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改 立体指导 螺旋实践 稳步提高

时间:2022-10-19 01:21:21

多元评改 立体指导 螺旋实践 稳步提高

课标一直强调:习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得实行多元评改,立体指导,螺旋实践,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体,让评改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环节,成为学生自我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化单一修改为多方批改,智慧互补

我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视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让学生用铅笔“自主评改”和“交换评改”后,由老师用红笔评改,使学生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领悟写作的窍门,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如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我是这样做的。

1.自主评改。学生习作初稿后,我通读学生习作后,出示自改要求:①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②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③书写是否工整美观;④结构是否比较严谨;⑤是否有创意;⑥是否切题等,引导学生对照要求自己使用修改符号批改。

2.交换评改。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同学间的互动、提问、质疑、暗示,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这些认识是其本身无法达到的。在同伴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超越自己当前的认知局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突破“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学生自改后,让同学组成互改小组(两三人为一小组),我出示“互改清单”,为学生提供互改思路:认真默读同学的习作,想想:①作者写了小伙伴的什么特点?是否通过一两件事来写?②想想同学的作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描写得具体清楚?请写出自己的看法。③哪些地方写得不够清楚具体?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可以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请用商量的语气给作者一些提示。学生对照要求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学之间,畅所欲言。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修改习作的效果。

3.老师评改。学生知识有限,老师还应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在批改“小伙伴”的这篇习作中,我既找出学生习作的共性――学生知道通过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来,但是如何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还不够个性,有人云亦云之现象。我就根据学生习作实际情况相应点评:既评学生习作的好与不足,又评学生之间的“点评”。这样引导学生把人物写活,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学生自改、互改与老师评改相融合,多元化的习作评改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修改习作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化单面评讲为多维赏评,立体指导

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给学生的作文评价中,我一直做到“差异评价”和“自比评价”相结合,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从而增强各类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提高习作的积极性。

1.在“差异评价”中指导。习作批改中应做到因材施教,不同情况的学生给出不一样的评价。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以“我的理想”为题,要求学生“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优等生,我首先肯定习作中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好的方面,但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上是否下足功夫,要求学生进行自查,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对于中等生,我着重引导写具体,要求回忆本单元课文中、张思德等事例,知道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作者所选择的写作内容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把自己的理想表达清楚具体。对于后进生,我及时发现表扬其习作中的闪光处,如发现一字、一词或一段写得精彩,就画上记号,进行评点,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写详细。

2.在“自比评价”中指导。“自比评价”,即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也就是习作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在评语里充分肯定。比如:一位学生《铅笔哪去了》的原稿中写道“我在铅笔盒里找,在作业堆里翻”,我引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心理等写具体。学生经过修改后这样写:“我在铅笔盒里找了又找,在作业堆里翻了又翻,真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翻个底朝天。”我及时评价:老师欣喜地看到你能够运用“找了又找、翻了又翻”这样生动的词语;“真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翻个底朝天”让老师感受了找铅笔的那份着急;继续加油吧,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学生看了,高兴地说:“老师,我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

“差异评价”“自比评价”都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习作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口头指出。这样,学生每翻阅一次作文本,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使得各类学生都能看到进步,看到希望。

三、化一次练习为多次作文,螺旋提升

“多次作文”是指在老师批改评讲完成学生的作文,学生对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明白以后,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再一次或两次以上的习作。对于有的学生部分段落存在明显不足,可以让学生修改后再誊抄;或对问题突出的部分重写,这样有的放矢,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一般情况下,我采取活页纸形式,引导学生巧改“凤头”、妙修“豹尾”、精写“猪身”,让学生经历“誊抄――修改――再誊抄――再修改――再誊抄”的过程,几易其稿。几个稿子相比对,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臻于完善的过程,是一个走向成功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学生习作水平存在差异,达成的快慢不一样,次数不一样,因此允许其个人目标有层次、有弹性,直到师生满意为止。

四、化自我阅读为多样展示,分享激励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心血的结晶。应改变自己作文自己看的老习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激励。我在班级创设《作文周刊》发表学生的习作,稿件由学生自荐和老师或同学推荐相结合,同学轮流负责编辑来稿,定稿后交给印刷厂印制,并规定班上同学一个月内至少有一次发表的机会;有时我还推荐优秀习作到校园广播站播放,向各级各类报纸杂志投稿。当学生本人看到听到自己的习作时,心中的自豪、喜悦不言而喻;其他同学也会暗暗下决心要努力,争取自己的习作也能有如此殊荣。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参内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下一篇:优化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