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8 10:58:48

初中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而且正确的途径;还是体现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语文 朗读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而且正确的途径;还是体现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1 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朗读是诵读的一种,是心、眼、口、耳并用,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综合阅读活动。”朗读教学由来已久,人们自古就重视朗读教学。近来,也有老师在论文中强调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朗读能帮助学生迅速感知课文,而且能够使学生较容易地领会教材的思想内容及其深刻含义,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的勇气和自信。但是,纵观我国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学,不难发现令人担忧的现状。语文老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对朗读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全面,许多老师自身的朗读技巧就不够熟练,更不要提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了。在另一方面,在课堂中,教师对朗读教学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朗读,偶尔出现,也只能作为课堂活动的点缀。如此以来,学生的朗读存在很多的问题,或者是不敢放声朗读,或者是吐字不清,或者是语速过快,或者是不讲究变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从教师、学生和课堂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 初中生语文的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优化观念,关注学习主体。课堂上教师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与课文直接对话,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读书活动,也不要用繁琐的练习来剥夺学生的读书时间。

2.1.1 保证朗读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要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以便使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让学生还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有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效果;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不必在分析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应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1.2 扩大朗读训练面。由于每个学生的水平、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内容而读,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多为朗读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创造登台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2.1.3 重视理解感悟。如果没有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没有唤起学生的情感,而只是在朗读技巧上下功夫,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朗读与理解融合起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以促进对文章的感悟,进而提高朗读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2.2 掌握朗读的技巧。古人云“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义者。”可见朗读并不是简单的抱着书读,只有学生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真正读出味道;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课文读好了就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时教师有效的指导也就更为重要了。

2.2.1 文本范读。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榜样,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比如: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等。我在教学前,都先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认真地练习朗读;在教学时,或自己范读;或请朗读好的范读;学或利用多媒给学生听(看)名家的范读。那会有更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经过一定的模仿,都能较好地掌握各种朗读的技巧。

2.2.2 积累常读。凡事持之以恒,才有成效,朗读也如此。初中生求知欲旺,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正是朗读、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张中行先生说过:“这样读三四遍或两三遍,放下,过两三天或三五天,要拿出来,再读两三遍。这样至少重复三四次(喜欢读还可以更多,直至能背),到相当熟了再放下。这一篇如此,学其它篇还要如此”。张老强调反复地读。事实证明,只有读多了,才能把握语言规则以及文章思路表达方式。这样,才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的培养、提高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3 针对方言发音的缺陷之处,进行普通话的强化巩固。学生普通话发音不准是制约朗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障碍,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将1500常用字中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容易混淆的字组成词组进行对比,系统地梳理出来,印制成材料让学生进行强化巩固,并每个月进行一部分内容的过关考核,对学生考核进度上墙公布。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竞争的动力和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练好普通话发音,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普通话发音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巩固,具有快速提升学生普通话发音精准度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努力,学生能够有效消除在发音方面的障碍,为朗读水平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2.4 注重朗读注意事项。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要对学生的朗读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比如:朗读速度、朗读音调、朗读感情以及停顿等方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客观性的指导。例如:初中学生刚刚参与朗读训练时,大多数学生噤若寒蝉,有的读得连自己都听不到,有的得太大声了,存在“唱读”的现象,针对此类的朗读状况,教师可以在个别指导的基础之上,通过播放课文朗读磁带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朗读水平。在进行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和比较恰当的评价,不管学生读的效果如何,教师都得找出其优点,并加以激励表扬,多讲一些赞美的话。如果学生的朗读确实存有缺点,教师应该用委婉地方式提出。

上一篇:浅谈柴油机的起动 下一篇: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