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结

时间:2022-10-19 03:56:20

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结

**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在省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按照**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要求,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紧紧围绕“争先创优”的工作目标,坚持“拉网式、地毯式”的体育场地普查原则,努力在“快、准、清、实”上下功夫,按时间、保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我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现将普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

我市对这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做到了精心谋划,通力协作,目标明确,扎实有序,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积极参加省局会议。省局下发培训动员通知后,市体育局立即将本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普查工作需要,精心选派了6名体育干部,于7月8日至12日参加了**省第五次全国体育体育场地普查动员培训会议。二是精心谋划,通力协作。根据省体育局动员培训会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省局动员培训会议结束的当天,起草了《**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汇报》。随之,就本次体育场地普查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及时与政府8个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沟通、协商,并达成共识。从而,拉开**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序幕。三是建立组织,明确责任。为了切实加强对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领导,我市成立了由郭俊苓副市长为组长,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福为副组长的“**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并设立了由市体育局副局长刘振环任主任的“**市第五次全国体育普查地普查办公室”,确定了由**市体育局法规产业科负责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四是制定方案,汇编文件。为了使该项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我们先后制发了《**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方案》、《**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培训方案》、《**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流程》、《**市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质量控制和审核验收工作实施办法》、《**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奖励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并汇编成册。五是认真准备,协调联动。为了使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早日在我市展开,市体育局上下行动,全力以赴,积极筹备全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培训动员会议。市体育局局长、场地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刘贵福,市体育局副局长、场地普查办公室主任刘振环及有关人员多次到市政府,征求市领导对本次体育场地普查筹备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召开**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培训会议议程。7月27日下午市政府召开了有市直8个部门领导参加的**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协调会议,并签发了**市体育局等8个部门《关于开展**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赢得了市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六是组建队伍,召开会议。为了确保**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培训会议的顺利召开,我们从21个县(市、区)认真筛选了105名40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能吃苦,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并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体育干部和体育教师,组成了**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员队伍。市人大副主任李英发出席了动员培训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省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主任刘小英同志亲临我市指导工作,并在培训会期间对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技术问题、关键数据和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答疑,进一步提高了普查员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做好本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我市圆满完成体育场地普查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七是构筑网络,狠抓落实。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动员培训会议结束后,市普查办公室对全市基层普查单位有计划地进行了督查指导,在规定的时限内2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教文体局、文体局局长为副组长、主管体育工作的副局长为场地普查工作联络员的的领导机构,构筑了水平高、技术硬、战斗力强的网络组织机构。他们结合本区域工作实际,制定了适合本辖区内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实际的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同时,全市21个县市区根据工作需要,相继筛选组建了自己的普查队伍,并认真抓好培训,严格上岗标准,有效地保证了体育场地普查实施工作在我市全面展开。

二、抓住机遇,广泛宣传,努力营造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浓厚的社会氛围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本次体育场地普查任务,我们紧紧围绕“体育场地普查利国利民”这一主题,努力营造体育场地普查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是广泛宣传,渲染气氛。我们充分利用我市的“三台”、“二报”,进行普查知识、普查信息等方面的宣传,积极营造我市体育场地普查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让更多的群众关心和支持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目的。二是简报信息,准确及时。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编写《**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简报》12期,简报力求及时准确、内容翔实,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体育场地普查员的欢迎和关注,通过简报信息的传递,在各县市区出现了“主要领导过问普查工作,主管领导参与普查工作”的良好势头,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争优创先的向上态势,有力地促进了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开展。三是多种渠道,抓好宣传。为了广泛宣传本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在全市印发了带有“**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字样的手袋文件包和体育场地普查专用笔,制发了普查员上岗工作证,要求普查员必须戴证上岗,做到边普查、边宣传,让“场地普查,利国利民”思想深入民心。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普查员责任感、使命感和扎实细致完成工作的信心,而且,在社会上树立了普查员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体育场地普查员尊重和支持。同时,还积极倡导基层普查单位,充分利用宣传媒体、街道标牌、单位橱窗、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以北京举办**年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宣传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宣传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观与群众体育的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体育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和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需求的价值。从而,有力地激发了更多的人群关注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热情,促进了本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严格标准、扎实推进、圆满完成本次体育场地普查任务

