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19 09:13:56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城乡居民;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急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立足于社会保障支出这一因素考察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1990年――201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协整估计的计量模型考察城市化水平、金融发展规模、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四个变量间的关系。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1978到2014年,36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70倍,名义GDP由3650亿元增至636463亿元[]。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向世界展示了从贫穷的落后国家走向发展中强国的蜕变。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这个伴有十三亿人民的庞大经济体也暴露出一些转型期常见的结构型社会问题,比如城乡发展极不均衡,收入差距持续存在。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近年来已经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矛盾,成为政府和广大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合理范围内的收入差距是允许的。但是值得警惕的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长期存在。根据基尼系数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虽然有回落的趋势,但数值一直保持在0.469以上。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容易引起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并阻碍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这一问题刻不容缓。

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说明

国内学者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标准一直存在争论。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并参考多数学者的做法,本文选用“小口径”标准计算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其中1990年-2006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认为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保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1996年以前不包括由行政管理费开支的离退休支出);2006年起我国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统计标准发生更改,因此2007年-2014年的社会保障支出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年度数据下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数据代表。

模型设定

本文选用城市化水平、金融发展规模、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这四个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其中,城市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记为CITY;金融发展规模用“金融业各项存款与各项贷款的和占GDP的比重”表示,记为FINANCE;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用“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记为SE,其中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同上文;城乡收入差距用“城乡人均收入比”表示,记为Y。以上各项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国泰安数据库中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为了尽量避免序列波动性的影响,本文将变量对数化处理。因此,对LnCITY、LnFINANCE、LnSE、LnY 这四个变量建立模型,区间为1990年-2013年。

序列平稳性检验

宏观经济数据多不平稳,因此首先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本文选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

表1的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LnCITY、LnFINANCE、LnSE、LnY 经过二阶差分平稳,均为二阶单整序列。由于序列均为同阶单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下面进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由于此方法基于VAR模型,因此首先确定滞后阶数。根据表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阶数应选为三阶。

最优滞后长度确定后,下面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根据表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协整估计方程。括号内为对应变量的标准差。

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金融发展规模、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向变动,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反向变动。长期内,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规模的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用于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的反应,可以体现变量间动态影响。

图1显示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其他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城乡收入差距受到一单位社会保障支出的正冲击后,短期内表现为负效应,但未来的更长时期表现为正效应,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更多时候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拉大。相反,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规模表现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响应,这说明这两个因素的提高有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

方差分解可以考察各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表4显示了对收入差距的方差分解结果。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贡献度逐渐增长,从0到79%;城市化和金融发展规模的贡献度相对较小,数值也变化幅度不大。

政策建议

1.改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我国二元结构是造成畸形社保体系的根本,因此要想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就要从根本上改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我国的体制应该力求赋予农民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民待遇,改变户籍二元管理制度,并给予农村居民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要想更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逐渐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2.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支出

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并不是因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而是在于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偏差。社会保障支出中农村社会保障部分是当务之急,需要政府努力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新农合保险等的保障额度,力求农村居民人人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体制的福利。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保体系的完善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在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中国在打破城乡差异,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的重要突破。

3.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完备的社保制度

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出发,无论是法律约束还是实施效率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推动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中国现阶段的重点。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立法进程、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系、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渠道、提高社会保障机构的管理效率等都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早日规范化的途径。

4.发挥其他因素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其他研究,我们会发现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还有很多。要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除了保证社会保障的功能外,还要配合以其他因素的联合作用,比如提高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增加对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等。

上一篇:一道高考题的思路分析 下一篇:短文写作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