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动态循环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19 09:12:33

【前言】小学校本教研动态循环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要从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建和谐的教研环境,根据不同形式的教研来唤醒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我们遵循“以集体备课为基础、以听课议课为依托、以小课题研究为龙头、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研究方式,立足教...

小学校本教研动态循环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构建一种有效的、针对学科特点的校本教研模式,是提高校本教研效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科校本教研所进行的研究最能体现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研究表明,将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构建基于数学科的数学常态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打破了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中各行其是的现状,这种现状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创造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文化风气,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丰富学校的内涵,让学校成为学生发展的主场。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动态循环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01-03

一、学科校本教研研究的意义

校本教研是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是一种行动研究,更是一种研究取向,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其研究行为是自主的、有意识的和合作的,具有自觉的内在动力。校本教研的真正主体在于学校和教师,学校和课堂教育是推动这一切的根本。他不仅挖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更能显现出教师在其本专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旨在促进以教师为主体的自主的、能动的、合作的教研氛围的形成,它“构建的将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创造的将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将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我校一共有28位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具有本科学历的24人,教师平均年龄41岁,平均教龄19年。学校教师年龄老中青搭配合理,正是丰收的年龄。学历呈现高层次,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精力旺盛。试通过立足于偏远、薄弱学校的常态校本教研,构建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型为学校,从而促进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要从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建和谐的教研环境,根据不同形式的教研来唤醒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我们遵循“以集体备课为基础、以听课议课为依托、以小课题研究为龙头、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研究方式,立足教师自已,依靠专家的引领,构建学科的校本教研模式。

三、校本教研动态建模过程与实践

1.动态建模。自从开展新课程实验以来,学校积极投入到新课程实践。从2001开始,我们抓住新课程实验的契机,立足自己,在数学科开展了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究。我们通过狠抓备课、上课(课堂教学)、评课三个环节,构建了特征显著的“备课―上课―评课”校本教研三环式模式。通过实践,“备课―上课―评课”校本教研三环式模式的实践促进了数学科教师的发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教师上完课,听完评课后,并没有进一步进行消化,进而反思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根据校本教研存在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要求教师对执教的课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构建了“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校本教研四环式模式,催生了一些用思考来挖掘教学深度的老师。如彭文辉老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总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足,很多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攻读了贵州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成为我校第一个获得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教师,接着杨绍彭老师也攻读了研究生,在科组内激起了比学习的热潮,科组教师纷纷参加各种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为新课程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校本教研四环式模式的改进,是学校校本教研模式研究的一大飞跃,向全校推广“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校本教研四环式模式,要求教师不但要写公开课的反思,并且提倡教师养成一课一反思的良好习惯。校本教研四环式模式的实践,强化了集体备课,借助集体智慧,共同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一起解决新课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五环式”校本教研模式,即“集体备课代表上课同行评课反思调整再次上课”。五环式模式的实践,提高了科组教师的凝聚力,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集体教研中来,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了锻炼。通过集体备课,科组教师参与了每一个具体的课例,对熟悉每一册教材、熟悉每一年段的特点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科组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现在数学科的教师能上能下,绝大多数教师能胜任任何一个年级的数学教学。校本教研五环式的教研模式经过推进和实施,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思维比较紊乱,对教材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旧教材的水平上,反思时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到位,处理教材的知识仍然不能得心应手,比较吃力,因此在五环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说课的环节。通过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说出对学生状况的分析、对课程目标的设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对教学策略的预设、对教学手段的选取,使执教者能清晰地明白本节课自己要解决什么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达到的目标,能掌握什么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混乱和课堂效益的低效。“集体备课课前说课代表上课同行评课反思调整再次上课”校本教研六环式教研模式的构建,是学校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在专家引领下的一次理论总结,教师又一次尝到了研究的甜头。通过扎实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改进,一大批教师在广州市新课程实施表彰中,有多人获一、二、三等奖,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然后知不足,实践出真知。“集体备课课前说课代表上课同行评课反思调整再次上课”校本教研六环式教研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为打造一趟精品课牺牲学生的时间,超越出学校提供的实际资源范围,反复演练、刻意追求“精品”使得教学成了虚假的形式。面临机遇和挑战,学校的发展引起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何去何从,如何保存原来的优势,克服存在的不足?为此,我们借鉴“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循环往复、循序渐进加深提高的动态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圈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这其中包括“问题、方案、行动、反思”,构建了以常态课例为主的动态循环校本教研模式。

2.动态循环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数学科以“六环式”为基础,立足于常态教学和课堂,突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形成教师的风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动态循环校本教研模式,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系统的另一个分系统。作用于学校课堂的教学实践,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教师,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方法,目的是以研究学校平时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处理。其根本是在有效提升教师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达到促进学校整理教学和研究一体化的运作模式。

相辅相成的承起至关重要的校本研究。坦言校本研究包括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专业人员。以教师个体为前瞻,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教师群体为核心,成员之间精诚合作;专业人员推进助力,以理论为领路。校本研究要将教师群体智慧置于最高重视,发挥其重要作用并在此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团队精神。让全体教师在言传身教中不仅教学别人,更要自己也进步学习,互助互进。跟上时代步伐,知识的不断更新。以上种种最终目的都是要促使全体教师参与到校本研究中来,对以往一贯的知识讲解灌输有所改进,实施“理念先行,问题定向,课例引路,全员跟进”的策略,并且辅助校本教育,进行一些“科研论坛”、“个案交流”使校本教育能更好地发展。

从纵向流程来看,三大活动板块“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层层递进,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升华。校本教研是这三大板块的一个重要循环。校本教研的主导力量来源于教师、教师群体和教学专业人员。教师个体是教学实践的实施者以它为基础;教师群体是用来推动校本教研的有效发展以此为核心;专业人员为向导,通过专业理论来引导校本研究的实施方向。

为了实现从传统操作型教师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我们要重视教师群体在校本研究中发挥的重要性。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研相互提升促进,要实现这点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中,主动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实施的管理机制,实行“理念先行,问题定向,课例引路,全员跟进”的策略。并根据其进程和需要,举行一些相关研讨或者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课题引领、全员跟进的全新面貌。

校本教研的基础是针对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在这里边“反思”跟“反省”的意义完全不同,“反思”具有“摸索、钻研”的意思,“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当前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教师在一定的教育观念、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思考及评价之前的教学经验,来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借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这我们得出,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实施和教学研究的双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逐渐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理解能力来分析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研究者。

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个别教师的负担比较重,一些中老年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不主动,特别是教师问题意识制约了校本教研往更深层次发展。因此要使校本教研做实且有成效,我们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努力克服职业倦怠感,激发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提升学生成长的快乐感、幸福感,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压力, 让教师从形式主义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走上研究、创新之路。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加强专家引领,使校本教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文选.校本教研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8,(5):4-6.

[2]郑其恭,宋家才.校本教研:价值与模型[J].教育导刊, 2004,(4):45-49.

[3]陈华忠.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和思考[J].教书育人,2008,(1):63-67.

[4]明庆华,程斯辉.简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22-26.

[5]高翔,苏雪峰.校本教研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06,(14):30-34.

[6]许友娟.数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J].数学教学研究,2006,(9):10-12.

[7]李保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5):44-48.

上一篇:有效应用团体心理辅导 切实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下一篇:浅谈普通铣床实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