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

时间:2022-10-18 11:59:53

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

摘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这是我们新课程的灵魂――“学以致用”的直观表述。将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既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学生适应信息快速发展时代的迫切需求。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把握好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使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成为常态必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石,因而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尤为必要、重要。为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目标,我们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运用教材中富含生活气息的学习资源;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任务;努力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习生活化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生活化 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57-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应将课堂教学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成长。为了让信息技术真正地融入生活,为生活服务,为学生服务,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以致用,是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育目标。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可更好地实现信息与生活学习相融合。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要立足于营造学生亲切熟悉的生活情景。

例如,在学习《有效获取信息》一节时,恰逢江苏省第七届园博会在我市筹办宣传期,针对这一实际,课前让学生观察城市环境变化,课堂特设“城市变化知多少”信息播报环节,同学们各抒已见,互补信息,课堂气氛热烈。这样不仅让他们熟悉了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更为他们探讨未知知识创设了生活情境。教师接着问:那吉祥物是什么?主题是什么?会徽是如何构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因特网查找。因特网包罗万象,具有海量信息。学生们顿时跃跃欲试,该怎么搜索呢?这时将“搜索引擎”、“关键词”等概念及时引出并讲解示例,与生活结合起来的这些概念就会更易于学生理解、有效使用。

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境之中,学得特别用心、特别专心,效率也特别高。同时也为他们以后获取信息奠定了基础。

再如教学“用函数计算数据”一节时,课前先编写一份个人月开支情况统计表,学生完成后带到课堂上来,在教师创设的“我的生活我做主”生活情境中,用“函数计算数据”,通过分析来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这样,本来枯燥无味的函数计算教学因为有了生活化的环境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2 运用教材中富含生活气息的学习资源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获取感知印象,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缩短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从开放式教学的个案分析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教学“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师播放配套教学光盘,通过再现病毒在生活中的危害来增强学生主动防范病毒的意识。学生安全意识有了,主动采用安全措施的行为也有了――在日常班级计算机使用管理中,安装杀毒软件,每次使用U盘都能及时杀毒,大大减少了重装系统的次数。

我对《制作多媒体作品》综合教学时,向学生播放学习资源――“绿色之旅”,让学生感受环保的同时,感知到更多动态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原来幻灯片在生活中还有这么多应用,还能做出这么多炫的效果,还能为我们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

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和假设,反复设计,不断地通过实践、探究、验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尝试,应用个人所有能力,努力完成所出示的任务,提高信息素养。这样将活动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既实现了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要求,又达到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目的。

3 创设“生活化”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常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任务环节当中,“任务”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应该是能与学生的生活、心理需求和谐共振的任务,也就是为学生所关心、熟悉和喜欢的生活。

如学习“插入艺术字”后,布置练习“选择教室布置的一个栏目,设计标题,插入艺术字”。让学生讨论字的大小、颜色、样式和艺术效果,交流艺术感觉和操作的高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字效果,并公开评选,择优采用学生的设计来布置教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再如,学习“文字处理”内容时,正好学生们都在忙着设计本班的班报。于是我让他们自己先去试着用WORD2003去做。由于这个软件我们只是在练习汉字输入时使用过,在制作班报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怎样得到一张合适大小的纸、怎样设置纸的边距、怎样排版、怎样插图片……遇到问题后我让他们利用“帮助”菜单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帮助”菜单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果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学到了很多新发现的知识,班报很快完成了,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合理的诱导,最终信息技术将不再是教师挂在树上的苹果,而将成为学生自己手中的金钥匙。

4 与其他学科整合,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学习flas时,我给出的任务是:结合在地理课上所学的知识,制作地球公转动画。要求:(1)动画按钮控制播放;(2)图文搭配合理;(3)结合Windows提供的录音机程序,自己录制广告配音。第一二个子任务是基本操作知识,而第三个子任务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个性发挥空间,使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运用。学生们的学习兴致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再如,利用学校特色社团选修课,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结合所感兴趣的主题,搜集资料,运用电脑技能,制作一定主题的作品。让学生把信息技术切实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以上的方法与途径都会因人因地而异,我们要能够灵活掌握与运用,同时我们还得懂得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并不是一日之功,除了以上的方式方法以外,在我们的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当中还应注意:

第一,要有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学生必然有一个摸索的过程,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或多或少地走些弯路。在这个时候,老师切不可讽刺、挖苦,要避免扼杀学生的探究情绪。老师应以亲切和蔼的话语和表情,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气氛,同时及时强化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及他的“与众不同”,或以语言鼓励,或以目光赞许,给予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点燃创新的火种。

第二,要有与学生共鸣的生活素材。在选材时,一定要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可让学生写生活日记,深入学生当中,寻找到学生身边的素材。

第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以教材为本,不要光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更应该多学习多接触新生事物,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让自己就是一个有生活之人,不要让教学生活化把我们难倒。

总之,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生活信息,把老师的教学、师生的生活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对任何学习内容都不能随意拾取,草率处理。如此,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刘葭,冯俐.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J].电教世界,2008(2)8-10.

[3]付大平,杨春容.撰写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浅探[J].电教世界,2008(1)31-33.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模式 下一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实施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