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比喻语言形式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19 12:19:37

英汉动物比喻语言形式的比较研究

1 引言

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参照自己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经验来认识、思维、经历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和经验,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与某些常见动物的长期频繁接触使人类对这些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动物比喻就是人类关于动物的经验和认识在语言中的体现,人们以熟悉的动物为喻体,借助动物的典型特征来描摹人或其它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表述生动、简洁、形象、新奇,

但是,不同民族在自然生存环境、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的人对各种动物认识和情感的不同,对动物典型特征和品质会有不同的认知取舍。

2 英汉语共有的动物比喻表达形式

2.1 A是B式隐喻(metaphor),名词喻指喻体以名词形式出现在句子中,充当句子的主语、表语或同位语,其中蕴含着一个基本表达式:A是B,这是包括英语和汉语在内的世界各语言中出现最多、最典型的隐喻表达形式,如:John is a pig,约翰是头猪。

2.2 A像B式明喻(simile)。明喻的特点是通过由比喻词和喻体构成的名喻词组对动作或属性进行修饰,明确说明A事物和B事物之间是一种基于某一动作或属性的比较关系。

2.3 类推式比喻(analogy)。和前面两种比喻的意象功能不同,类推式比喻的主要功能是阐述道理、诲人和劝戒。英汉语中不少俗语、成语都是从动物的行为类推至人的行为,表面上说的是动物,实际上评说的是人,以动物的行为寓比人的行为,属于类推式比喻,如:(1).A leopardnever changes ib spot.江山易改,本性难移,(2),Though a monkey wears silk,it is still a monkey.猴子怎么打扮都是猴子。

以上三种以动物为喻体的比喻是汉语动物比喻的主要表达形式,在英语中也很普遍,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上,即两种文化的人对各种动物不同的认识、情感和联想,对动物典型特征和品质的不同认知取舍等。

3 英语特有的动物比喻表达形式

3.1 动物名词转作动词构成隐喻。英语中许多指称动物的名词都可以不添加词缀转作动词,指该种动物典型的动作行为,如:(1).The worms are deliciously worm-ing their way through the melring soil.(ArthurMiller,Rite of Spring),在这里,动词“worm”是名动转化的结果,指蠕虫特有的运动方式,再进一步用来指人的相似动作时就形成隐喻,如(2).The miners had toworm their way through the narrow tunnel。矿工们得艰难地钻过狭窄的隧道。

现代汉语实词词义、词性相对固定,动物名词除了通过隐喻引申,喻指具有某种动物典型特征的人,很少转作动词,要描述和某种动物典型动作行为相似的人的动作行为,要么借助于完整的明喻形式,汉语隐喻性复合动词从语义关系上看属于比况性偏正结构,动物名词用来描述动作行为的方式,实质上是一个完整比喻句的紧缩。总之,英语可以借助于从动物名词转化来的动词对人或其他事物动作行为的具体方式进行隐喻性描述,更简洁,隐喻性更强,而汉语则通过“比喻修饰成分+动词”这样的分析性方法来表达,语义更透明,语言形式更复杂。

3.2 词缀法构成的比喻,和汉语相比,英语词缀比较丰富。英语的不少动物名词可以加上-like、-y、-ish、-ed、wise等后缀构成形容词或副测。这些形容词或副词指动物的典型行为或性格特征,有“像……一样的(地)”的意义,包含着一个动物喻体。汉语没有类似的词缀。要表达这样的比喻只能借助于“A是B”式隐喻或“A像B”式明喻,如foxlike(像狐狸一样狡猾的)、doglike(像狗一样的)、snaky(像蛇一样狡猾)、fishy(像鱼的,像鱼一样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的),ratry(像田鼠一样卑鄙可耻的)、mousy(像家鼠一样胆小的)、foxy(狐媚的)、bearish(像熊一样笨拙的)、viperish(像毒蛇一样狠毒奸诈的)、wolfish(像狼一样残忍的)、sheepishly(像绵羊一样温顺驯服)、cowed(像母牛一样胆怯听话的)、dogged(像狗追人一样不屈不挠的)、crabwise(像蟹一样横行)等。英语中这类由动物名词加上后缀构成的形容词或副词,由于有表示比喻的显性后缀形式,因此其隐喻性不强,在翻译成汉语时,往往只保留其意义,而缺失了其形象性。

3.3 动物叫声动词的比喻性转移借用。英语里不同动物的叫声有专门的动词(不少是拟声词)来表达,因此描述动物叫声的具体动词(specific verbs)特别多。如hiss指蛇面对威胁时恼怒的恐吓声、snarl指狗愤怒时的咆哮声、bark指狗面对生人时毫不留情的狂吠、crow指公鸡的报晓声、bleat指羊叫声、croak指青蛙叫声、quack指鸭叫声、cackle(母鸡等的)格格叫声、chatter指喜雀或猴等的叫声、peep指小鸡的叫声、gaggle指鹅叫声。这些动词包含了详细的方式意义和声音特征,专指性强,因此用来描述动物叫声时具体、生动,英语许多表动物叫声的动词都可以通过隐喻引申,转指人的言语活动。这种转移借用的基础是说话人对评述对象讲话时和自己经验中某种动物叫时在神态、举止及声音等方面内心感受上的相似性。

英语动物叫声动词的这种比喻性转移借用不仅能够通过比拟形象地描述人说话的方式、神态和声音,还可以把说话人对动物的情感态度转移过来,对评述对象进行暗示性评价描述。这种描述简洁、生动、新奇,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汉语描述动物叫声的动词只有“叫”,“鸣”、“吠”、“嘶”等,数量少,词义比较笼统、概括,对叫声的具体、详细描摹要借助于拟声词、副词等描绘成分对“叫”等动词进行修饰舸善芬,2002)因此,动词的比喻性转移借用现象较少。

3.4 动物集合体名词的比喻性转移借用。英语中虽然不存在类似汉语“群”、“窝”这样通用性极强的动物集合体量词,但有大量的集合体名词来指称各种动物不同规模、不同特征的集合体。这些集合体名词(N1)常用到“Nu-meral+Nl+of+N2”结构中,对动物(N2)按群体进行计量描述。“a+Nl+of”对后面搭配的名词N2有很强的“语义选择限制”,大多专指某一种或几种动物的集合体,如“a nest of”通常只与mice、rabbits等搭配,“a drove0f”通常只与sheep、cattle、swine搭配,“a swarm of”与ants、bees、flies等搭配,“a fitter of”与puppies、dogs搭配、“a pack of”与wolves、hounds搭配。这种从N1到N2的常规搭配已经成为人们大脑中的一种自动化(au-tomatization)过程,“a Nl+of”能在人们头脑中迅速唤起其常规搭配(相关动物)的意象及相关联想。人们有时为了达到特殊表达效果,便有意打破这种搭配常规,借用动物集合体名词来指称人的群体,这种临时的转移借用把两个本来互不相关的概念突然并置,从而引起语义上的矛盾冲突,令人感到十分突兀。这种矛盾冲突是隐喻的标志和信号,人们就是通过这一表面的矛盾性而发现矛盾双方的相似性的。人类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似之处的能力会使人们把脑海中同时出现的某动物集合体和人群体的意象联系起来,进而体会到二者基于某种相似性的联系,同时把对动物的心理感受外射到对人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描述评价的目的。

白国芳:平顶山工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消费心理视野下的山寨文化解读 下一篇:从两则译诗谈形似和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