为保证**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实施工作顺利展开,我市多措并举,注重实效,严格标准、扎实推进,全市21个县市区的普查实施工作于8月上旬全面展开,9月中旬圆满收尾。

1、挂牌办公、规范机构

为了强化本次体育场地普查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按照省普查办关于各级普查机构必须设立固定办公地点和挂牌办公的要求,我市将“**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机关办公楼,于省普查办公室要求时间挂牌办公。同时,全市21个基本普查单位也相应设置了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地点、实行了挂牌办公,在全市规范了办事机构。

2、求真务实、多措并举

为保证普查各阶段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多措并举,使普查各项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一是竭尽全力,服务工作。自7月31日我市普查动员培训会议结束之日起,市普查办公室坚持8小时不空岗,电话不离人,工作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家庭电话全部公开,确保了联络畅通、服务于基层,及时解决基本普查单位提出的各种问题;二是建立制度,完善条件。为配合普查工作的开展,我们配置开通2台场地普查专用传真机,先后出台了《**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普查员岗位责任制》、《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的工作安排》、《**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考核评比奖励办法》,并在市普查办设立了《工作日志》、《电话记录》、“黑板提示”等有利于体育场地普查的工作项目。三是卡死责任,明确任务。根据省数据质量控制基本要求,结合我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实际,我们制发了《**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质量控制和审核验收工作实施方法》,并将此办法作为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同时,每个基本普查单位都有1人专门负责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做到了对每一个采集数据的解释有根有据,符合逻辑,符合实事,对表式内的登记内容了如指掌,对本辖区体育场地熟记在心。可以讲,用准确可靠的数据维护了本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的严肃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3、真抓实干、全面实施

全市21个基本普查单位按照“体育场地属地登记”的原则,采用普查员分片包干、拉网式排查、地毯式调查、实地丈量登记的普查方式。做到了“点、块、面”相结合,力求不重不漏,准确无误。一是督查指导,规范运作。为了加强普查工作的实效性,使普查工作实地数据采集有一个好的开端,第二阶段普查工作展开后,市体育场地普查小组副组长、市体育局局长刘贵福和市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主任、市体育局副局长刘振环分别带领市普查办有关人员多次到各县市区督查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认真听取场地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和解决问题,保证了采集数据阶段工作“快、准、清、实”的进行。8月18日,省体育局副局长张建新、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常增月、法规产业处长苏树友一行3人,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对我市的场地普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大激励了普查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推动了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克服困难,努力工作。面对这次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的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市普查员不畏艰难,不厌其烦,恪尽职守、昼夜兼程。他们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坚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他们时常是头顶烈日,脚踏泥泞,白天采集数据,晚上计算登记,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获取一个真实的数字、一个代码和一个公章,市普查办的同志为了把这次普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个月来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一个工作日下来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们以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普查工作每一个阶段的任务,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本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造就了这支能吃苦、善协调、作风硬的普查员队伍。三是严格标准、精益求精。普查员在分片包干,明确责任的同时,依靠当地乡级政府部门的协助,在街道居委会的配合支持下,对所辖区域的体育场地诸块实地丈量登记,绘制草图,有效地防止了错漏场地现象。对采集的数据在上表前进行了反复论证。对登记的报表在上报前,进行上下核对、交叉互审,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无误,表格的清晰规范。

4、审核汇总、检查验收

审核汇总与检查验收是保证普查工作全过程质量的重要关口,为此,在审核汇总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争先创优”的指导思想,重点防止重登、漏登、误登现象的发生,确保本次普查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市普查办于9月1日至5日采用“预审、复审、交叉互审、重点审核”的方式,对基本普查单位的草表、草图、表格的填写进行了第一轮指导,按照市普查办人员责任分片分工制度,对21个县市区普查单位的表格逐项预审核对,对于指标错统、内容误登、数据逻辑不符、内容疑惑等现象进行审示询问,并要求责任单位限期重新实地检查、修改上报。

