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时间:2022-10-19 08:53:42

浅析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摘要: 本文通过从阐述水稻稻瘟病的症状识别、危害特点、流行条件、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入手,系统的分析了水稻稻瘟病的危害性,并就此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与大家共同分享,以此降低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防治

引言:稻瘟病是被农民称之为水稻“癌症”的一种对水稻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病害。曾在我国各省局部地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病情,致使部分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感病品种逐年增加,给农民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植,水稻稻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得到基本的控制,防治工作已初得成效。但是,对我们来讲仍不能对水稻稻瘟病掉以轻心。我们还应不断了解稻瘟的病症、发生流行条件及传播、防治技术,以达到对水稻稻瘟病更好的防治、控制工作。

水稻稻瘟病的成因及源头:

水稻稻瘟病具有多种传播途径,防治稻瘟病应从根本上抑制传播途径,掐断源头。首先,稻瘟病菌会因环境的不同变化而决定繁殖;在环境不适合的情况下,水稻不会表现出病症虽然不繁殖但是仍然存在,这个时段也是从根本上消除稻瘟病的绝佳时机。环境条件适宜时,表现出病症,而且是具有反复病发易传播的特点,从而造成了水稻大面积的传播感染,进而导致水稻减量减产。其次,稻瘟病菌还具有强抗寒能力,受感染的水稻,稻瘟病菌能够在稻谷、叶面上保护自己形成一层无形的保护膜增加自己的抗寒能力。再次,侵染来源还有就是稻草。播种带稻瘟病菌的种子也会引起叶瘟或苗瘟。在露天稻田边上的没有发生变质的稻草在下雨天会迅速产生大量孢子,这些孢子通过水流水源或空气气流循环到稻田里,在适当的时候就像病菌一样侵入体制虚弱的稻苗中。病菌在稻苗内快速的分裂孢子细胞并且传播到其他稻株上,引起交叉感染。这种交叉感染可以在多株稻苗中进行多次,不断造成危害。晚稻收割后,稻瘟病菌又在病谷和带病稻草上越冬,又会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来源。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1、提升收集新抗源材料的能力,提升育种时间 掌握较好的抗源材料是育种的关键。收集抗源主要包括在国内外已定位基因的抗源、在病区长期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抗源和收集野生稻的丰富抗源。通常情况下的抗病育种过程有性杂交,它是利用作物自身或亲缘种中的抗性基因选育抗性品种。可以优先选择亲本,采用单交、复交和回交等多种手段,将优良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重新组合成一个新品种。但是由于受到有性杂交亲和性的制约,可能会影响外来基因的利用,而强大的生物技术刚好会弥补这样的不足。不仅能克服有性杂交障碍并且打破了物种的界限,它还能快的有效的创造出遗传变异,提升了育种的年限。因此,从当前水稻稻瘟病发展的趋势来看提升抗源材料利用生物科技手段提升育种时间是将来水稻稻瘟病发展的趋势。

2、加强监测水稻稻瘟病群体结构的变化在水稻病源菌群体的结构变化上有很明显的区域差异,稻瘟病病源的发展上具有多样性变化的特点,因此监测水稻稻瘟病群体结构变化时十分必要的,时常监测水稻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可以不断地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致病性、致病类型、小种分布状况及优势小种做出细致的分析;准确了解在不同的水稻稻瘟病菌发病类型和目前生产和育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瘟病防治上的弯路,提升防治效率。

3、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减少稻瘟病发生,提高水稻稻瘟病研究的能力水稻品种、稻田病虫草害及相关天敌、稻田水生生物群落能够够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放养的鸭、鱼、萍等物种能够构成人为干预系统,这样就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根据多项研究表明, 稻鱼共作生态模式可以比在常规水稻种植下使水稻叶瘟平均病情指数下降5.57%,穗颈瘟病情指数下降6.08%。更多的有机稻米产业化实践经验表明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和活化土壤,并且运用有机稻区农艺、人工、等物理效应,在种子挑选上要精益求精、并且要淹水封、减蘖增穗、健康栽培来增强水稻自身的抗逆性等,通过这些可以有效控制病虫草害。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技术对稻瘟病的防治也有着显著的控制效果。在水稻的混栽区间品种与净栽区间品种比较下,水稻稻瘟病叶瘟明显减轻,稻叶上的病状也大大下降。在穗瘟的防治效果中不同组合的间栽品种也起到不错的效果。

4、通过经常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来提高广大农民的专业技能。

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并且很多的劳动力都在外务工,只有少数的妇女的老人在田间务农。他们对农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因此,要想充分做到稻瘟病的防治工作,那么就必须要对农民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授课的方式来让他们学到怎样去预防稻瘟病,并也也可以通过到田间实际观察,做图标模板等多种方式进行教授,把基本的农业专业知识教给他们。通过学习让他们知道什么事病虫害,什么事感染,怎样去防治多数的问题。

5、举办宣传咨询活动

通过举办科技会议把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宣传下去,这也对宣传稻瘟病防治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会议活动中可以把稻瘟病各个时期的标本、状态等各方面的专业资料展示在展台上,供农民们查看,同时还要对有兴趣的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在一问一答中不仅可以向农民传授知识,同时还可以知道现在农民最关心稻田里的水稻感染病,这种培训宣传的形式既节省人力又节省物力,既经济又合算,最重要的是把这些农民们最需要的知道了解的农业专业知识向他们传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且漫长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我国水稻对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一直作为国内各类稻田中的重点。但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现出水稻稻瘟病在受诸多环境影响后,不断的产生新的变种,这就给我国的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在抗药性和抗病虫害的基础上又需要做出更高的要求。我国作为世界级农业大国,农业种植业是关系到农民生死攸关的职业,而防治水稻稻瘟病更是关系到民治民生的重点工作。因此,只有把水稻的防治技术做到位,同时加以定制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切实有效的做到减低水稻稻瘟病的产生,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欣.水稻稻瘟病危害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0(2):33.

[2] 张志,李桂华,辛亚丽,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67,169.

[3] 邓珍,郭水连.水稻稻瘟病与气候条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2):135-136.

[4] 王国筱,刘光胜.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汉中科技,2009(5):22,46.

上一篇:电气测量的安全措施\事故处理及仪表使用注意事... 下一篇:黑龙江技师学院焊接实验室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