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8 11:29:35

当前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问题及对策

一、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建立背景

近几年,大部分中职校开始尝试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即校级领导为管理的第一级,各职能处室和专业系部合并,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二级,专业系部作为二级办学实体。这种管理体制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减少了学校的领导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但在施行过程中,有的中职校直接搬用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有的中职校领导对二级管理认识不足,有的中职校权力纷争,导致中职校的二级管理体制无法显现出应有的优势。基于此,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对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二、当前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1.领导对“二级管理”认识不清,权力下放不到位。

学校领导没有深入研究中职校二级管理模式,认为把之前的年级换成系部就可以了,系部其他管理权限及人员配备均没有变化,还是校级领导——职能处室——系部的三级管理体制,没有调整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权限,权力还是停留在校级和职能处室,根本没有下放。许多职能处室至今依然保持着对系部发号施令的习惯,管理重心下移只停留在学校的文件上,使得系部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无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生常规管理效率不高,除了全校性活动基本能够正常外,其他系部活动因人员配备和经费都无法保障故很少开展。

2.职能处室与系部关系处理不到位。

学校建立“二级管理”体制后,大部分系部主任均由学校中层正职担任,职能处室和系部一把手领导均是中层正职,如果职责不明确,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则会出现职能处室和系部分工问题。对事情处理意见或方法不统一,职能处室计划开展的全校活动在系部处可能出现梗阻,系部不接受职能处室的指导和监督,在事务、场合、时间方面出现系部“小王国”的倾向,不利于行政职能部门管理统筹;同样,系部开展的系部工作可能因得不到相关职能处室支持或与职能处室开展的工作相抵触而付之东流,系部反馈的一线信息、建议和意见,职能处室也没有认真研究。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了中职校的整体凝聚力。

3.系部领导素质与系部之间关系不到位

一是随着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当学校的教学、科研、人事、经费、学生管理、行政等职能机构的管理职能及权限下放后,部分系部领导会利用权力谋取私利,,随意处置学生,在教师管理方面随意性很大,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现象。二是由于不同系部的学生都在一个校园内上课,出现学生上课迟到或其他违纪现象时,系部之间互相推诿。三是当中职校按一定方案下划的经费由于部门性质、专业特点、师生比等因素使得不同系部教师、工作人员之间的利益产生较大差距时,其心态及工作积极性必然会产生较大波动,影响系部正常工作秩序。

三、当前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1.建立和完善中职校“二级管理”机制。

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点,制订可操作的二级管理体制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明确各层面的管理权限。同时要在综合考虑学校特色、师生规模、专业设置、机构设置、管理人员数量与素质、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等因素基础上,结合系部建制的现状,遵循权力下移的渐进性原则,逐步推进,循序渐进。我校在实行二级管理初期,为了平稳发展,学校职能处室正职或副职兼系部主任,同时配备学生科长、教学科长,教师聘任报教务处审核、班主任聘任报学生工作处审核,并最终报校长室审批。当二级管理体制成熟到一定程度以后,系部主任不再兼职,真正变成了独立的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同时需接受职能处室监管。

2.明确职能处室与系部职责,建立保障机制。

在实行二级管理过程中,应坚持条块管理原则。学校应明确各职能处室和系部的职责及具体工作,各职能处室和系部同为学校管理的第二级,二者在学校业务工作中是平行的单位,彼此之间是配合、协调、服务的关系。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力、监督权利,并对系部进行相应考核;系部接受职能处室的指导和监督,同时对职能部门反馈一线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保障二级管理实施的规章制度,以便达到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激发系部活力的改革目的。我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二级管理细则,各职能处室和系部均在学期前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和详细的行事历,报校长室审批,如出现冲突及时调整,除了特殊情况外,各相关部门严格按计划执行。在工作中,职能处室行使监督、指导作用,并统筹开展全校性活动,如学生工作处、团委等牵头开展文化艺术节,实训处、教务处牵头开展技能大赛,此类活动各系部主任作为重要成员参与,经费由学校负责。同时,上级各类活动也由职能处室牵头负责。系部作为教学承办者行使微观管理权,主要负责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系部相对独立、自主管理,在内部的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管理、财务预决算等问题上享有较大的自,逐步建立起自我发展的办学机制。

3.发挥考核评价导向作用。

学校二级管理体制的确立,促使二级教育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也建立起来。校级成立教育教学考核和评价领导小组,成员由党委、工会、校长办公室组成,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专业系部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反馈和评定。他们运用现代化教育考核和评价方法,对各职能处室和专业系部计划落实情况、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及管理情况等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考核和评价,促使各职能处室和专业系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和提高工作,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效能。

专业系部也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考核和评价组织。他们对教职工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班主任工作及班级工作、学生的全面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的考核和评价,以此作为课时奖金发放、先进评定、职称职务评定等工作的根据。我校还制定了财务预决算制度,保证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每月根据系部教育教学情况等下发相应经费,系部根据教师各项考核细则评定优、良、中、差等级,作为各类先进申报、职称评定、相关奖金发放的依据,以刺激调动系部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发展,不推进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就不能有效地消除阻碍学校发展的障碍,就不能实现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办学目标。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校虽然已经迈入二级管理体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困惑,需要学校各职能处室领导、系部领导、教师、校行政人员的共同参与、通力协作、积极探索,继续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体制和能力建设,将经验管理提高到科学管理的高度,实现学校二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伍超.普通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5).

[2]何平兰.浅析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文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应用的研究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初探

一、“1+3+4+1”式任务驱动法技能训练模式建构

“1+3+4+1”:根据从事的典型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形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包含3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由4个典型的“工作任务”组成,“工作任务”经过适当改造形成适合教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职业特征分解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题学习单元。这些工作任务最终形成12个由简单到复杂的“生产性实训”。

二、“1+3+4+1”式任务驱动法技能训练模式实施步骤

“1+3+4+1”式任务驱动法技能训练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小组,在具体实施时,学生加工来自企业的典型零件,接受真刀真枪的训练和职业氛围的熏陶,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运行的具体过程采用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张福荣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第22期)

上一篇:我思考,我收获,我快乐 下一篇: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