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炽早期学术活动探微

时间:2022-10-19 07:40:23

叶昌炽早期学术活动探微

[摘要]叶昌炽早期学术活动主要体现在目录学和校勘学两方面。目录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滂喜斋藏书记》的撰写,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则表现在为铁琴铜剑楼校勘书目。这两项学术活动为他日后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叶昌炽;学术活动;目录学;校勘学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6-0022-02

叶昌炽(1849~1917)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其学术研究涉及目录学、校勘学和金石学等,著有《缘督庐日记》、《藏书纪事诗》、《语石》、《邠州石室录》。叶昌炽的早期学术生涯中,在目录学和校勘学上着力最多,这也是他日后取得卓著学术成就的根基所在。

一、目录学

据叶昌炽自己回忆:“昌炽弱冠,即喜为流略之学,顾家贫不能得宋元椠,视藏家书目,辄有望洋之叹。”①“流略之学”即目录学。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开创目录学的先河以来,经过历展,到清代时已经发展到其最盛的阶段,《清史稿·艺文志》载各类目录百余种,数量众多且在内容、体例方面都有开拓。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更为中国目录学史上的巨著。章学诚的《史籍考》、姚振宗的《后汉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考证》、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亦为目录学名作。清人重视目录学,认为其为作学问的第一紧要事,“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②与叶昌炽同时代的缪荃孙在叶德辉《书林清话》的序言中也说道:“荃孙于版本之学,亦有同嗜。丁卯川闱,策问《文选》一条受知李顺德师,以目录之学相勖,孜孜矻矻五十余年,未尝稍懈。”③

目录学能够“辨彰学术,考镜源流”,在叶昌炽早年的学术生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为他之后在金石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郁生称赞其一生的学术成就时说道:“治汉儒经说,旁及金石、目录、考订之学,孟晋超群,其愿弥弘。”④在金石目录方面,叶昌炽著有《幢目》,刊布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另有《五百经幢馆唐志跋》,为叶氏自编唐代墓志稿本,今藏上海图书馆。但是,叶昌炽的目录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滂喜斋藏书记》的编纂中。

滂喜斋为清末大学者、收藏家潘祖荫在吴县老家的藏书楼。《滂喜斋藏书记》虽署名为潘祖荫,但实际上是由叶昌炽执笔完成的,记录潘氏藏书的部分解题书目。此书做于潘祖荫“癸未奉讳归吴,延昌炽馆于滂喜斋,尽窥帐秘”期间,叶昌炽每读一书,潘氏即为其讲述藏书源流、求书的原委,以及校勘、考证、版本鉴别等情况,这些内容由叶昌炽记述下来,经过整理而成《滂喜斋藏书记》一书,“此《滂喜斋藏书记》,廿年前承先师文勤公命,代为编辑,未竟而公薨。今始重为订定,介弟仲午以付梓人。卷耑署师名者,从师志也”。⑤此书所收录的文献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收录各类文献130种,卷1经部、史部,卷2子部,卷3集部,著录有宋、元、明三代刻本、活字本、抄本,朝鲜、日本刻本。书中每篇藏书记,叶昌炽都十分重视文字的撰写,对作者的情况、卷册数、行款、递藏情况、印记、题跋等都做详细说明。

以《旧钞本宝晋山林集拾遗》一书为例,叶昌炽记载如下:

《旧钞本宝晋山林集拾遗八卷》四册

宋米芾撰。芾所著《山林集》百卷亡于南渡。绍定壬辰,岳倦翁重为编辑。今《四库》本八卷,题曰《宝晋英光集》,即岳本而有所附益者也。此本芾孙宪所辑,嘉泰改元刻于筠阳郡斋。卷一赋,卷二诗,卷三长短句,卷四文,卷五宝章待访录,卷六书史,卷七画史,卷八砚史。嘉泰元年下距绍定壬辰二十八年,则其本尚在倦翁前矣,米集存于今者当以此为第一。集中遇“桓”、“完”、“贞”、“玮”等字皆缺笔,则犹从宋本传录。并录南禺外史跋云:“南宫《山林集》,尝见钞本六十卷。兹孙宪所刻《拾遗》尔,嘉靖乙酉,丰道生观于锡山华中甫真赏斋”。六十卷本虽非全帙,已过其半,明时中叶尚有流传,则珠光剑气,当有神物护持,安知不重出于世耶?汲古阁毛氏、百岁堂惠氏皆有藏印。

附藏印:“毛晋之印”、“汲古阁”、“毛氏子晋”、“毛晋私印”、“子晋”、“汲古主人”、“毛扆之印”、“斧季”、“惠栋之印”、“定宇”、“席鉴之印”、“席氏玉炤”、“萸山珍本”、“涂水乔氏鹤侪藏书印”、“鹤侪”。⑥

