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探析

时间:2022-10-19 04:36:39

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探析

【摘 要】网络的产生,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对于人类的意义不言而喻,但随之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异,在互联网信息的接触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数字鸿沟,而数字鸿沟的产生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对于数字鸿沟,尤其是我国现阶段数字鸿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知识沟 数字鸿沟 网络

数字鸿沟是指由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

关于数字鸿沟的分类被学者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数字鸿沟分为国家与国家这间的数字鸿沟,以及国家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在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上存在差异,而造成的差异。例如,“棱镜事件’充分体现出了美国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的监控,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造成、拉到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而这种数字鸿沟的形成往往威胁着其他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而国内的数字鸿沟主要包括地域之间的数字鸿沟、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等等。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互联网由于其速度快、信息量大、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一度被认为是缩小受众知识差距的有效途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现实的复杂性限制了互联网在缩小受众差距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由于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数字鸿沟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但每个阶层之间存在着数字鸿沟,每个阶层内部也有存在着数字鸿沟。

目前,我国使用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的群体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这两个方面。

从网络信息接触的机会来说,终端往往是智能手机、电脑,而这些终端的成本高于报纸、杂志等。受经济发展的限制,网络信息的接受终端往往多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网民规模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上北京、上海、广东排在前三位,而贵州、云南、江西则位于最后三位。

就阶层内部而言,文化水平、经济地位都是导致数字鸿沟的直接因素。

文化水平直接制约着人们对于电脑的使用以及网络信息的使用,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知道如何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并且知道获取怎么样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他们更倾向于获取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信息。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不知道要怎么获取信息,甚至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来说打字就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一大障碍,更别说获取知识。因此,他们更多的倾向于网络的娱乐功能。

在自媒体横行的今天,最新的信息不是来自网络媒体,更多的是来自诸如微博、微信的社交媒体。在这种情况下,社交网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脉相较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更加广阔,例如,微博中“大V”与许多人建立了关系,关注他们的人的数量多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通过这种庞大的关系网,这些“大V”即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把控着更多的网络信息资源。这就与微博上那些没有加V的普通中形成了数字鸿沟。在网络信息的使用阶段形成了数字鸿沟中的第二个阶段“使用沟”。“接入沟”、“使用沟”直接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形成。

就我国情况而言,政府要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首先,政府应该进行合理的网络设施、网络资源的宏观调配。加大在中西部地区网络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将东部的剩余网络资源调配到中西部地区,达到网络资源的基本均化。网络设施、网络资源是网络时代缩小知识沟的第一步,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到整体进程。其次,政府应该在网络普及率偏低的地方,大力宣传,制定政策鼓励群众接入互联网,从而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第三,政府应该针对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群体,开办社区学校,传授计算机使用的技能,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知识、信息的搜索。

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网络媒体应该制作一些,适合知识水平较低受众阅读、观看的内容,并且尽量以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传播,以便于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比如,针对知识水平较低受众有选择性的进行知识、信息的推送;制作专门的科学知识普及类的节目,并使这些节目品牌化,加强受众的忠诚度。网络媒体还应该提高自身素养,杜绝垃圾信息的传播,因为,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在海量的信息中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媒体的导向性的正确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受众自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树立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意识,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知识、信息。

“数字鸿沟”减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仅受到媒介这一个的影响,还受到很多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减小“知识沟”、“数字鸿沟”的过程中,媒介的作用一定无可替代,无论是现在的网络还是以后更先进的媒介的出现。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媒介尽可能的缩小“知识沟”、“数字鸿沟”使我们的社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正荣 段鹏 张磊.传播学总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3]Werner J.Severin James W.Tankard,Jr.著 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4]吴飞.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5]刘珍.网络时代中国知识沟问题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4月

上一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点滴谈 下一篇: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