9月9日至17日,按照**市体育场地普查验收办法,对21个县市区的体育场地普查情况进行实地验收,检查面为100%,验收合格率为97%。检查验收按每县市区登记表总量的6%-8%比例,区分标准与非标准场地两类进行抽样检查,并将登记表与实际场地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审核验收。凡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数据误差和重漏登记的表格,责令其当场修正,并严格记入检查验收质量评估表,作为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考核评比的依据,切实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无误,表格清晰规范,提高了普查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搞好调研,正确分析,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我市体育场地现状

1、总体状况

通过本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截止2003年12月31日时限,普查结果:我市共有符合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1446个,占地面积5126415.16m2,其中建筑面积103903.54m2,体育场地面积3685313.32m2。投入体育场地的资金14170.66万元;非标准体育场地1280个,占地面积700472.71m2,其中建筑面积26637.85m2,体育场地面积463562.86m2,投入体育场地的资金2210.98万元。

2、各类体育场地现状

在我市普查登记的2727个体育场地中,共有3类30种体育场地,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446个,非标准体育场地1280个,被占体育场地1个。在标准体育场地中,体育场7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4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0.44%;田径场、小运动场405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14.85%,篮排门场地857个,占全市体育面积总数的31.42%。其它各种单项体育训练场地172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6.31%;非标准体育场地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46.94%,被占体育场地占全市体育面积总数的0.04%。由此可见,我市投资大、质量高的体育场地,只占全市体育场地比例的很小一部分。

3、全市各系统体育场地状况

在现有的2727个体育场地中,标准体育场地:体育系统25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0.92%;教育系统1064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39.01%;其他系统357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13.1%。非标准体育场地,体育系统26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0.95%;教育系统803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29.44%;其他系统451个;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16.54%。

4、体育场地的区域分布状况

**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型城市,高档的体育场甚少,相对而言,质量较高的体育场地除临城和桥西区各有一个标准塑胶400米8道的体育场外,其他的室内场地仅沙河市私人厂矿企业相对较多,其他县市区几乎没有,非标准的体育场地占县市区的绝大部分。

(二)存在问题

1、体育场地建设投入不足,数量少,质量差

从本次普查结果分析,在1446个标准体育场地中有270个体育场地对外开放,1280个非标准体育场地中有238个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我市的人均体育用地量0.10与《体育法》规定的人均体育用地0.65相比差0.55,累计投入的体育场地建设资金较少,体育场地的质量难以保证。加之某些体育场地年久失修,附属配套设施不全,造成体育场地质量差。

2、结构不尽合理

我市体育场地中室内场地远远少于室外场地,形成两极分化的显著差别,在各类体育场地中篮球场地最多,占全市体育场地总数的31.98%;这与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存在着很大差距。

3、发展不平衡

**市桥西、桥东体育场地类型相对较多,县市区所在城镇体育场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明显高于乡村,而在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多一些,但2/3的小学几乎就没有正规达标的体育场地。

4、体育场地不足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建设部《关于公用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的要求,在我市已建和新建的居民小区中很大一部分没有体育用地或规划的面积不够,致使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体育场地被占现象依然存在,体育场地被出租、转让,有的体育场地在城市或小区的规划或重(改)建的过程中挪作他用,忽视了社会效益。

(三)几点建议

体育场地是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开展社会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必要条件,其发展规模和水平,是反映一个城市面貌和经济水平的窗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1、要规划、建设好体育场地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市体育场地的现状,建议各级政府要注意加大对本辖区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各有关部门,如计划、规划、城建、土地等部门要重视本辖区的体育场地的建设,厂矿企业、学校、街道或居住区等单位的体育设施,应列入各单位的建设规划。厂矿企业应按规划建有可供职工活动的体育设施;学校应按教育部门规定的校舍规划定额建设运动场和其他场地;街道或居住区要把体育活动设施列入新建、改建的统一建设计划。在不断增加体育场地数量的同时,完善体育场地的功能,全面提高体育场地的质量。

2、要处理好体育场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以社会效益为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和文化活动为主要目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要求,在规划、建设、开放使用等方面,充分考虑群众的需要。

3、保障全民健身的需求

各系统要按照中央8号文件要求,努力扩大体育场馆的开放,增加开放力度,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开放影响,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求。

4、依法保护体育设施

严禁破坏、侵占、挪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严格按照《体育法》和《**省体育设施管理条例》执行。

上一篇:环境执法污染减排情况汇报 下一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