陈少川先生对这段话所体现出来的叶昌炽的目录学功底有十分精到的描述:“在这数百字的叙述中叶昌炽先生依次介绍了《宝晋山林集》的作者、编者、四库本与今本的关系,版刻源流,各卷收录范围及名称,刻本的特征,前人的跋文以及历代收藏的藏书家和藏书印等,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论据准确,读来如行云流水,给人以读提要如观书的感觉,真不失为解题目录之中的佳作。”⑦

二、校勘学

梁启超认为校勘学是清代学者所最擅长的,“清儒之有功于史学者,则校勘也。古书传习愈稀者,其传钞踵刻,讹谬愈甚,驯至不可读,而其书以废。清儒则博征善本以校雠之,校勘遂成一专门学”。⑧清代治考订学之学者,几乎都在校勘上下过苦功,校勘也可谓他们的读书之法。⑨清末民初的大藏书家叶德辉认为校勘学是目录学、版本学所要兼具的:

近人言藏书者,分目录、板本为两种学派。大约官家之书,自《崇文总目》以下,至乾隆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为目录之学。私家之藏,自宋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龂龂于宋元本旧钞,是为板本之学。然二者皆兼校雠,是又为校勘之学。本朝文治超轶宋元,皆此三者为之根柢,固不得谓为无益之事也。⑩

与同时代的学者相同,叶昌炽在校勘学上用力颇深,“公(叶昌炽)校勘学冠当代,初与管明经同鉴定瞿氏铁琴铜剑楼宋元本书目,嗣为蒋芗荪(凤藻)太守校《铁华馆丛书》,精埒(顾)涧苹。为潘文勤公校《恭顺堂丛书》,传习艺苑……刘翰怡京卿延校宋本四史”。11曹元弼总结了叶昌炽一生的校勘学成就,在这些校勘活动中,最早是为铁琴铜剑楼校勘宋元本书目。

铁琴铜剑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位于江苏常熟的古里镇,创始人是瞿绍基(1772~1836)及其子瞿镛(1794~1864)。其藏书多善本秘籍,瞿镛之孙瞿启甲刻《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共收录所藏宋刻本161种、金刻本3种、元刻本105种。瞿镛的《恬裕斋藏书目录》草稿在其死后由他的儿子瞿秉渊、瞿秉清聘请季锡畴、王振声继续校勘,并编成《铁琴铜剑楼书目》。1876年,叶昌炽与管礼耕、王颂蔚等人受聘继续校勘书目。1879年,成《铁琴铜剑楼书目》24卷,后经再次修订于1898年刊成问世。

1876年,叶昌炽第一次参与校勘铁琴铜剑楼藏书,校勘工作5月9~18日,共10天。此次校书,叶昌炽分校史部,得见诸多珍版书籍,如蒙古本《祖庭广记》,宋本《东家杂记》、《晏子春秋》两本,焦竑《经籍志》等。凭籍深厚的校勘功底,叶昌炽日校书目达一二十种,“丹墨并勘如扫落叶,亦快事也”,并发现留存当时而宋代秘书监所阙的书目:《晏子》3卷和《易略例刑璹注》1卷。此后,叶昌炽又以宋刻底本《周易》对勘汲古刻本,“通部改正伪夺甚多并补脱注三条”。1876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叶昌炽再赴古里,分校子部。

上文提到的仅是叶昌炽受雇于他人校勘的,且是已经刊布出版的部分,另有他校勘的书目在《古籍版本题记索引》和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中有记载。同时,叶昌炽的日记中保留有更多的他本人平日的校书资料,成为我们了解他的校勘学成就的重要途径。

在叶昌炽早期的学术生涯中,目录学与校勘学一直是他的学术重心,这也为他日后学问的精进奠定了基础。1884年,在潘祖荫的影响下,叶昌炽致力于金石学,开始了对拓片的收藏、整理、研究,成为此后他倾心为之的一项工作。正是基于对目录学和校勘学的熟稔,在金石学方面的研究使他才有了“集诸派之长”12的美誉。

[注 释]

①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②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③缪荃孙:《〈书林清话〉序》,叶德辉著、李庆西标校:《书林清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④吴郁生:《〈缘督庐日记钞〉序》,叶昌炽著、王季烈编:《缘督庐日记钞》(第一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⑤王季烈:《〈滂喜斋藏书记〉序》,潘祖荫:《滂喜斋藏书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⑥潘祖荫:《滂喜斋藏书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2~83页。

⑦陈少川:《潘祖荫、叶昌炽与〈滂喜斋藏书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4期。

⑧1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第56页。

⑨杨洪升:《缪荃孙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71页。

⑩叶德辉:《书林清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11曹元弼:《叶侍讲墓志铭》,《碑传集补》卷9,清.钱仪吉等编辑:《清代碑传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6页。

上一篇:人生没有彩排 贪欲需要付出代价 下一篇:甘肃汉简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