析现象的处理

沥青面层的离析是混合料粗细集料和沥青含量的不均匀,粗集料集中的部位往往空隙率过大、沥青含量偏少,在运营阶段容易出现水损害、形成坑槽及松散等现象;而细集料集中的部位沥青含量偏多、空隙率过小,则会造成路面拥包、车辙以及泛油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离析往往很难避免,以下就根据近几年来沥青面层施工中采取的几项措施作简单介绍:

2.1 在摊铺机熨平板的装配过程中,首先注意熨平板底面接缝处是否平整、前沿是否平齐、底板、夯锤头及叶片磨损变形情况 ;其次要注意布料螺旋在靠近中间部分和连接部装反向叶片,因为摊铺过程中大多数离析都出现在螺旋连接部和摊铺机中间位置。

2.2 为减少螺旋连接部位产生的离析现象,还有一种做法就是采用一根完整的螺旋,即与摊铺宽度相同的通轴,可以改善离析状况。

2.3 导致离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摊铺过程中频繁收起受料斗侧板造成的,在每车卸料结束时受料斗中的大粒径碎石比较集中,此时将侧板上的料送入布料器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离析。最好的措施应该是:一车料将混合料卸完驶离摊铺机后,将侧板余料收到刮料板后停止转动刮料板,待下一车混合料卸入受料斗后再转动刮料板将余料一起送入布料器进行摊铺,既能解决离析问题又可以连续进行施工取得良好的铺筑效果。

2.4 对表面离析的处理,一般都采用洒补细料进行处理,有些施工现场直接洒补混合料,造成压路机碾压时产生石料被压碎而发白的现象,甚至影响平整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正确做法应该是把混合料过15L的筛子,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之前用细集料洒补离析部位。

2.5 采用两台同机型摊铺机进行双机梯队作业,是目前各地推行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双机作业同时也存在两台摊铺机接缝的处理问题。单机作业存在摊铺机中间和两侧密实程度不一致、温度差异大、边部离析明显等问题,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在中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时,选用双机作业,上面层一般都采用中或细粒式结构,用单机作业也可以达到很好的铺筑效果。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轮迹现象的处理

在水稳粒料基层或底基层的施工过程中,一般的碾压组合为:2~3台振动压路机和一台双钢轮压路机或一台胶轮压路机,也有的配备铁三轮压路机,往往压实度、平整度控制都很好,反而在进行终压过程中压路机轮迹难以消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不影响内在质量,但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效果,尤其在含水量偏高、细集料偏多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以下就从二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可以通过调整压路机的碾压顺序消除轮迹,在完成确定的碾压遍数后,终压不能消除轮迹时,可以再选用一台轻型压路机进行再次静压,可以消除胶轮、铁三轮压路机不能消除的轮迹,如仍不能消除时,应在达到水泥初凝期后进行碾压(静压)即可消除。这并不会破坏表面强度,我们在取芯检测时进行观察后发现表面成型很好,对芯样进行了无侧限强度试验,强度符合规范要求。

3.2在平整度不好的施工段进行碾压时,轮迹明显并且很难消除,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特殊地段,如桥头台背、匝道加宽部分等,处理时应配备小型夯机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用3米直尺或铝合金尺检测,把不平整的部分刮平或铲平,碾压密实后用夯机将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分夯实,同时将轮迹夯平。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年1月

[2] 李福晋.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技术途径[J].石油沥青,2006(6)

[3] 沈金安.关于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离析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 2001(06).

[4]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上一篇:对城市存量土地再开发的思考 下一篇:期待专项整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