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随班就读质量

时间:2022-10-19 05:51:15

现象:“随班混读”或“随班就坐”

随班就读是参照其他国家融合教育的做法,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情况的一种创新。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在校残疾儿童41.74万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为25.93万人,占在校残疾儿童的62.12%。随班就读已成为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在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质量问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偏低已成为随班就读教育继续发展的瓶颈。随班就读量大面广,而承担这一艰巨任务的师资队伍先天不足,普通学校教师缺乏充分的知识、技能,面对随班就读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难以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适应性教育教学,普通学校原有的设施也难以满足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要求,其直接后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随班混读”或“随班就坐”。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与普通教育之间也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随班就读乃至义务教育的发展质量。

随班就读的另一难题是教育对象。目前,我国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但普通学校中还有一部分这样的学生,他们不属于残疾的范畴,但可能因多动、情绪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病弱甚或超常等原因而产生特殊教育的需求,这部分学生数量更大,是否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这类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也是特殊教育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根源:支持保障不力,监控师资缺乏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首先是政策支持不力。目前的政策依据主要为1994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对于随班就读工作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切实提高质量,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其次是认识不足。仅仅获得同等的就学机会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随班就读学生应当像同龄的普通学生一样接受高质量的、适当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均衡教育。

第三,缺乏必要的质量监控。就普遍情况而言,随班就读缺乏质量标准,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效果等等乏人问津,因此造成大量随班就读学生“混读”的现象。

第四,师资力量薄弱,承担随班就读学生日常教学工作的是分散在各普通学校的教师,而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他们在面对这些学生时常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难以保证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支持保障体系不完善,造成在随班就读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出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现象,严重制约了随班就读工作的持续发展。

对策:建立监控体系,完善保障体系

首先是建立随班就读质量监控体系。教育质量监控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杠杆。构建随班就读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建构、内容标准、组织实施等多方面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随班就读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将其视为促进随班就读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必要的调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教育行为,营造高质量推进随班就读的良好环境。将随班就读质量监控融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工作之中,建立国家、省、地市、区县监控网络,由国家提供标准和技术, 省市负责本地区的规划,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监控实施。

监控标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在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既注重评价结果,更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随班就读对象障碍类型复杂,障碍程度不一,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就学业能力而言,智力障碍学生与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学生有很大的差异,科学的质量监控标准意味着在认同学生差异基础上的“量身定做”的标准,还意味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随班就读质量监控既涉及到随班就读学生各学科的学业水平与质量,也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建立随班就读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学业标准、学生身心健康标准等。同时,增加监控方法与监控过程的透明度,提高质量监控结果的应用价值。

其次是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创造条件,促进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加大行政管理支持力度,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与工作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形成有效的管理与指导网络,加强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强化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的业务管理等措施,使随班就读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增设与特殊教育相关的课程模块,在普通教师资格要求中增加特殊教育能力要求,为普通教育教师提供有关特殊教育理论与方法在职培训,提高普通教育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让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请本文作者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以便寄发稿费与样刊)

上一篇: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 下一篇: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